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七哥滑冰日记(一)

2015-1-31 11:17| 发布者: 轮滑风| 查看: 1272| 评论: 17|原作者: 14057

摘要: 为记录我滑冰的成长历程,为能得到更多的朋友的帮助和指点,使我能尽快地加入中国老兵轮滑队冰上的队伍,从今天开始,我争取把我每次滑兵的体会,问题和进步作个记录,就叫七哥滑冰日记吧,好在北京的冰期也没几天, ...
2015年1月16日 晴  风4级  什刹海前海冰场
 
      为记录我滑冰的成长历程,为能得到更多的朋友的帮助和指点,使我能尽快地加入中国老兵轮滑队冰上的队伍,从今天开始,我争取把我每次滑兵的体会,问题和进步作个记录,就叫七哥滑冰日记吧,好在北京的冰期也没几天,也不会有多少字,不费劲儿。请朋友们狠点儿拍砖,使劲儿指正!
 
      今天是我今年上冰的第三次,第一次没滑几下,连一圈(一圈儿不到二百米)都没滑上,当时我站在冰上眼晕腿抖也滑不了一圈儿,接个电话,撤了。第二次就是巧遇水兔mm和徐老师那次,我发了一帖《初试滑冰》。其实那天我最后有几下滑得还行,水兔看到那两下脱口而出:“这不滑得挺像样吗?”
 
      经过两次上冰(还真不能叫滑),我对滑冰有了一点感知,回家后放弃了所有电视剧和网上的其它,只专心看滑冰的教学视频,还忙里偷闲做一些陆地练习,滑冰基本姿势、收引腿、重心移动。加上我还有速度轮滑的半吊子功底,我对今天的滑冰练习目地还是很明确的:熟悉冰性,注重姿势,练重心移动。
 
      头一圈儿基本属于准备活动,没活动开,啥感觉也没找着,就是累。在边上我把着铁网休息,在休息时我也采取了两脚轮换的外刃站着的动作,不妨叫‘外刃休息法吧’,我觉得这能体会用外刃时脚在鞋里的感觉。我想了一下教学视频上的要领,主要是姿势和重心移动,暂短的休息放松也很管用,它能恢复体能,更重要的是整理头脑,不一味的瞎滑。第二圈儿找到点感觉,我在双支撑的情况下,保持滑冰姿势,利用重心的移动使身体滑行,熟悉着冰性,体会着冰刀的正刃和外刃。就这样,我滑一圈儿,就用我那个‘外刃休息法’放松一两分钟。从晚上七点一直折腾到九点半左右。有几次我觉得重心移动的挺到位,居然还用单腿滑行了几米,这把我兴奋的!成绩的大大的呀!哈哈
 
      回到家已是十一点多了,那觉睡得那个香哟。。。。。。
 
1

鲜花

鸡蛋
1

酷毙

雷人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14057 2015-1-17 12:48
沙发沙发!
引用 sulinxue2013 2015-1-17 13:08
引用 轮滑风 2015-1-17 13:46
七哥,得把照片上传才行,有图有真相,就算没你的照片,也把其他人滑冰的照片发上了,功课才算完成{:soso_e113:}
引用 14057 2015-1-17 15:07
轮滑风 发表于 2015-1-17 13:46
七哥,得把照片上传才行,有图有真相,就算没你的照片,也把其他人滑冰的照片发上了,功课才算完成{:soso_e ...

谢风哥对作业的严格要求。好,今晚我还是要去的,把手机带上,这几次我都没带,主要是晚上怕丢。苹果七呀!
引用 johnxu 2015-1-17 16:27
七哥,今天我第一次参加滑冰比赛,跟大家交流,感觉冰和轮太不一样了,我也要好好练。这次比赛比训练快了2分钟。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引用 枯树花匆匆 2015-1-17 22:45
又见七哥大帖,顶起,,
引用 轮滑风 2015-1-17 22:50
14057 发表于 2015-1-17 15:07
谢风哥对作业的严格要求。好,今晚我还是要去的,把手机带上,这几次我都没带,主要是晚上怕丢。苹果七呀 ...

过带两个苹果吧
引用 inlineroll一休 2015-1-18 13:11
我已经忘了冰上速滑刀的感觉了,最后一次用速滑刀应该是上学时冰上课,很多年以前的事了。有一点印象就是那个鞋帮很低,不容易站直,总是向内卡着内刃滑。想站到正刃上,要花好长时间练习。后来开始学轮滑,我发现休闲鞋太容易了,帮高,可以很容易站到正刃上。现在让我试速滑刀,不知道会是什么感觉。
引用 黄栌 2015-1-18 18:22
才看了七哥的新装备,又来欣赏七哥的体会。加油!
引用 johnxu 2015-1-18 19:07
本帖最后由 johnxu 于 2015-1-18 19:10 编辑
inlineroll一休 发表于 2015-1-18 13:11
我已经忘了冰上速滑刀的感觉了,最后一次用速滑刀应该是上学时冰上课,很多年以前的事了。有一点印象就是那 ...


一休教授,请教您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滑冰总不如轮滑快?按说滑冰应该比轮滑快吧?轮滑很容易就能以时速25公里续航,可是在1000米一圈的冰道上,我根本不可能维持这个速度。10公里公路轮滑赛,21-22分钟就能滑完,而滑冰,最快滑了27分(1000米1圈场地)。物理学上能有些解释吗?
还是就因为滑冰技术不行?

昨天从延庆回北京的火车上,我跟PIPI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也在寻求答案。PIPI 轮滑、水冰技术都不错,他也滑不出轮滑的速度。
引用 何晕尾 2015-1-18 20:00
本帖最后由 何晕尾 于 2015-1-18 20:06 编辑

轮滑换滑冰,感觉很累,很难。滑冰换轮滑容易得多基本不用适应期,但一下子感觉速度降下来了。还有冰的硬度也明显影响速度。速滑对冰面要求零下8度,花样零下4度。北京的白天通常都在零上5度,到7度左右就会发现很难滑了。您如果在大降温天滑冰就会发现速度明显快了。
引用 inlineroll一休 2015-1-19 01:35
本帖最后由 inlineroll一休 于 2015-1-19 01:45 编辑
johnxu 发表于 2015-1-18 19:07
一休教授,请教您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滑冰总不如轮滑快?按说滑冰应该比轮滑快吧?轮滑很容易就能以时 ...


很多年前,读了Barry Publow的《Speed on Skates》,那本书冰与轮滑都讲得很好。如果没记错的话,Barry在书中曾提到,冰上速滑速度应该是轮滑的1.1倍,即冰上速滑快。我没机会试冰上速滑,也没法验证这个说法,因此一直认为冰上比轮滑快。从你们数据来看,好不是这么回事儿。我估计可能有几个原因:
1) 弯道: 冰上,弯道占的比例大,弯道加速或保持速度的技术,是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专业人冰上运动员来说,这是强项,但对于大多数人业余爱好者来说,有可能是弱项;快速进入弯道时,你总会下意识地停止加速,这点我想信很多人都感觉到了,不轮是冰上还是轮滑,弯道都有这种感觉,这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完成时间。轮滑比赛直道占的比例大,可以大胆地用双推维持速度,高速滑行的时间比较长,完成时间会好些。
2) 练习时间:每年北京能滑冰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最多不会超过两个月),爱好者刚刚将体力及技术恢复到最好的状态,还没来得及提高很多,滑冰季节结束了。这样十年下来,累计只滑了20个月。轮滑训练时间长很多,每年4月到10月,至少6个月的强化训练,四年就是24个月的累计训练时间,更重要的是,每年6个月的训练,有足够的时间先恢复到去年的最好水平,然后再进一步提高,这样,三到四年的训练效果,应该比冰上10年的积累训练效果好。在这点上,只是我个人的感觉,不当之处请斧正。

3) 冰面的阻力:这个要看冰面的情况,如果冰比较软,估计吃刀会深一些,会影响速度。轮滑也有类似的问题,即轮子的硬度,通常硬轮会快一些。
4) 冰上的技术与轮滑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轮滑的双推技术,据说是对冰上速滑有负面影响。这是从我们当地的一个冰上教练那里听来的,没法验证,这也是为什么那个教练不让他们的队员练轮滑双推的一个原因。我个人感觉,轮滑能用双推,原因是轮子不能横向打滑,而冰刀是可以横向移动的,冰上双刹就是基于这一点,而轮滑,我是指速度轮滑,在非常高的速度上,不容易用双刹,很危险的。
引用 johnxu 2015-1-19 07:13
感谢教授,我觉得分析得很全面,科学。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引用 johnxu 2015-1-19 07:14
本帖最后由 johnxu 于 2015-1-19 10:09 编辑
何晕尾发表于12小时前本帖最后由 何晕尾 于 2015-1-18 20:06 编辑

多谢何老师,涨姿势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引用 何晕尾 2015-1-19 09:40
一休大师说的弯道问题很在理,很多轮滑爱好者,进入弯道都不敢加速,通常靠双脚惯性过渡,有的甚至靠垫步减速。而滑冰弯道多数情况都在加速,特别是韩国运动员甚至滑大椭圆。所以,弯道加速解决了,速度就有了。其实摸冰就意味着弯道速度质量。
引用 14057 2015-1-19 09:46
都太专业了,让我这滑冰双脚不敢离地的大侠情何以堪!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引用 johnxu 2015-1-19 10:13
何晕尾 发表于 2015-1-19 09:40
一休大师说的弯道问题很在理,很多轮滑爱好者,进入弯道都不敢加速,通常靠双脚惯性过渡,有的甚至靠垫步减 ...

多谢,我已经开专贴讨论姐姐和妹妹的区别:
http://rollerfun.net/forum.php?m ... mp;extra=#pid860774

查看全部评论(17)

QQ|关于我们|版权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中国轮滑网 ( 粤ICP备11058637号 )

GMT+8, 2024-3-29 06:19 , Processed in 0.18114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