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大叔关于一次轮马活动总结中的三大创举
本帖最后由 johnxu 于 2014-6-12 09:54 编辑昨天认真学习了M大叔关于北京轮马活动的一篇总结。这是一篇少见的,通篇闪烁着创新思想火花和非凡创意的杰作,我初步归纳了一下,这个总结中,M大叔至少提出了轮滑马拉松历史上的三大的创举,堪称北京民间轮马发展史上继2008苏州轮马(2008 WIC Suzhou)、2013年怀柔轮马(HRIM 2013)和北京轮马巡回赛第一站延庆轮马(2014 BIC Yanqing)之后的第4个历程碑。
第一大创举:Credit 裁判法
唯物辩证是我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坏事变好事”是我党基于辩证法的创举和传家宝。M大叔在总结中熟练运用这一思想方法,创造性地孕育了Credit 裁判法。
矿难本是件坏事,但是,却涌向出一大批矿难抢险救灾的英雄,坏事变成了好事,全国人民一片欢呼。
贪污腐败本是件坏事,但是,中纪委刚正不阿,揪出一大批老虎,坏事变成了好事,全国人民一片欢呼。
比赛裁判失误,运动员多滑了一圈,但是,却涌现出一批“超级马拉松(45公里)”赛手,坏事又变成了好事。
但是,如果仅仅看到M大叔把坏事变成好事的高超本领,那还很不够,因为这表面现象背后还孕育了一个伟大的创举:“Credit 裁判法”
对于没有电子芯片计时系统的民间轮马来说,裁判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关系到一场比赛的成败。由于裁判方法设计的缺陷、缺乏专业裁判的参与,志愿者裁判的水平一时半会儿也难以提高,所以,一场60人的比赛,比赛结束后90个小时才公布比赛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于是,“Credit 裁判法”应运而生(目前"Credit裁判法" 的知识产权属于M大叔还是属于德晕社何老师,尚未确定)。
根据“Credit 裁判法”,每场轮马比赛只有个参考距离,没有标准距离。比如顺森轮马,参考距离是40公里,1圈5公里,需要滑8圈。如果一个运动员多滑了1圈,那末,这1圈就记入该运动员的 Credit,下站比赛允许少滑1圈。如果一个运动员少滑了1圈,那这个运动员的Credit帐户中就是负1,在以后的比赛中必需补上这一圈。这样大大减轻了裁判数圈、记圈、提醒、计时的难度,只要为每一参赛者建立一个Credit帐户就行了。
由于各赛道的长度不一,1个Credit 按顺森赛道一圈5公里标准计算。例如,未来门头马赛道一圈如果是10公里,那末在这个赛道多滑1圈的Credit=2.
这样在年终评定总成绩总排名时,只要查看每个选手Credit帐户中的Balance就行了,Balance为负数的,取消评比资格。
第二大创举:移动补水员
轮滑马拉松比赛中的补水问题是世界范围内轮马比赛的难题。因为轮马比赛比跑马比赛速度快1倍,运动员高速滑行中补水常常是件很危险的事,一是运动员在补水区相撞,二是补水中把水瓶掉到地上绊倒运动员,因此,世界很多著名的轮马比赛都不设补水站。就我参加过的国外两场轮滑马拉松比赛来看,他们都不设补水站。例如世界杯韩国仁川站比赛,《参赛手册》上明确写着,因为危险,比赛中不设补水站。德国柏林轮滑马拉松是世界最大规模轮马,同样不设补水站,只在36公里处有个紧急补水站,《参赛手册》也明确提醒参赛者自带饮水,并发给赛手一个精致的水瓶,出发区设置大量饮水点。
在这次轮马比赛中,M大叔有意解决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于是,天才地、创造性地提出了“移动补水”的概念。“移动补水”类似飞机的空中加油。M大叔的设想是“补水志愿者”背着水瓶,穿着轮滑鞋,与参赛者以同样的速度和方向滑行,同向同速,实现两者的“相对静止”,实现比赛中的“移动补水”。虽然这个伟大的设想遭到一些所谓 “内行”人士的否定,但M大叔发扬弃而不舍的精神,继续在实践中加以探索。还好,比赛中张教练中途退出比赛,担当了“移动补水”站的“小白鼠”。试验相当成功!以至于M大叔深受鼓舞,世界性难题被解决了!M大叔按耐不住此刻激动的心情,现场就要亲自披挂上阵,担当“移动补水员”,无奈他的轮滑鞋找不到了。
M大叔常常一激动就忽略了“本质工作”,违背了现代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例如去年HRIM,他自报奋勇担任photomanager志愿者,负责拍摄、收集、汇总大家拍摄的比赛影像资料,可是孙博士一受伤,M大叔就放弃自己工作,跑去担任救护工作,以至没人收集影像资料。这次比赛,本来M大叔负责裁判工作,一激动,他就要背起水瓶去送水。
“移动补水站”的试验大获成功,下一步,M大叔一定赶快就Mobile Water Station(MWS)申请专利,然后卖给国际滑联和WIC组委会。我可以协助M大叔向国际组织推销“移动补水站”专利。目前要做的是制定一个标准:根据实验结果,50个滑40公里全程的选手,需要一个移动补水员,考虑到50个参赛选手中可能只有50%有补水需要(具体数据还需M补充),因此,轮马“移动补水员”按每25:1配备。
“移动补水员”任务很艰巨性,他们要背着25瓶水滑行,并且要与徒手滑行的运动员保持等速同步,相对静止。这样,每个补水员最多只能负责5公里路段的补水任务,因此,一场比赛所需要的“移动补水员”的数目还要乘以8(40公里除以5公里,最后2公里不补水)。于是,在未来的柏林轮滑马拉松大赛上就会出现极其壮观的一幕:10000名参赛者在3200名“移动补水员”的伴随和簇拥下,滑行在那条曾经5次创造世界最好轮马成绩的著名“快道上”飞驰。只见那些移动补水员技术超群、体力非凡,背着25瓶水与世界顶尖级的选手并驾齐驱。这种壮观场面,需要多末非凡的想象力!
顺便说一句,M大叔就是在活动那天找到了轮滑鞋,也不可能担任“移动补水员”,因为他的速度太慢,无法与赛手实现“同步”。将来的“移动补水员”都是国际、国家级的退役轮马专业选手。
第三大创举:M氏三级运动员
非常感谢中国轮滑协会!2008年我们几位参加世界杯苏州轮马的中老朋友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制定颁发的轮滑马拉松三级运动员证书后,中国轮滑协会大大提高了轮马国家等级运动员的标准,把大批中老年轮马爱好者挡在国家三级以外,使我们几个人的证书显得非常珍贵。现在要想拿个国家三级轮马运动员证书,除了比赛成绩,还要看比赛名次,还要看比赛的级别,不是国家级比赛,滑得再快也别想拿到等级运动员证书,严重阻碍了中国轮滑事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大叔在这次轮马活动中创立了“M氏三级证书”体系,并亲自授予11名参赛选手“M 氏三级运动员”称号。
不要小看这“M氏三级证书”,上学的朋友有了这证书高考加分,爷爷奶奶们有了这三级证书,免试就读老年大学,孙子们高考都能加分。可以预见,伴随“M氏三级证书”的颁发,中国轮滑事业将井喷式发展,一切没有思想准备,没有想象力的轮滑爱好者都将在井喷中落伍。我们已经进入了疯狂创新的时代,大家必须有所准备!
由于本人认识水平有限,只总结出这三条,作为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朋友们认真学习M大叔的总结,发掘出更多的“创举”,为北京、中国乃至世界轮滑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实现“全市届的轮滑者联合起来!”的伟大理想。
最后衷心感谢M大叔的非凡创举!为人类轮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载入史册的贡献!
本文纯属虚构,现实生活中请大家不要自我对号或帮助他人对号。 M马的创新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民间的轮滑活动需要做不同的尝试,如果作为比赛项目,还是需要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情。
来自:Android客户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