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将纳入学业成绩考核
近日,《滨州市学生体 质提升计划(2014-2018年)》(以下简称《计划》)出台。我市将用5年时间,建立起部门协作、社会联动、学校实施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到2018年全市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0%以上。力争用2至3年时间,配齐配足中小学体育教师
目前,我市很多边远地区的体 育教师匮乏,师资配备无法满足学 校体育教学的工作需要。为此《计划》规定,我市将加强全市学 校体育师资配备,力争用2至3年 时间,配齐配足中小学体育教师。并加大体育骨干教师培养力 度,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除师资配备之外,很多地区体育教学器材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 且质量也不符合国家标准,制约着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为此《计 划》指出,我市将结合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全面改薄”工作,用2至3年时间,使全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建设基本达到规 定标准。
根据学生体质差异、身体发育规律,构建自主选择的体育活动课程“超市”
按照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的原则开展体育教学是该《计划》的 一大亮点。《计划》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生体质差异、身体发育 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自主选择的体育活动课程“超市”.鼓励、支 持各级各类学校创新体育课程和教学方式,在确保适度运动负荷的前 提下,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每个学 生都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或体育活动项目。
同时,我市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体育活动多样化和高中体育教学专 项化改革。各中小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创 造条件,在义务教育阶段让每个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为其终身体 育锻炼打下基础;在高中阶段开展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支持学校构建以学生体育社团、俱乐部为主要 平台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
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 民间和传统体育项目,积极开发推广新兴体育项目和趣味体育项目
《计划》既立足于传统体育 项目的继承,又着眼于新兴体育项 目的创新。《计划》规定,我市将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和传统体 育项目,积极开发推广新兴体育项目和趣味体育项目。 支持各地中小学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掘民间和传统体育资源,推广跳绳、踢毽子、抽陀螺、投沙包、滚铁环等简便易行、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项目,推广武术、太 极拳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统体育项目。大力推广手 球、橄榄球、极限飞盘、定向越野、轮滑、莱卡弹弹圈、呼啦圈等具有 时代性趣味性的新兴体育项目。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校园足 球建设,校园足球建设取得显著成 就,《计划》对我市校园足球建设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并计划把校园足 球工作的成功做法逐步拓展到篮球和排球等集体体育项目中。 针对校园足球建设,我市将加快制定并实施校园足球中长期发 展规划,合理布局小学、初学、高学足球特色学校,形成小学、初中、高 中足球人才培养梯队,建立健全校、县、市三级足球联赛机制,通过 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培养优秀足球后备 人才。
将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技能活动项目和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纳入学业成绩考核
为了将学校体育教学真正取 得实效,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学生体育学业成绩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初中学生体育学业成绩考核办 法,积极落实高中学生体育学业成绩考核有关规定,将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技能活动项目和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纳入学业成绩考核,学业成绩实行等第表达。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 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测试工作,将学生体育学业成绩和体质 测试结果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档案。高中要将学生体育学业成绩和体质测试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同时,我市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年度监测公布制度。落实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建设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平台,建 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系统。为每位学生建立体质健康电子档 案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实现教育、体育、卫生计生 等部门学生体质健康统计数据共享。县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每年向社会公布学生体质监测情况。
:victory:赞一个!! 轮滑快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