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灌水][转帖]E-Mag网络杂志第011期 2005年11月5日
<TABLE width="42%" border=0><TR>
<TD width="100%">
<P><FONT face="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size=3><STRONG><FONT color=#000099>E</FONT><FONT color=#ff0000>-</FONT>Mag</STRONG></FONT><FONT size=2>网络杂志第011期</FONT> <FONT size=2>2005年11月5日</FONT></P></TD></TR></TABLE>
<P><FONT size=5><FONT color=#ff0000> </FONT></FONT><FONT color=#ff0000><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00>专题:大上海 大市民 </FONT></FONT><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00><BR></FONT><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2> </FONT></FONT><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00></FONT><BR><FONT size=2><STRONG>目录</STRONG><BR> <a>杂志首页</A><BR> <a>混在上海,老外写给老外</A><BR> <a>网友采访:城市文明,上海排第几</A> <BR> <a>标语上的文明</A> <BR> <a>人物采访:Sam 和 Martin 的城市情结</A><BR> <a>E-麦播:上海人有77个陋习?</A><BR> <a>江湖歌者:情痴</A><BR> <a>有音有乐栏目:《远走高飞》</A><BR> <a>杂志不正经:以为自己是刘翔</A><STRONG><BR>专题:</STRONG> <BR><BR></FONT><FONT size=2><STRONG>上海文明,四面楚歌</STRONG></FONT></P>
<P><FONT size=2> 2003年,新周刊做了一期专辑,请来作家方方、叶兆言、CHANNEL(中国)音乐台台长、二十一世纪经济报导主编、《香港商报》首席记者等一圈26人围着上海的经济、文化、城市文明等方面作了述评,总结出来一点:<BR> 上海不是榜样。</FONT></P>
<P><FONT size=2> 这是媒体首先发难,说归说,F1在上海还是开得很炫。然而除去体育、经济、城市硬件不谈,上海市民的文明程度是真正为人所诟病的:</FONT></P>
<P><FONT size=2> 本地上海年青人:对不起,没有兴趣。<BR> 年轻的上海市民对文明这个话题并不关心,看看年轻人经常光顾的论坛就会发现,他们对于谁来开演唱会,哪里的咖啡好喝,甚至上海应不应该限制外来人口的话题更感兴趣。</FONT></P>
<P><FONT size=2> 国内其它城市:<BR> 提到上海人,立马浮现出的字眼是:自私、排外。不管是成见是事实,这张上海的老名片一直没换过。</FONT></P>
<P><FONT size=2> 港台人眼中:<BR> 网上有个博客叫作“亚历山大的勇气”,对于大陆文明极尽揶揄之事,引起了很大的争议。<BR> 论坛里摘编了一部分他对于上海的评议,包括:人民广场地铁站的标语英文写法、市民七不规划和评选文明达标单位的做法。</FONT></P>
<P><FONT size=2> 更有人写了一篇关于上海人77个陋习的文章, 这些陋习当中,有些是国内城市的共性、有些则是上海所特有的,比如:穿睡衣逛马路、买小菜、逛超市;在阳台上、大街上乱晾衣服,花花绿绿,人称"万国旗";一看人家说有什么不好,比如闯红灯什么的,马上就会说这是外地人做的等等。</FONT></P>
<P><FONT size=2> 老外怎么看:<BR> 有一篇老外写给在上海生活的老外的文章里面说到: 当你会学一眼就分得出来上海人和外地人,学会到襄阳市场买假货,学会面不改色穿马路,用肩膀开路,你就是上海人了。</FONT></P>
<P><FONT size=2> 兜了一圈,上海文明,四面楚歌。看到的都是问题,听到的都是批评。<BR></FONT></P>
<P><FONT size=2><STRONG>城市文明,来自底层</STRONG></FONT></P>
<P><FONT size=2> 一个城市中,各行各业都很重要。对上海来说,缺少两种人一天,恐怕就会支撑不住。他们是:由下岗工人组成的交通协管员和外来劳动力组成的马路清洁工。</FONT></P>
<P><FONT size=2> 没有交通协管,大家就别想正常上班。上海交通协管员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全国一流,一板一眼,该管的决不漏管,而且骂不还口。巨大反差的是,最不配合指挥的是上海本地人,从年轻的到中年的,走路的骑助动车的,用上海话辱骂、挖苦协管。比方说,某家长骑助动车逆向行驶带小孩子去上学,被拦下,让小孩子先走之后,再回过头来骂协管。潜台词就是:这么认真做,一天能有几个钱?</FONT></P>
<P><FONT size=2> 上海人的随手扔垃圾的习惯也很利害,夸张地说就是最好个人身后配一个清洁工。这些外地来沪的劳动者,每天起早摸黑,日晒雨淋,收拾着这座不属于自己的城市。他们的存在被很多人漠视。网友PH说,有天她在路上吃零食,把皮随意地往地上一扔。前面几步有个清洁工正在扫地,他只是看了一眼。她觉得不好意思,马上回头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筒。那个清洁工却不好意思地说,谢谢你,我来我来。</FONT></P>
<P><FONT size=2> 我们看到在全国最长的地铁线上,四肢健全的年轻人争先恐后,把屁股看得比脸重要。在电影、歌剧的上演当中手机铃声此起彼伏。如果你要刻意寻找上海文明在哪里,一定会失望。如果你愿意把头低下去看一看,你会发现,其实上海文明天天都在上演。最朴素的人用最本真的方式演绎了上海的文明。</FONT></P>
<P><FONT size=2> 你看到那个动作一丝不苟的协管,在绿灯将灭时对手作个摆动双臂的手势说:奔两步,奔两步。吹着 <P>哈哈,昨天刚刚和同事讨论过,一些社会问题,今天就看到了这样的帖子,说到底,还是一个问题,"自觉". "自觉"是一种习惯,但如何来养成这样的习惯,就要依靠严格的惩处制度,在这里也就不说国内,国外的法律问题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国内的法律是绝对比国外宽松很多的,这点LZ是应该有切身体会的吧.</P>
<P>如果我们开始使用XJP的法律体系,惩罚方法的话,3,5年内现状将会有很大的改观吧.</P>
<P>所以请珍惜我们这样这样的法律制度,不要到了有鞭刑的时候才知悔悟呀</P> <P>你的周四活动的装备好酷的说```我想打劫你的头盔的说。</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