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中国轮滑运动发展规划(2014-2018年)》通知
中国轮滑运动发展规划(2014-2018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轮滑运动呈现快速发展之势。轮滑作为休闲和健身项目,在青少年中广泛普及。竞技轮滑水平也有显著提高。轮滑运动以其阳光、时尚、环保的健康形象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初步建立起较为规范的轮滑竞赛制度和专业人才培训体系。以轮滑器材生产为主体的轮滑产业已形成规模。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国轮滑运动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更大的发展机遇。为保证轮滑运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轮滑协会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为规划思路和发展方向,在对轮滑运动发展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制定出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总体部署,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稳妥推进社团改革,做好机制创新,促进协会社会化,做好会员服务,发挥社团作用。
进一步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以竞赛工作为核心,挖掘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力度,推进体教结合,加快市场开发,促进轮滑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
积极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实现我国轮滑运动新时期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在普及基础上提高的发展战略。服务大众健身,服务青少年阳光体育,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组织建设
1.地方协会与团体会员
协助与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建立省、市级轮滑协会。提高协会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加强指导、服务职能。根据中国轮滑协会章程,制定团体会员管理办法,吸纳达到标准的轮滑俱乐部、学校、公司加入中国轮滑协会,四年内力争使中国轮滑协会团体会员数量超过100个。
2.专项委员会
中国轮滑协会在现有专项委员会设置的基础上,充分吸纳社会各方面人士广泛参与。采用自荐、竞聘的方式让有责任感、有担当、有能力,愿意为轮滑运动做奉献的轮滑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专项委员会领导职务。
(二)制度建设
1.起草、颁布、实施《轮滑公园评选标准》。
2.起草、颁布、实施《轮滑基地评选管理办法》。
3.起草、颁布、实施《中国轮滑协会团体会员管理办法》。
4.修订《全国速度轮滑锻炼等级标准实施办法》。
5.修订《轮滑运动员注册制度与交流实施细则》。
6.修订《轮滑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7.修订《轮滑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三)赛事改革
1.完善竞赛体系
由各项目技术委员会与竞赛委员会根据各项目特点,完成竞赛体系总体设计,形成以锦标赛为最高级别赛事、公开赛为商业推广赛事的赛事体系。科学、有计划地安排竞赛次数、时间和地点。
2.规范竞赛组织
进一步规范轮滑竞赛组织工作,提高竞赛质量。在修改运动员注册制度及竞赛规则的基础上,从竞赛组织、规则执行和裁判法运用等方面进行规范,使比赛更公正、更透明。
制定与印发全国轮滑竞赛执行手册,明确赛事主、承办单位责任、义务,确保由中国轮滑协会主办的比赛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3.改进少年竞赛组织方式与低龄组的比赛设项
针对轮滑运动员小年龄化的趋势,设计趣味性强和有利于该年龄段身心发展与技能形成的比赛项目和比赛方式,以引导他们正确掌握轮滑技术,培养轮滑兴趣。
4.设立速度轮滑场地赛全国记录。
(四)城市轮滑
以成立中国轮滑运动品牌城市联盟为契机,全面推进轮滑运动在城市的发展。挖掘轮滑文化,宣传轮滑健康、时尚、环保的良好形象,鼓励各城市修建轮滑场地和设施,组建高水平轮滑队,办好轮滑赛事活动。逐步扩大轮滑品牌城市的数量,在条件成熟时,推出“城市轮滑联赛”。继续大力支持办好北戴河、海宁两大轮滑节,扩大影响。鼓励其他城市开展更具特色的轮滑活动。
(五)校园轮滑
1.以组织阳光体育“轮滑神州”校园行活动为切入点,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积极促进体教结合,推动轮滑运动在学校中的普及。让在校师生深入了解轮滑运动,根据学校条件选择适宜的轮滑项目。提供技术力量,协助学校规划建设轮滑活动场所,编写校本教材,使轮滑成为特色学校长期坚持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四年内,评选200所小学、100所中学、30所大学为中国轮滑运动示范学校。
2.试行在全国锦标赛中设立高校组别。
3.为优秀运动员接受高等教育积极创造条件。
(六)人才培养
完善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制度,规范培训教材,逐步提高轮滑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
1.教练员
坚持两层培训制度和四级培训方式,即由中国轮滑协会培训基地主导的全国性教练员培训和地方主导的委托培训,培养国家级、高级、中级和初级轮滑教练员。在修改教练员培训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逐渐扩大培训规模,改进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裁判员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一步加强裁判员培训,提高裁判员综合素质。完善裁判员年度注册制度。
3.竞赛组织人员
培养竞赛专业解说人员、颁奖人员、后勤保障人员,逐步成立稳定、专业的竞赛组织团队。
4.社会体育指导员
加强与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合作,培养轮滑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科学、安全地普及开展轮滑运动。
(七)轮滑产业
1.加强与轮滑企业合作,大力扶持品牌企业。
2.条件成熟时推出轮滑器材行业标准,在比赛中实行准入制度。
3.打造品牌商业赛事,多渠道、多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到轮滑活动中,增加赛事无形价值,增强协会造血功能。
(八)国际交流
1.发挥亚轮联主席国的作用,建立与国际轮滑组织密切联系。通过积极承办世界锦标赛、亚洲锦标赛及其它国际赛事,参与各类国际会议,不断提升中国轮滑在国际上的影响与地位。
2.履行作为国际轮联、亚轮联会员的义务,积极竞选国际组织职务,发挥作用,增强话语权。
3.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轮滑组织的联系,创造条件举办由港、澳、台地区参与轮滑交流赛,使之成为传统赛事。
4.每年邀请国外高水平教练、运动员来华指导、交流。
(九)信息开发
1.加强中国轮滑协会官方网站建设,丰富网站内容,使之成为协会权威信息发布的窗口、专业技术推广的平台、轮滑爱好者交流互动的乐园。同时,利用微博、微信等客户端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2.条件成熟时推出运动员网上注册系统,建立轮滑运动员综合数据库和优秀运动员展示平台。
3.建立中国轮滑协会团体会员数据库。
4.建立中国轮滑运动示范学校数据库。
5.建立中国轮滑协会注册俱乐部数据库。
6.建立中国轮滑协会教练员、裁判员数据库。
7.条件成熟时推出轮滑竞赛管理系统。
:victory::victory::victory: 呵 呵 呵······
倒是真希望轮滑早日进入大学校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