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轮滑天地 首页 教程 速度轮滑教程 查看内容

【原创】双推技术中二推的动力机制分析

2007-6-28 00:00| 发布者: 轮滑风| 查看: 8198| 评论: 1|原作者: student123|来自: 轮滑天地技术论坛

摘要: 了解双推技术中二推的动力机制,对于速度轮滑爱好者或者专业速度轮滑运动员、教练员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能够完全理解并准确应用的人,才能真正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掌握双推技术。 国内有教科书指出,双 ...

     了解双推技术中二推的动力机制,对于速度轮滑爱好者或者专业速度轮滑运动员、教练员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能够完全理解并准确应用的人,才能真正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掌握双推技术。

     国内有教科书指出,双推(二推)有一个腿部向外侧蹬收的动作,其中所讲到的“蹬”仅仅是二推技术中的获得前进动力的手段之一。

     查德的双推录像想必大家都看过,我们就以查德的双推技术动作为例先分析一下双推技术的完成过程,他的一推的特点在于充分的外延,而二推的特点是显然没有一推的延长距离长,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要保证二推能够维持速度,甚至加速,单纯的向外侧蹬是不可能达到一推的效果,那么他一定在其他地方获得额外的动力。

     仔细观察,在他的双推动作中还有一个类似钟摆的身体倾斜和一个脚踝向内扭转动作。

     目前,作为更高水平的轮滑者动力获得除了上面所叙述的“蹬”以外,还有两个重要的途径,只有三个“力”同时作用,才是最有效的二推,才能充分发挥双推技术的作用,维持速度与省力。

    从查德和拜瑞的录像观察,他们的身体的摆动方式不同十分明显,一个偏重侧摆,一个是上下,我认为在两种流派的双推技术中,查德的技术更为优越。查德在一次公路赛中,带领美国队全部采用相同的滑行技术,掌握非常合适的节奏,最终以绝对领先优势,取得了前三名。

    目前我认为二推技术动作中动力输出有3个重要组成部分:

     1、钟摆效应、体重的利用
    
动量从向外到向内被传递的过程中,一推开始转二推的同时立即伴随身体重心变换。

    我们在实际滑行过程中,侧摆十分重要,可以充分利用钟摆效应,而此时的钟摆应该是一个倒着的才对,(见下图)延长蹬地测向作用距离,利用重心的测向移动获得前进的动力。

     此时浮腿的回摆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不同的人浮腿回摆的最终位置是不同的,有的人会越过中心线,有的则没有越过,对于能够自然越过,效率会更高。然而上下的起伏,测向作用距离会相对短一些,多采用腰腹部的力量,更适合长距离,绝对速度不如侧摆。这里还要提到,浮腿落刃,尽量要正刃落地,否则,你的重心投影点在浮腿落地之前已经在身体外侧,会减小外延的距离,降低效率,同时增加无用的能量消耗。

    2、适时的收蹬和蹬伸幅度

     通过快速的反向摆动身体,向内侧弯曲和伸展膝关节达到能量的充分传输。

    身体侧摆到合适角度时(根据滑行的具体况),加入腿部蹬伸动作,此时腿部蹬伸的膝盖最佳角度应该接近在134至160度之间,并且蹬伸得实际幅度不要像有的录像显示那样,采用很大的幅度,那样的滑行方式是表演,不可能坚持长距离的滑行。这样就可以充分提高肌肉收缩的效率,以较小的消耗,获得较好的效果了。

      3、脚踝的扭动

      利用脚踝的力量,向中间扭动下肢关节,以一定角度驱动轮子返回中心线完成第二推。

     这是二推的最后一个动作,在侧摆和蹬伸的稍后时机,脚踝的向外扭动获得又一动力,对于最后这一条,你必须具有较强的踝部力量。

    总之,配合上述的三个二推时的动力形式,才能真正发挥双推技术在滑行中的作用。

    同时,我认为二推的推力不会高于一推的力量,参见《双推技术一推和二推的辩证关系》,所以在加速过程中一推的作用要大于二推。

     本文参考了:Elements of the Chad Hedrick Double Push

           c. P. J. Baum, November 2001.11.03.2001

    相关讨论


鲜花

鸡蛋

酷毙

雷人

路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protozoa 2011-9-14 14:46
CCTV5 吳教練是說用臗不是用踝!用腿去蹬不是用腳踝O

查看全部评论(1)

QQ|关于我们|版权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轮滑技术论坛 ( 粤ICP备11058637号 )

GMT+8, 2025-1-16 17:43 , Processed in 0.06044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