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心前后左右变动"理论
速度轮滑经典滑法除了需要重心左右横移外,还需要加上重心的前后变动。重心的前后变动是由“前重心着地”、“侧前蹬”等技术要求的。
“前重心着地”要求着地时重心靠前,身体前倾,以侧前脚掌先着地,后接内弧线滑行。
“侧前蹬”要求重心靠后,脚后跟蹬地。
如此便有了“重心前后变动”的概念。
加上“重心左右变动”的要求,在实际滑行中,重心的变动应该是“侧前”向“侧后”变动。
具体是“重心侧前侧脚掌着地”逐渐转变为“重心侧后脚后跟蹬地”。
“重心侧后蹬地”时,蹬地腿在浮腿侧前方,故相对浮腿而言为“侧前蹬”。
嗯不懂速滑不过认真看啦 已阅读。{:soso_e181:} {:soso_e181:} 学习了,慢慢体会,练习中。 本帖最后由 托塔天王 于 2011-12-1 11:04 编辑
楼主的理论的确很新颖,但我还是有几处没看明白,还望您指点{:soso_e183:}首先针对您所说的“以侧前脚掌先着地”我理解为您说的是“前轮并且外侧胶”先着地吧,但是我翻遍了目前世界顶级高手的落轮技术资料,没有发现一个是前轮先着地的,都是后轮先着地,http://bbs.rollerfun.net/forum.php?mod=image&aid=128030&size=300x300&key=5b2b95d0d32bbca8a1a1940d17b6f0f2&nocache=yes&type=fixnone看来您的创意的确很超前。赞一个!{:soso_e182:}再有“后接内弧线滑行”,我的理解是向身体内侧弯曲的弧线称之为“内弧线”,对吧,但是我看了很多技术录像,没有看到一个是落轮后用外侧轮胶蹬出“内弧线”的,外侧胶怎么会蹬出“内弧线”呢{:soso_e132:},就知道外侧胶可以蹬出向外弯曲的弧线,简称(外弧线)。还有就是““侧前蹬”要求重心靠后,脚后跟蹬地。”这个所谓的“侧前蹬”指的是外侧轮胶蹬地呀{:soso_e132:}还是内侧轮胶蹬地呀{:soso_e132:},没看懂。还有就是您说落轮时是“前重心”,蹬地时还要“重心靠后”,后轮蹬地,我又不明了,重心应该始终控制在支点上,才能有效的利用体重蹬地呀,您所说的重心靠后,后跟发力,那不是用外侧轮胶把腿蹬直了吗?这样的话,重心肯定会落后于支点形成反支撑啊。后面的我就更看不懂了,左右单步都没弄明白,我就纳闷儿了,看楼上的朋友“都学习啦”,我怎么没学什么呢?所以,还恳请楼主讲的再明白一些吧,我是真想好好学学新理论啊{:soso_e183:} “蹬地发力点应该始终控制在重心下方,才能有效的利用体重蹬地"{:soso_e189:}{:soso_e179:} 认真思考了一下“前重心及重心靠后”表述,感觉是有些不严谨,应该是重心的支点的前后移动比较贴切。当浮腿正刃着地的一瞬间,重心的支点靠前(脚掌位置)有利于一推的形成,这时由于重心的横向移动使正刃转换成外刃同时向里推动(一推),一推的过程伴随着转膝展踝使外刃向内刃过度,此时重心的支点由脚掌向脚心移动,为二推做好准备。一推和二推的运动支点的二维轨迹既是一条向外的弧线,即所谓的外弧线。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有待于实际轮滑时体验。 好好学习 体会中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