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7
发表于 2012-6-1 17:01
inlineroll一休 发表于 2012-5-31 23:40 http://bbs.rollerfun.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4057我在照片中找了半天。。。。 ”
前数第三排,右起第三个。
一休教授,我这个人不知怎么回事,照片跟本人差距很大。而且今天照是这样,明天照又是那样,见着面又是一样。所以您在照片中很难跟您在实际中看到的14057对上号。不奇怪。这也是我不愿意拍照的原因之一。
zhouhq
发表于 2012-6-4 11:28
本帖最后由 zhouhq 于 2012-6-9 20:39 编辑
zhouhq 发表于 2012-5-30 23:56 http://bbs.rollerfun.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七哥,大才子啊,文章写得真好!
小米粥现在有点不服正业,轮滑差不多都忘了,上周去奥体找小 ...
小米粥不参加轮滑差不多刚好一年了,去年六一在清华附小的比赛是他的挂靴之战。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0A2OVTA7uU/
zhouhq
发表于 2012-6-4 12:03
本帖最后由 zhouhq 于 2012-6-9 20:40 编辑 <br /><br /><p> 现在他改玩二胡了{:soso_e181:}。<br>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bdIENUXVy0/</p>
14057
发表于 2012-6-8 16:30
我的刷街生活 ———— 写在66节前夕的日记
2012年6月5日 阴轮滑指数:4
白天闷热闷热的,可能是要下雨,天黑下来后凉爽了许多。 晚饭后简单收拾了一下房间,我开始做轮滑前的准备。穿好轮滑鞋、带上魔术头巾和护具。还有一些小零碎:水袋、头灯、手铃、手机、门钥匙,这些夜刷要用的东西,原来总是丢三落四,现在准备起来已经程式化了,不会落下一样。 滑出家门,在小区内的约300米,是准备活动,出了小区到西门路口是热身,这段交通比较乱,加之身体各部还没活动开,我通常十分谨慎,速度极慢。过了西门红绿灯进入新华大街,(用通州政府的宣传语说,就是长安街的延长线,)直到运河文化广场(4公里左右),是体会动作,进入状态。这段儿路况很好,景色也好,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滑在非机动车道上,我体会着重心移动,体会着出轮带腿,那感觉真没的说,舒服死人了。 这条路我从2008年以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冬夏无阻的就没断了刷,而且都是晚上8点以后。几年下来,路口的黑车司机,水果摊的小贩,路边的许多开饭店的老板等等,对我都有了或深或浅的印象,开始是惊叹,后来是习以为常。有时还能听到卖水果的小姑娘说:“看!达人又来了!”聚堆儿爬活儿的黑车司机也总是瞪着眼睛看着我滑过,那眼神我也能读懂:这家伙这么多年每天都滑,真行!滑的是越来越好了。记得有一次中午,我在路边一家面馆吃饭,漂亮的女老板盯着我一直看,弄得我挺不自在。后来她忍不住了,问:“你是每天晚上滑旱冰的那个吧?”她这一问真让我惊喜。“是呀,你怎么看出来的?”“我看着象,走路都跟平常人不一样。”她有点夸张。这时从后橱一下子窜出来好几个人,加上服务员都看着我。看来她们都很佩服每天晚上从她们饭店门前飘过的神秘蒙面人,也都想看看他的真面目。那顿饭,我找到了当名人的感觉,真有点儿小得意。 以前,我晚上刷到运河文化广场后,总要活动一会,练练基本功,跟广场的66们聊聊天。那时我见谁都跟人家说刷街,都说0106666。特别是2010年夏天,达到了一定程度,让我弄得广场上一片“7哥”声。后来,我改低调了,可能也是轮滑技术有提高,每晚不刷够一定距离已经不过瘾了。现在,我滑到广场后,只是简单地看一下朋友,打个招呼,就去刷尼古丁大街(运河西大街)了。以至今年有不少新人都不认识我了。今天,在广场深处,我遇到了一个陌生66,平花鞋,牛仔裤,还穿着通州66的版衫,很熟练的倒滑着。我搭了一句:“嘿!哥们,滑的不错呀!”他看了我一眼。“我怎么不认识你呀?”我接着问到。“我也不认识你呀。”他带搭不理地答到,挺混混的。“我是通州的7哥,在这儿玩轮滑的没有不认识我的。怎么称呼你呢?”可能是他听说过7哥,也可能是7哥网名的江湖色彩起到了震摄作用,那哥们儿接下来客气的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什么“刚玩没几天,请多指教。”了。什么“以后还请多关照、多包涵”了,并双手递上了一张名片,原来这厮是一教小孩儿的。哈哈,变得真TM快!别说,跟这个66的接触,使我对“天下66是一家”这句话有了新的认识。虽然玩轮滑的在宏观上是一类人,在活动中也可以说是一家。但在66之间的交往中也是遵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自然法则的。我跟它不是一类。 在我们通州,如果你要问哪玩轮滑的人多,人们都会告诉你:东关大桥下。东关大桥飞架运河之上,横越运河文化广场。桥的下面,濒临平静的运河有两块数百平方米的水磨石地面的场地。四周还有木质的坐台。我估计当年设计这两块场地的初衷,是供人们跳交谊舞的。2008年以前,我们通州的66像圈养的小羊,只能在这里玩轮滑。想起来挺让人感叹的。现在,这里只是轮滑平花玩家和刹手们的主场地,玩速滑的已经占领公园牌楼前和广场里面的大场地了,刷街的已经占领整个公园了。京城轮滑的发展状况在这里可略见一斑,真让人欣喜! 在轮滑的淡季时,我到广场后,都会滑到桥下,坐在木台子上休息一会儿,跟轮滑的朋友们聊聊天。现在已是旺季,场地四周或坐或站围满了看热闹的。我在场地外的高台阶上停了下来,边喝水,边看桥下的朋友们大秀刹车和过桩。由于观众很多,所以帅哥靓妹们表演得也格外起劲儿。应该说,场地表演无论是平花还是速滑,都很好看,都很精彩,因为轮滑就是一项优美的运动。但我还是喜欢刷街,我喜欢与时俱进,时过境迁,柳暗花明的感觉。我总觉得单纯地在场地玩轮滑,那就跟那些玩抖空竹的,玩踢毽的等广场杂耍类运动画上了等号,抹杀了轮滑的野性和奔放感。这时,轮滑鞋只是体育器材,只能起到锻炼身体和供人观赏的作用,他展示给人们的仅仅是普通的小把戏而已。可是,轮滑刷街就不一样了,当你穿着轮滑鞋去上班,去逛街买东西,去跟朋友聚会,去游览观光时,轮滑就成了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她就有了实实在在的用途和价值。其地位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倍,她就跟自行车、公交车、小汽车画上了等号。而且,她节能、时尚、方便、健身、环保等突出特性是那些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把轮滑引入到我们生活的实际中,这无疑是一个大手笔,从这个角度看,她与仅在场地里玩玩轮滑,就有了不同的意义,就有了天壤之别。引用7哥以前的话:“朋友,如果你不想让人把你的轮滑技术形容成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秀腿,那你就来刷街吧!”要说观众多,你刷街15公里,就可能会有上万人看你。要说有意思,你在场地滑一万圈,也不如刷一趟天津有意思!当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特别是不喜欢刷街的中老年朋友,千万别听7哥白乎,他年轻,别跟他一般见识。呵呵~~ 尼古丁大街(道),是刷盟第一条,也是启今唯一的一条用刷盟朋友的网名命名的街道。她平坦、笔直、宽敞、细腻,机非分离,景色怡人。刷在这条路上,我经常会想起刷盟的前辈尼古丁。他曾是刷盟速滑队员,在北清路训练时,被朋友们委认为技术总监。在备战2008苏州世界杯时,尼古丁测量了运河西大街(该街长度约4公里)其中的一段(3公里,从果园环岛至运乔建材城。)进行马拉松训练。他和骑士、感伤天蝎、等经常是晚上9点开刷。这条路造就了2008年苏州世界杯的冠军。后来经7哥命名,该街日渐箸名,在刷盟广为流传。许多朋友,甚至远在美国的一休教授,都曾慕名而来。尼古丁两年前回老家结婚了。 我从运河文化广场出来,就向尼古丁大街滑去,这也是我今年以来夜刷的固定路线。我在尼古丁大街上的滑行速度,是我夜刷中最快的。通州前几天有一个亲水骑行活动(沿运河边骑行10到60公里不等),这几天我明显感觉到,通州自行车的数量一夜之间增加了许多,而且五颜六色十分漂亮。今晚的尼古丁大街上,也有不少骑各种自行车的朋友,穿着也挺专业。他(她)们不紧不慢的,似乎有点儿傲慢地骑着。可能还沉浸在亲水骑行活动的成就感里。不行,我得让他(她)们知道,绿色出行还有一个东西比他(她)们还NB。我脚下加力,速度骤起,RB2010竞速机器名不虚传,真给力!我超越着一辆辆自行车感觉极好。我的第六感能擦觉到他(她)们的惊讶,我抢了这些骑行朋友的风头。时不时地还飘进耳朵里一些路人的赞美:“嘿!滑得真棒,这东西比自行车快呀。”年轻的妈妈对孩子大声说:“快看,快看!这哥哥滑得多好!这样滑才对。”漂亮的MM对她的众多伙伴说:“我特别想玩这个!”。。。。。。 我喜欢轮滑,我热爱刷街。轮滑已经是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了她,我对自己的身体就充满信心,对京城的交通拥堵就毫无惧色;离开了她,我的生物钟就会混乱不堪,我的生命就会天缺一角。轮滑的朋友是我的莫大财富,有了他(她)们,我感到生活十分美好和丰富。 仅以此文献给2012年轮滑节。
祝朋友们轮滑节快乐!
3张老照片,请朋友们看看东关大桥下\尼古丁大街\还有我们的东盟.
johnxu
发表于 2012-6-8 16:41
本帖最后由 johnxu 于 2012-6-8 16:56 编辑
感谢七哥美文。其实66节轮滑还真有点俗了,就像天天能吃饺子,过年你还吃饺子!?写篇好文章纪念66节,好!!
我刚才刚给旋律回了一个帖子,觉得应该给您也看看。从场地到刷街,把轮滑快感提升了一个层次;从刷街到比赛,是轮滑快感的又一次提升。仅仅一个石家庄的10公里比赛,那快感是刷街不可比拟的,更不用说WIC的世界杯马拉松了。
我把给旋律的回帖抄在这:
欢迎参加,您那个年龄组高手如林,不过还是很好玩的。跟真事一样:
《秩序册》上有你的名字,比赛号码贴在你的头盔、背后和大腿。http://cache.soso.com/img/img/e113.gif
有裁判给你计时,可能还不只一个。
终点还有录像记录,如果你对名次存有争议,裁判长立马就给你调看终点的录像。
街道两边都是加油的观众, 不过要提防突然窜出的摩的。http://cache.soso.com/img/img/e109.gif
有警车给你开路,有记者给你录像。当场还有彩票,试试手?每人运气还都不错。http://cache.soso.com/img/img/e182.gif
一群着装性感的男女拥挤在起跑线上,市领导一声枪响,男女老少像脱缰的野马。
你对自己的成绩相当满意,却不知这10公里短了好几百米。http://cache.soso.com/img/img/e128.gif
电台、电视台直播,有记者采访,有粉丝合影,还有奖牌、证书、奖金(我们就不用想了),
前6名都有一大包卫生巾作纪念(去年的赞助商是生产这个的)。http://cache.soso.com/img/img/e110.gif
.........。
总之,跟刷街绝对不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快感,B2T 140公里的感觉都不如这10公里,让你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一出门,你就会不断地得到满足:
在去程的火车上,你们在讨论战术,周围旅客听得云里雾里。
在回程的火车上,你脖子上挂着奖牌,周围旅客看得羡慕不已。
石家庄旅馆的女服务员以你的到来而感到自豪,出租车的哥会告诉你哪是东南西北,哪是明天比赛的赛道。
电视塔报到处的墙上有你去年参赛的大幅照片,比赛检录处有你刚刚结识的朋友和对手。
你虽然交了50块钱的报名费,组委会没忘回报你一件白色的T恤。
..........
只要你参加了一次,第二年就想继续!
14057
发表于 2012-6-9 00:34
本帖最后由 14057 于 2012-6-9 00:40 编辑
徐老师,您的这个帖子,把去石家庄比赛的亮点都展示出来了,写得太有煽动性了!看得我热血沸腾,蠢蠢欲动啊!太棒了!
您的这个帖子,使我一冲动改变了今晚练平花的计划,穿上速滑鞋直奔运河广场跑圈去了。在广场,我遇到了雷辰,他是两届北京市速滑比赛冠军,郭丹的队友,作曲家雷振邦的侄女,我在以前的帖子介绍过她。听我一说石家庄的比赛,她也要去。我说不清楚怎么报名,我让她去找您?还是怎样?
在广场我还自我感觉良好的滑着,雷辰说了一句话,我一下子心凉透了。“7哥,你怎么还骑着重心滑呀!”看来我得重新评估一下我的技术了。我请教着雷辰,她认真地给我做着示范,那感觉是羞愧呀!堂堂7哥。。。。。。但还真找到点儿感觉。她说:“徐老师滑得不错。”我一听,彻底死心不去石家庄了。跟雷辰再好好练练。
也是,我一个自学成才的草根刷街选手,从来就没认真学习过,就凭这能参加比赛?真有点异想天开。
徐老师,看来我还要认真的补补速滑课,为石家庄,为欧洲,为美国做必要的准备。谢谢您的这个帖子,让我阴差阳错的看到了技术上的问题,这是好事儿。
在此也谢谢小师傅,给7哥的专栏加了精华。
inlineroll一休
发表于 2012-6-9 01:02
本帖最后由 inlineroll一休 于 2012-6-9 01:05 编辑
14057 发表于 2012-6-8 16:30 http://bbs.rollerfun.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的刷街生活 ———— 写在66节前夕的日记
2012年6月5日 阴轮滑指数:4
读了7哥的文章,感觉真好。7哥用三个成语形象表达了刷街的动感:“与时俱进,时过境迁,柳暗花明”,就是高!如同徐老师所说,7哥将刷街升华到另一个理论高度。实际上,大众轮滑发展了这么多年,基本上可以概括成三步曲:场地,刷街及比赛。一开始总是从场地练习开始的,一上来就刷街危险系数太高。当场地练到一定成程度之后,就想找点新的刺激,刷街会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也有人选其它的,如极限,滑台阶,跳高等。刷街越刷越熟练,越刷越快,最后在街上已法施展才华,总想找一个大一点的舞台发泄一下,于是自然走上了轮滑比赛场。仔细看你会发现,这个过程是从场地出发,再回到场地,但此场地非彼场地,是在另一个层次上的场地。通常是10公里,21公里或42公里的大场地,封闭场地,高速滑行的场地。按“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发展规律来看,一定会存在另一个层次的刷街,这点我们已看到了,B2T或A2A。
小师傅
发表于 2012-6-9 01:12
14057 发表于 2012-6-9 00: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徐老师,您的这个帖子,把去石家庄比赛的亮点都展示出来了,写得太有煽动性了!看得我热血沸腾,蠢蠢欲动啊 ...
没什么不可以 我没有参加过比赛我没有专业学过速滑但是我相信我一定拿到名次因为我信心十足
七哥来吧~来放纵自己的克制力吧!来找那虚荣心,来找那在火车上围观您的场景,来找您细说赛事情况。
不要犹豫,人的一生有几次“博” 不用想拿出您雨刷B2T的精神来吧!我们在这等着您呢。
zhouhq
发表于 2012-6-9 21:07
准备把七哥的文章当范文,让小米粥好好学习学习。
14057
发表于 2012-6-9 22:09
inlineroll一休 发表于 2012-6-9 01: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读了7哥的文章,感觉真好。7哥用三个成语形象表达了刷街的动感:“与时俱进,时过境迁,柳暗花明”,就 ...
一休教授,您把一个轮滑爱好者所经历的几个主林阶段,系统地进行了归纳,“三步曲”的概括很客观。而且,很科学,特别是很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否定之否定原理。结合我自身的情况看,还真是这样。
当然,您说的是普遍矛盾。其实这里也有一个观念的问题。这个三步曲阶段的概括,可能是象咱们这样的,对刷街有一定认识的66。有的从开始就没想上街的朋友,如果很保守固执,那他就只会停留在第一阶段了。他也可能从第一步直接就到第三步了;如果他观念开放,有分析事物的能力,那他很可能会加入刷街的队伍,完成一个完美的螺旋上升,达到更高的境界。
呀!咱这儿快成理论研讨了~ 这种娱乐性的讨论,感觉也很好。当然,这对指导实践也不能说没有意义。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