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参加世界杯轮滑马拉松苏州站比赛小结
作者赛前向高手学习跟滑。雷达摄影
作者赛前向高手学习跟滑。雷达摄影
(一)争取参赛权
背负着北京轮滑刷街联盟兄弟姐妹的希望,满怀着创造自己最好成绩的理想,饱含体验世界顶级大赛的热望,肩负着宣传全民轮滑的使命,…… 我们北京轮滑刷街联盟休闲速滑队的16名参赛选手来到了苏州。
2008年7月12日一早,不顾一夜的旅途疲劳,我们来到大赛报到处运河公园轮滑训练基地报到。没想到,组委会拒绝发给我们业余赛手比赛计时芯片,这就意味着我们将没有比赛成绩。当时,组委会工作人员没有给我们任何解释,只是让我们去组委会总部交涉。我们立刻有一种受骗的感觉,比赛哪有不计成绩的,而且在所有公开的大赛官方通知、文件上都没有规定非专业运动员不计成绩!
中午吃饭时,我们商议了争取参赛权的行动方案。制定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据理力争,中策是联系苏州记者,下策是13号列队挡在起跑线上。下午,我们冒着两场大雨,往返于运河公园与组委会总部-苏州国际会议中心之间,与有关部门交涉。
在国际会议中心大赛国外运动员报到处, 我看到了WIC的主席(2006年在开幕式上见过他),先打了个招呼,其实他根本不知道我是谁,可是我想,没准今天下午我要向他投诉中国组委会,先让他对我有个印象。
我赶到组委会时,打第一辆车过来的骑士等人已经在与组委会官员交涉。我们十几个穿统一队服的人,可能对他们造成了压力,官员们的态度还算友好。
瑞士63岁的老人
瑞士63岁的老人
这时,有几个瑞士老外进来,我以为他们也是来要记时芯片的,就问他们是不是来要记时芯片。他们说不是,他们已经有了,一切都安排得很好。我又问他们是不是WIC注册运动员,他们说不是,他们是业余爱好者。我立刻心中大怒,在中国领土上举办比赛,竟敢歧视我们中国人! 同是业余运动员,为什么老外可以有成绩,而我们中国人受歧视,最可气的是在我们中国自己的土地上!
我们据理力争,官员们终于解释说,因为没有足够的计时芯片,因此不发给中国业余运动员。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世界上所有比赛我还没听说过由于计时设备不足,就不给运动员计成绩了。老沈多年旅居法国,听到这个解释更是哭笑不得。后来官员们提出终点摄像的计时方式,我们担心如果采取这个方式,转折点摄像如何解决?还有他们会不会说了不算数。我们实在不敢相信他们,于是坚持要芯片计时器。
经过2个多小时的交涉,官员终于同意发给我们计时器,却要扣押我们的身份证原件作担保。我立即指出,这是一种非法的要求,只有公安部门执行公务才有权扣押身份证。官员们又提出要我们每人交1000元押金。我指出,这更是无理要求,所有公开文件都规定交200元押金,为什么个人就可以改变对外公布的规定?这不是成心刁难我们。我说,如果你事先规定交10000块的押金也行,但不能随便改变规则。这时,我已下了决心,如果再有节外生枝,我们就中断交涉,直接向WIC主席投诉。
最后,他们终于答应发给我们计时芯片。我和英雄在组委会汪小姐的陪伴下,又打车到5公里以外的裁判委员会取芯片。周六的苏州,出租车太难打了,足足等了30分钟,都六点多了,我生怕裁判委员下班,心急如焚。股本等人也打来电话,问拿到芯片没有。
在裁判委员驻地,碰见了新地,他是裁判。工作人员都吃饭去了,汪小姐电话联系,一个工作人员没吃饭就赶回来给我们设置计时芯片。听说话是北京口音,一问果然,是体育总局来做技术支持的。还是咱们北京人工作负责。我们也了解到,确实芯片紧张,北京官员又颇费周折,打了好几个电话,最终把13个芯片搞定。(小鱼是注册运动员,已经有了芯片)。这时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
(二)争取好成绩
计时芯片拿到了,我们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参加全程马拉松国际大赛,苏州的天气又是如此酷热,如果我们在比赛中不能取得好成绩,甚至不能在关门时间内完成全程,计时芯片就没有任何作用了,这岂不让组委会嘲笑我们这支业余马拉松队(很可能是中国唯一一支业余轮滑马拉松队,其中55岁以上老人四位),“你们用得着计时芯片吗?两个小时都滑不完!”
13号五点多就醒了。天气不错,晴天多云。早餐吃了两根油条、一个鸡蛋、一碗粥、一碗豆浆。早点铺老板直笑我。在北京训练时,只要喝两杯豆浆,42公里全程我都可以不喝水,不管天多热。
刘明、股本等来不及吃早点的,手里提着油条、豆浆就滑着去运河公园了。
这里已经有十几辆大巴列队待发。我们成了全场瞩目的焦点。人人的虚荣心都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我劝大家不要过早兴奋,消耗体力,但我自己也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在广场上滑来滑去。
终于到了出发时间。所有参加42公里全程马拉松的中国业余选手都在15号车。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约30名参赛者。
大约9点我们到达太湖边的赛场。我们又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我们这支队伍太有特点了。人数庞大,男女老少,服装艳丽、个个自我感觉良好。OLD、老沈最引人注目,被记者包围。我乘机躲到湖边一家旅馆的大堂,外面酷暑难耐。有经验的老外们一个都没露面,本想跟他们在起跑线合个影。
9点45分我来到出发线,老外们也都出来了。除了WIC注册运动员外,还有不少国外的业余选手,其中有不少老人,我问了一个来自瑞士的老人,63岁了,胸前戴着一个监视心率的仪器,数据显示在手腕上的显示屏上。
我们简单商议了一下“战术方案”,(这是我们的最大问题,没有比赛经验,不懂战术)。
酷暑难耐,气温35度,地表温度60度。只希望快点发令出发,因为滑起来才有凉风,才能舒服一点。
出发
出发
10点,女子组首先出发。我们男子42公里第二批出发,我们终于与轮滑世界顶级高手同场竞技,不论成绩有多大差距,这种体验是其他任何运动也不能给与你的,你能想象跟刘翔在国际正式比赛中同场竞技吗?
一出发我就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因为国内没有轮滑马拉松训练方面的书或教材,我的了解都是从国外网站上获得。国外马拉松选手获胜的主要经验和战术是“选择适当的PACELINE跟滑”,于是,我和老孙就跟在台湾玉麒麟队的三个队员后面,没滑几公里我就觉得他们的速度太快,完全超过三级25公里时速,而且第三名队员的频率与前两名不一样,很乱,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干扰跟滑者。不一会儿,尼古丁也追了上来,可是就是不见老沈,我们训练时配合得很好。我告诉前面的老孙,不要跟这个PACELINE,否则会在前半程把体力耗尽,可惜老孙没有听到,继续跟在台湾人后面。
大约在5公里的时候,我离开了台湾人的PACELINE,有3到5人编队的老外PACELINE滑过来,我跟在他们后面,发现太慢,又超过他们。天津老人追上来了,我又跟在他后面,15公里后又跟在4个滑半程的小运动员后面。就这样,不停的改变频率、速度,跟在不同的PACELINE里,体力消耗极大,完全没有了训练时的感觉。
赛后总结,老沈的意见非常正确:我们必须自己编成PACELINE,按自己训练的节奏完成比赛。我照搬外国经验是错了,国外马拉松比赛参加者广泛,大众参与,各种层次、水平的运动员都有,很容易找到合适的PACELINE,可是在中国,除了专业运动员以外就是技术相对较差的纯粹“重在参与”的业余爱好者,很少有二级、三级水平的运动员参加这种比赛,因此,根本就没有合适的PACELINE,因此,我们必须自己编成PACELINE。
就这样,我们完全没有战术,各自为战,体力消耗极大,每当路过供水站时都要用水浇透全身,以便散热。
在离21公里折返点还有500米时,看到了老孙,他已经落下我1000米。但我有决心后半程超过他,因为我基本还是按训练时的速度滑的,有体力储备,我相信老孙前半程已经体力透支。
折返点后,没有任何PACELINE,孤军奋战,情绪低落。路边不断发现有不少专业运动员在树底下乘凉,已经放弃比赛了,这时又有了信心。不一会儿,杭州前来助战的野猫上来了,我跟在他后面,明显感到轻松很多,速度也快了起来。还有几个人跟在我们PACELINE里,我和野猫轮流领滑,其他人就是不领,死死赖在我们后面,我有争三级的目标,不能跟他们计较,没人领,我还得上。很快追上了老孙。
我们的队员成了媒体关注焦点
在最关键的时候,野猫救了我。在此深深感谢!在离终点10公里的时候,我觉得野猫的速度也有点慢,必须加快速度。野猫领滑让我恢复了体力,我却在关键时刻甩下了野猫。对不起了,野猫,我不能让组委会嘲笑我们这支业余队,我们要努力。
甩开野猫后,我追上一个奥德赛队的专业队员,跟在他后面,渐渐又追上一个专业队员。我终于看见了离终点还有500米的牌子,一阵兴奋。那位专业队员说,你再好好看看,还有5000米!!我简直崩溃了!因为太疲劳了,右大腿出现了抽筋的征兆,不敢过于发力,只好尽量靠体重滑行。我好象听那个队员说,我们已经用了1个半小时,这样,我必须用最后15分钟滑完这5公里。我们平时训练,5公里也就12分钟,我恢复了信心。
平时训练,5公里也就是从西二旗到京包路,可今天这5公里是那么的漫长,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公路上,在地面反射的热浪中,只有两个人孤军奋战,心理、情绪很低落,甚至产生了慢下来,接受失败的念头。这时候,真的想起了天马、眼镜、熊猫等刷盟的兄弟姐妹,还有赞助我们服装的RAPS,(这不是小学生作文,真的想起了大家),只有一个念头,不能失败,就是下地狱也要拼这5公里。忍受着酷热,焦渴、孤独、对失败的恐惧(随时可能中暑、抽筋倒下),滑行在地狱的边缘。
终于看到了冲刺点,树阴下的裁判挥旗说了句什么,我没听清。想起了名将殷辰曾经告诉我的话“把最后的体力拚出来,如果到终点线你还能站着,那就说明你没有拼出你的一切!”我加速冲过终点,助威的刷盟朋友一阵欢呼。
虽然,还没有看到官方最终成绩,但是我知道,我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虽然对大多数人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几乎是我生命的一切----活得快乐!
2008苏州WIC世界杯轮滑马拉松:“痛并快乐着!”
部分队员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