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醉芯茗# 于 2017-2-5 18:13 编辑
日前,2017中港台两岸三地单排曲棍球邀请赛落下了帷幕,两岸三地的球员、教练、家长进行了互动交流,各方分享练习心得,讲述了球队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中国内陆: 家长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
周楠轩是广州满族小学的球员,除了参与轮滑球运动外,他还同时在学习游泳和毽球,家长很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多方面发展,家长表示:“希望孩子通过不同的项目得到锻炼,例如练习轮滑球学习团体合作精神。”她认为孩子练习轮滑球后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现在每次练习比赛都是他自己整理装备,我们做家长的都不用操心。”
无独有偶,东山培正小学的洪俊杰也有参与其他运动。原本学习冰球的他热衷这项运动,知道学校开展了轮滑球的培训就参与进来。家长希望孩子能接触不同的事物,多方面发展。
台湾: 家长的支持与高效率的练习是球队快速发展的关键
除了有中国内地的球队,这次比赛还有来自台湾中部的“南投玉山熊队”。作为台湾一支规模比较大的俱乐部,南投玉山熊的队员人数较多。家长们都对孩子参加这项运动很支持,即使即将要考试,知道有这个比赛,家长还是毫不犹豫让孩子来港参加,这是这支队伍能得到壮大发展的坚实后盾。 作为这次U15级别的冠军获奖队伍,教练在训练中相当注重球员的“效率”和“专注度”。何教练表示:“由于球员都是学生,不可能做到专职练球。所以每次训练教练都要求球员们准时到达,争取有更多的训练时间。”练习时的专心听教练授课是他们球队保持良好技术的关键,“我们很注重给孩子们技术讲解,孩子们都专注地听进脑子了才是对技术的最好吸收”。
香港: 起步发展,努力推进
相对台湾和中国大陆而言,香港的轮滑球发展起步迟,发展较为缓慢。由于普及力度不足,不少家长对此运动了解不深,使得孩子对轮滑球运动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维港滚轴运动的关教练说道:“轮滑球在推广的初期还是有不少孩子报名的,但后来部分家长担心孩子分心体育会影响学习,使得孩子没有继续这项运动。而且总体的宣传力度相对不足,让家长和孩子都未能真正了解轮滑球。其实练习轮滑球可以锻炼大脑反应能力、身体灵敏度这对孩子的学习都是有益的。希望更多的香港人能加入和坚持这项运动。”
郑钧颢和弟弟郑钧丞就是坚持这项运动最好的例子。由于一次试玩体验,5岁的郑钧颢从此与轮滑球结缘,至今已经有5年。受到哥哥的影响,弟弟郑钧丞也对轮滑球产生了兴趣。现在兄弟二人都是香港巨轮红魔俱乐部的球员,还获得过香港本地的球赛的冠军。
提到冠军,郑太太与我们分享了获胜的秘诀。她提到:“孩子能够取得成绩我认为很大程度是因为他能坚持。其实一开始不少孩子都会对这项运动感兴趣,但练习时间不长,自然没有太大成效。我们一直都给他鼓励,给他心理暗示,别人能坚持我们就一定能坚持,纵使夏天接近40度高温也不嫌苦嫌累,大概就是这样两个孩子都坚持参与至今。”
与大部分家长不同,郑太太与丈夫都很鼓励孩子参与这项运动。由于滑行中轮滑鞋会有所磨损,为了孩子能更好的参与这项运动,家长在轮滑装备维护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郑先生之前对轮滑一无所知,看着孩子喜欢这项运动,便开始向教练请教怎么对轮滑鞋进行保养维护才能使孩子滑得更顺畅,希望孩子每次的比赛都有最佳的状态,如今两个孩子的轮滑鞋都经郑先生一手维护,孩子们的比赛,郑先生还会和太太一起到场边为孩子加油鼓劲。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巨轮红魔俱乐部中有部分球员是香港圣公会基爱小学派出的学生,学校陈嘉文校长是香港少数支持单排曲棍球运动的先行者。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学生第二次出赛已取得U10组第二名的好成绩。学校上下为单排曲棍球运动推广不遗余力,合理安排训练,积极参与比赛,热爱运动之心值得赞扬。
香港巨轮体艺协会是由中国轮滑国家队队员兼教练林锦平先生于2014年创办。成立后的三年期间,协会的队伍和队员曾参加国内外各种赛事超过三十多场,为推动香港的轮滑体育运动发展尽了一份绵力并取得了相当成绩。
除了技术活动教学之外,团队教练都会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方式,以一颗赤子之心来教导学生,作为老师以爱心、细心和耐心教导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建立信心,迎难而上!对队员们今后的发展歷程有着深远的意义。
林教练表示这项体育运动最大的优点就是能舒缓压力及改善手脚协调,现在不少学生的学习压力都很大,通过轮滑球体育运动能缓解精神压力。希望经过一系列的练习及比赛给家长带来更多正面的信息以改变一般对轮滑球与学习的观念。
记者:谢宛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