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滑族 鸟一样飞翔 “大家注意哟,后面的牵着前面的衣角,别掉队,开始!”赵静足蹬四轮直排轮滑鞋,头戴防护帽,膝盖、外肘等也做了特别防护。赵静的身后是几名与她一样装扮的少年。听到赵静的口令,他们身体前倾,像飞鸟一样在广场旋转。 如果天气晴好,这样的场景会天天出现在区府广场。每当夜幕降临,一群穿着轮滑鞋的少年也会出现在僻静的公路上。 赵静是一名专业直排轮滑教练。 直排轮滑运动也叫“旱冰”运动,是一项年轻人喜欢的时尚运动。上世纪末,这项运动从江浙一带传入内地。几年前,直排轮滑曾一度在重庆风靡,各种装备小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山城相继开花,玩的多是年轻人。 由于坡陡路窄,这项运动在山城并没有风靡多久,热度正在退却。 赵静是位坚持者。如今,她每天大部分时间是指导学员学习轮滑技巧,这种游戏她玩了4年。 迷轮滑 辞职当教练 “小时候,妈妈给我买过有轮子的鞋,我学习这种规范化的直排轮滑并没有花很多工夫。”2004年警校毕业后,赵静先到重庆某机关实习,后经考试考核,几月后她就可以成为一名正式的公务员。“上班后,我感觉与在警校的想法完全不一样。”赵静认为当时她年龄小,不懂事,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坐了三个月办公室,她毅然离开。 她已经迷上直排轮滑运动,两天不滑就难受,脚痒。 赵静辞职,不仅在同学看来很难理解,包括她的家人也为她的草率之举感到惋惜。但事已至此,妈妈只好将就女儿。为不让赵静瞎跑,妈妈把她暂时安排到自己公司当收银员。 “白天上班,晚上偷偷溜到嘉陵广场玩轮滑。”赵静就这样打发着日子。 一年后,赵静等来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先挖第一桶金,以后自己专心做轮滑运动。”赵静打定主意,在家人帮助下,她在解放碑附近的女人广场开了一家很小的服装店。生意不错,收入也不错,但进货销货全靠她自己。时间久了,赵静有点吃不消———无法玩轮滑了。 半年后,赵静将服装店转给别人。她走进江北一家经营直排轮滑的小店当兼职教练。 遇知音 收获了爱情 “我在小店做了3周教练,决定自己当老板。”赵静与冯涛勾画着他们的未来。但自己创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连几天,他们在主城的很多广场打探,结果让他们失望,不是广场不允许轮滑,就是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当两人灰头土脸地站在红旗河沟公交车站发呆时,赵静突发奇想:“我们数数吧,数到第5辆靠站的公交车我们就上,终点站到哪,我们就在哪儿扎根。”这对像玩过家家一样的恋人,等到的是818路公交车,车的终点站是大渡口区府广场。就这样,他们找到了事业的栖息地。每月2000元租间门面,靠售直排轮滑器材维持生活。 经营小店一年多来,赵静靠过硬的技术和悉心辅导,已吸引了2000多人参加她的轮滑大军。学员中,有年过半百的老伯,有小到2岁的小孩,目前正在学习的还有100多人。 教学生 安全放第一 “玩轮滑上瘾。天热时,滑起来很凉快。”直排轮滑技法与滑冰差不多,是一项夏天很时髦的运动。赵静说,学习这项技术不难。只要不是很笨,基本要领几天内就能学会。一般需要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在平滑的广场练习一段时间才能上路。因此防护严格,赵静天天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赵静的学生多了,她不得不花钱雇请教练帮忙。 赵静说她玩轮滑这些年很少出事故,但并不意味着不会出事儿。一次,她在江北嘉陵广场玩,轮滑的轮子被排水管卡住,“摔了一跤,也提醒了自己今后加倍小心。”赵静说,凡是她辅导的学员,她都会反复叮咛。赵静说,年龄低于15岁的小孩,她坚持不带他们上路。 去年11月,赵静带着二十多名有经验的学员,从大渡口滑到沙坪坝。滑到深夜,一群人在白马凼感觉很累了,就约好遇到公交车就上。这时,果真来了一辆公交车。一群人追着公交车,怎么喊那车也不停。“一直追到一处联防报警亭前,司机才刹住车———原来是一场误会,司机以为遇到抢劫的呢。” “我不主张在公路上追车。但我觉得只要不疯闹,玩轮滑是没有很大危险的。”如今,赵静通常会选择夜晚约技术好的朋友一起上路,一直滑到夜深人静。
|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轮滑技术论坛
( 粤ICP备11058637号 )
GMT+8, 2025-4-20 16:35 , Processed in 0.0618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