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2日 “两个人”的马拉松
http://imgcache.qq.com/ac/qzone_v4/b.gif周六收到徐老师短信,说他准备周日和骑士去大兴吃西瓜。由于周日下午要陪小孙上课,只好联系沈老师。刚好他周日下午也有安排,我们就约定8点半在城铁站会合,再来个“两个人的”马拉松。
这次懒得换衣服,直接穿着轮滑行头滑到城铁站。上车后感觉这套行头的确与众不同,回头率太高!下了城铁是8点28分,刚好看到沈老师滑过来。换好装备后,我们开始沿着京包路热身,滑向生命科学园。
天气预报33度,感觉的确不一样。热身5km,我喝掉了半瓶水。沈老师说关节炎犯了,今天有些用不上力气。我们9点10分起跑,第一圈下来7分半,我感觉比较轻松。第二圈沈老师领滑半圈后说感觉膝关节不对,我们就约定谁感觉好就谁领滑。这样差不多我领滑2圈,沈老师领滑半圈,一直滑完全程。看一下时间,居然刚刚1小时51分!
在我们滑到第三圈的时候看到了小鱼、张老师和他们的骑摩托车的朋友。不知道小鱼跑了多长距离,有3次从后面超过我们,速度的确很快。其中一次他跟着摩托车跑,后来他告诉我们那圈速度达到了50km/h,单圈用时5分。完成马拉松后,我们在一起聊了一会。小鱼跑最后一圈时,摔了一跤,连体服屁股那里摔了两个大口子,还好没有伤及皮肉。张老师还给沈老师说了一些技术问题,演示了双推和弯道技术。回来时和沈老师一直滑到392车站,坐392直接到家。和城铁时间差不多,但是不用走路,只是觉得有些热。
总结:这一次没有觉得累,非常轻松。一个原因是经常照顾一下沈老师,没敢太快,另外一个原因是充分发挥了一推的技术。自我感觉一推的时间变长,能吃住力,但是不再用蛮力来推动身体。一推和二推的连续性和力度分配有明显的改善。
又有技术进步和速度的提高是一件好事情。
[ 本帖最后由 student123 于 2008-6-27 12:42 编辑 ] 通常很多人都十分注重双推技术中的二推技术,因而忽略了一推技术的重要性,使得在滑行中不能充分发挥一推的作用,往往因为一推技术上的原因不能达到更高的滑行速度。
一推,简单讲非常类似传统滑法的单推,早期的单推,由于设备的落后,往往需要展踝,以获得更高的速度;而现今设备已经非常精良,高速滑行过程中展外踝动作已经不适用维持高速和再加速,所以出现了类似二推技术的一推技术动作。 老孙的进步确实非常快。2006刷怀柔,路上抽筋,我拖了他好几公里;2007刷天津,没到廊坊就抽筋,我又拖了他好几公里。2008年4月马拉松训练我还能跑到他前面,6月两次训练明显感到老孙已经赶了上来,他领滑时我跟滑已经不轻松了,不能休息了,而我领滑时,老孙不用发力,晃晃重心就能跟上。 如果在换更好的设备,会不会有如虎添翼的感觉呢?
另外,进步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呢? 原帖由 student123 于 2008-7-1 16:35 发表 http://bbs.rollerfun.net/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在换更好的设备,会不会有如虎添翼的感觉呢?
另外,进步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呢? 我也说不清进步体现在哪几方面,反正就是滑得快了。 本帖最后由 johnxu 于 2012-4-12 13:39 编辑
哈哈,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训练路线,有两年不去北请路了。现在每周日的马拉松训练改在延庆妫河上下游,一圈正好40公里。如果光滑下游,两圈是个完整的马拉松(见图):
本帖最后由 johnxu 于 2012-4-12 13:40 编辑
不经意间我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周日马拉松训练已经坚持快5周年了!2012年6月我们应该庆祝一下了!{:soso_e128:}届时召集2007年的老队员们都来呀。 本来就没什么事:D:D:D 似乎也好久没有去过北清路了,回想下还真的很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