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4|回复: 0

大学生记者与冰上运动零距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2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5333b5b-342b-4b91-ad81-85e24646.jpg

大学生记者、高校校园媒体指导老师与庞清、佟健合影。

d810472a-a7e0-43fb-9f27-03e8a118.jpg

佟健正在指导大学生记者和高校校园媒体指导老师。

  在临近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一周年之际,7月21日下午,由中国青年报社、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联合主办的“体验冰雪运动、传递冬奥精神”全国大学生记者冰雪运动体验营活动在首都滑冰馆举行。在世界冠军庞清、佟健等中国优秀花滑运动员、教练员的指导下,50名来自全国50所高校的大学生记者亲身体验了冰雪运动的乐趣,也用大学生记者的视角重新观察及理解了冰雪项目及奥运精神。

  不体验不知冰雪运动的魅力

  近日北京连降暴雨,滑冰馆内腾起薄薄的雾气,中国花滑队女单选手李香凝身着一袭蓝衣在冰场中央旋转、滑行,像一只在云间穿梭的蓝色知更鸟。看到这个15岁女孩流畅优美的表演,来自兰州大学的陈垠杉用了“酷炫”来形容,“正因为是女孩,所以很酷炫。”

  这是陈垠杉第一次近距离观赏专业运动员的冰上表演,在刚进入滑冰馆时,他便看到李香凝在场外压腿,但他不知道这个身材娇小的姑娘上冰以后会迸发怎样的能量,也不了解这名全国冬运会花样滑冰青年女子单人滑冠军有着怎样的生活,陈垠杉有个笼统的概念,“练体育一定很辛苦。”

  “跳跃两周半做得不好。”李香凝一边利落地脱下冰鞋,一边用卡通式样的冰套擦拭着冰刀,这套动作她从5岁起便开始熟悉,现在仍以每天3次的频率延续着,对于李香凝而言,以往看台上的观众林林总总,清一色坐满大学生的情况还没遇到过,这些大学生的生活,在李香凝想象中就是“上课”“去图书馆”。在她的计划中,未来放下冰刀的时候,也是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我在齐齐哈尔训练时,也会去学校上课,因为比赛,经常不能按时去学校上课,每次回去上课,都会被同学围着问滑冰的知识、出国比赛的事。现在已经两个月没回家了,除了想妈妈,也会想念同学和队友。”

  虽然生活的节奏不相同,但如动漫《海贼王》、电视剧《好先生》等,仍是冰场内外两个领域年轻人共同的爱好。通过今天的活动,穿上冰鞋,让他们彼此多了一分了解。

  了解从穿冰鞋开始,当沉重、穿戴繁复的冰鞋递到50名大学生手中,不少人意识到这个挑战“分量不小”。更艰难的是穿好冰鞋进入冰场时,大家与其说是相互搀扶,不如说是像抓救命稻草一样抓住对方。在冰场里,大学生立刻按滑冰水平分出了3块区域,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在冰场左边开始体会久违的乐趣;而10多名站立困难的同学则扶着保护栏,身子忽前忽后、艰难地挪着步子;另有20多名能在冰上站稳的学生,则排成3排,跟随穿着一身国家队队服的庞清和佟健开始基础训练,一个脚尖点地的动作,几名同学相继“啪”地摔在冰上,有些羞赧又故作镇定地爬起来,继续寻找重心。不久后,便几乎没人再摔倒。同学们的进步,让同样在现场担任指导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张鹤表示,“一堂课下来,他们的进步幅度超出想象,看来把花样滑冰从小众运动变成大众运动很可行。”

  参与此次活动的50名大学生,是经过层层选拔的校园媒体精英,覆盖了全国的50所高校,他们中有人是校园媒体总编辑、社长,也有人是普通却充满热情的大学生记者。陈垠杉老家在江西赣州,“那儿从来不下雪”,但去到甘肃上学后,这个有些微胖的男生学会了滑雪,加上不乏滑旱冰的经验,适应了一会儿,他已能滑着八字去搀扶蹒跚前行的同学。

  在冒着寒气的冰面上,陈垠杉穿着短袖T恤和牛仔短裤,但他没觉得太冷,“动起来就暖和了”,可刚穿上冰鞋行走时,潇洒全无,双腿不禁发抖,但他把这些细节当成“体验式报道”的一部分,“如果有条件,记者在进行采访报道时应当有一些真实的体验,否则只能写自己看到、听到的,没有办法更深入了解。通过这次上冰,我才发现这项运动不专属于少数人,而是大家都能参与的运动。”
冰雪运动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

  “刚进冰场的时候,有个同学来跟我合影。他紧紧地抓着我的胳膊,还不停地摇晃。不到一个小时以后,他就能在冰上跳舞了。他告诉我,已经不紧张了。”佟健为大学生记者上完体验课后说。

  因为想寻找更好地推广冰上运动的方法,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韩聪曾做过一项市场调查,发现一些人对花样滑冰没有兴趣,甚至根本不想看花滑比赛。这样的结果在韩聪的意料之中,“因为没有人用合适的方式把这些东西传播给大众,而且和三大球以及一些我国热门的体育项目相比,冰雪运动在国内的普及率确实还很低”。
全国大学生记者冰雪运动体验营活动让韩聪看到了希望,“这是我第一次教大学生滑冰,和他们接触下来,我感觉到他们热情都很高,而且有继续接触滑冰的意愿。这让我觉得冰上运动从小众变成大众并不是没有可能。”韩聪说。他还表示,来到现场参加冰雪体验营的都是各个学校的校园媒体记者,也是未来的媒体人,“他们会在各个大学推广冰上运动,让更多人参与到冬季运动中来”。

  佟健告诉记者,想让更多人真正爱上滑冰、体验到滑冰的乐趣,需要让他们克服对冰上运动的心理障碍。科学的方法可以指导人们较快掌握滑冰的基本技巧,让没有滑过冰的大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并不难。“有的人觉得滑冰太难了,觉得这辈子都不可能学会。但我们今天就用了很短的时间让大家学会了一套简单的冰上舞蹈动作。”佟健满意地表示。

  去年以来举办过16次“爱滑冰”公益课的庞清、佟健,已经从专业运动员转型为滑冰运动的推广专家,他们及其教练团队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技术水平的群体编排了不同的动作。“通过这些动作,让滑冰走下神坛。”佟健表示,“让初学者知道滑冰很简单,就是重心控制。很多人觉得只有小朋友能学滑冰,成年人是学不了的,而我们已经推翻了这个刻板成见。”

  “冰上运动有很大的推广空间和可能性,即便在我国南方,滑冰的群众基础也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低。”世纪星滑冰俱乐部董事长范军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一个比较好的现状,是南方的单排轮旱冰运动普及度很高。“单排轮旱冰的技术和滑真冰很接近,旱冰爱好者穿上冰刀后可以很容易转换。你可以发现某个城市第一家冰场开业以后,很多来滑冰的人都会滑,而且滑得很好,这是旱冰的发展起到的作用。”

  冰雪运动进校园潜力巨大

  参加此次活动的大学生大多是第一次接触冰上运动,早在活动开始前,他们就对这次滑冰体验十分期待,同时能近距离地接触世界冠军,他们也特别兴奋。“我从小在南方生活,虽然之前从来没体验过滑冰,但总能通过电视等媒介在各大比赛中看到中国运动员的身影。”来自云南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李哲峰激动地说。
“我觉得滑旱冰和滑冰学起来应该是有共同点的。”来自浙江海洋大学的沈家迪分析道。可说归说,做归做,真正上了冰场,就是另一番场景了:不少同学都扶着护栏,一寸一寸地挪动着步子,生怕滑倒。

  经过庞清、佟健两位世界冠军和其他专业教练的培训,同学们逐渐学会如何在冰上控制平衡。来自河北传媒学院的吴梦祎谈到了其中的不同:“滑旱冰只要屈膝,同时把重心降低就可以慢慢滑,但在冰上就截然不同了,教练们反复强调身体一定要挺直,一定要挺直……”虽然身体平衡性很差,也没有任何滑冰基础,但来自南开大学的孟德楠一直努力地适应着,“刚开始很艰难,可对我来讲很有挑战,很有意义。” 孟德楠说,“我是从2010年冬奥会开始关注庞清、佟健的,那一年中国花样滑冰双人滑的表现堪称完美,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两对中国花滑组合一起站在奥运领奖台上。当时我就被那种场面震撼了。”

  由于学校设有滑冰课,来自内蒙古工业大学的郭金霖在冰上表现得游刃有余。据了解,郭金霖已有3年的滑冰经验。“冬季天冷,但我还是希望多出去运动,除了打篮球以外,我经常去学校的运动馆滑冰。从最初的一步一步慢走,到现在能做出来一些动作,我逐渐体会到这项运动给我带来的愉悦。”郭金霖介绍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投身到各种冰雪运动中去,场地不足是如今冰雪运动在国内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在校生想体验冰雪运动还是挺受限制的,假如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强场馆设施建设,开设更多关于冰雪运动的体育课,通过线上广泛地传播,我相信能更好地在学生群体中宣传冰雪运动、传播运动精神。”

  天津师范大学大二的窦书棋从小学就接触滑冰,已经是一个“老手”,她认为学校的启蒙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窦书棋回忆说:“滑冰让我结识了更多的朋友,大家在一起滑冰的感觉非常温馨,所以特别喜欢这项运动。” 她总结道:“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改变了对世界冠军的看法。以前我觉得世界冠军可能会非常高冷,但庞清、佟健在给我们指导的时候非常和蔼,丝毫没有明星架子,显得格外亲切。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冰雪运动正逐渐丰富人们的生活。自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冬奥成功以来,冰雪运动在国内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作为大学生记者,我会结合多种形式将冰雪运动传播进校园,也期待着2022年冬奥会的到来。”

  场馆是普及冰上运动的关键

  在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的校园里,有一块足球场大小的空地被建成了露天冰场。每年冬季,选修室外课的同学需要走出教室,学习冰上课,并且还要接受期末测试。

  “在哈尔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冰上课,像我之前在黑龙江大学念书的时候,冰上课就是一门必修课。”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的老师蔡荣介绍,学校体育组有专门指导滑冰的老师,不过,冰上课的装备需要学生自己准备。

  平时,学校内的冰场免费对师生开放,一到冬季,去冰场滑冰的人特别多。“尤其是从南方来哈尔滨上学的孩子,他们都显得特别兴奋,有空就会约着一起去冰场滑冰。”蔡荣说,“其实不止是学生,就像我们这样三四十岁的成人对滑冰也非常感兴趣。”

  虽然冰上项目已经在该校形成热度,但在蔡荣看来,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专业性不够,我们缺乏专业的指导老师,造的冰场也比较简陋。实际上,冰上运动的技术要求很高,但我们还有一些不太规范的地方。学生的安全也需要得到更好的保障,比如滑冰场经常会出现同学在滑冰的过程中扭伤的情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中国3所体育运动红旗院校之一,锦旗由贺龙元帅亲授,有悠久的体育传统,尤其在足球、游泳等项目见长,但冰雪运动确实不是我们的强项。”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老师马长蕊表示,冰雪运动尚未在该校普及,但如果学校想要发展冰雪项目,学生也一定会很感兴趣。

  淮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的郎艳飞和马长蕊有相似感受。在她看来,不同地区高校的体育特色和优势都不一样,特别是在非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不是学校的教学重点。冰雪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意志力,但是开展起来有很大难度,考验着学校的办学实力。

  “浙江海洋大学在长江口的舟山岛上,冬天偶尔能见到雪。舟山岛有山上的滑雪场,但开放时间很短暂,而且一般营业期都在寒假,所以把学生组织起来并不容易。”浙江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的王利明说。

  地处南方的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在运动场边也划了一块空地,供学生用来溜冰,只不过这是一块旱冰场。“学院不仅设有相关的公选课,而且还有轮滑社团,轮滑社团在学校内小有名气,学生参与度也挺高。”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宣传中心的林响表示,“这里冰上运动的群众基础应该还不错,大家都很喜欢,毕竟这是项很酷炫的运动。”

  林响认为,南北气候的差异难以改变,但硬件设施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去改善,“据我所知,现在福州有很多新建的体育馆都没有专门的冰上场馆。虽然在大型商场里有真冰场,也有专业的教练,但费用很高,对高校学生来说,不是能经常去消费的运动。所以,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来普及冰雪运动就显得格外重要,政府需要投入资金和精力,来促进我国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

  在范军看来,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冰上运动场地还是太少。“加拿大全境有约三四千座冰场,而中国大约有200座。如果想让冰上运动发展得更好,没有平台是一个巨大的瓶颈。”范军还告诉记者,国内比较多的是商业冰场,门槛高,收费、花销也比较大,也制约了这个项目的发展。由于北美的很多基础层面的冰场都是公益的,都是国家、社会层面在做,所以参与冰上运动的人口基数会比较大。

  冬奥会申办成功后,范军对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持乐观态度。“宣传力度加大了,设施也会慢慢增多。现在国家对冰雪的投入越来越多,前景和方向也很明确,未来社会的推广几率也大,公益的形态会变多,冰上运动的参与基数也会变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版权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轮滑技术论坛 ( 粤ICP备11058637号 )

GMT+8, 2024-4-20 18:22 , Processed in 0.1334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