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轮滑 2004年暑假,徐正法的好朋友姜利伟为他表演了直排轮滑滑法。一连串轻盈、娴熟的动作吸引住了徐正法。当时,滑轮作为一项时尚运动在杭州等高校兴起,各种轮滑组织竞相涌现,而绍兴还是一片空白。徐正法当即决定要学会轮滑并在学校成立轮滑组织。 11月份,工学院的“自由轮部落”正式成立。该“部落”每周都有定期的表演活动,常常引得众人的驻足围观和大声叫好。大学生马上对这项运动产生了兴趣,由于参与人数众多,自由轮部落也在2005年从一个院级社团发展成为校级社团。为使轮滑更加深入人心,徐正法还成功策划了绍兴高校轮滑比赛,50多人参加比赛,并邀请到了3个国家级裁判。 觅到商机 轮滑运动是项“贵族”运动,需要相应的装备,配齐一套行头少说也要几百元。正是在购买这些装备的过程中,徐正法发现批发和零售之间具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也由此萌发了以此为起点创业的念头。 正值暑期来临,徐正法回衢州老家与朋友表示了想开一家轮滑专卖店的想法,对方也正有此意。他们取得了奥得赛品牌衢州总代理权,2005年7月12日,他们的轮滑专卖店正式开张了。 “一切都比想象的还要好。”没有复杂的店面装修,也没有怎么宣传,生意却出奇的好,两个月都不到,投入的3万元就收了回来,还净赚4万多元。徐正法的初次创业十分成功。 重庆创业 “即然在衢州这么一个落后的地方都有这么大的市场,那么大城市呢?如果能做到省级代理呢?”徐正法又动开了脑子。假期结束后,他与两个朋友打定了主意,一边办理休学,一边和美国轮滑鞋品牌奥得赛的中国总部取得了联系争取省级代理权。但只有西部地区的几个省才有总代理的空缺,他们最后选择了重庆。电视上的重庆时尚靓丽、充满活力,感觉可以和香港、上海媲美。到网上一查,从人均GDP到年均降雨量,各项条件都是几个省市中最适合发展轮滑事业的。 2005年9月12日,找了一个朋友代管衢州的店面后,徐正法、姜利伟、姜航战揣着15多万元,豪情万丈地坐飞机来到了重庆。 一下飞机,他们的心立刻冷了:“其他的因素都考虑了,惟独没有想到重庆是一个山城。”重庆路面不平,广场又少,高低起伏的地形并不是培养轮滑爱好者的沃土。直到此时他们才明白,该品牌在重庆没有总代理,不是因为它深居内陆,也不是它的经济不够繁荣,而是很多商家到重庆来考察后,都被这座山城给吓退了。“看到这种地势后,真想马上乘飞机回去!”这是徐正法他们的真实感受,但当时已经没有退路,因为他们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把师长亲友说服,休学手续也已经办好! 果然,他们的“酷溜”轮滑专卖店遭遇了寒流。尽管“酷溜”开在了奥林匹克体育馆的旁边,也有宽敞的场地可供“溜溜一族”练习、嬉戏,可是却缺少了玩轮滑的氛围。一连两个星期,“酷溜”专卖店无人问津,甚至连进店询问的人都没有一个。因为在大多数重庆人的眼中,看起来很专业的单排轮滑鞋只是供专业人士使用。 首先得靠自己把玩轮滑的氛围培养起来!几经考虑,他们决定改变守株待兔的策略,要让追逐时尚的人群接触轮滑、了解轮滑,要把“酷溜”的印象留在市民的心中。他们平均每天都花8、9个小时的时间溜冰。而每当他们潇洒、优美地踩动轮子滑行在广场上时,总能引来里三层外三层的市民围观。他们也会不失时机地发放宣传资料,并对滑轮知识进行讲解,消除家长、市民们的担心。同时,他们还通过老乡、朋友等的关系,到附近的高校组织轮滑的主题活动,招募轮滑鞋的学生代理、发送广告资料…… 就是靠着这种宣传手段和超强的人气,春节期间,“酷溜”的发展终于开始走上正道。到2006年6月,徐正法专卖店的生意已是非常出色,从3家专卖店发展到13家,员工也发展到50多个,月营业额有30多万,做到了重庆市最大。 生意有了起色,徐正法又进一步增加了投资,接连开起了多家分店。谁也没有想到2006年重庆遭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90多天温度都在40度以上,平均每天都有森林火灾。大家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谁还会冒着酷暑在广场上大汗淋漓地玩轮滑呢。面对困境,徐正法他们改变了策略,从开专卖店为主转向加盟和批发,这样就节省了不少人力和物力。这一招还蛮有效果,总算渡过了难关,现在生意也处在了一个平稳发展期。2006年的9月,休学期满,徐正法把生意交给亲戚,返回学校读书,并开了一家网络小店,专卖轮滑装备,每月也有几千元的收入。 自信人生 “没有一件事情是我们做不到的,只要你敢做,去做。”徐正法是一个十分自信的人。在创业的一个年多时间里,徐正法能自如地与重庆市体育界的领导洽谈,在与加盟商的合作谈判中,也是如此的老练和富有经验,这很难让人想像他只是个大学生。“有很多事情谁都可以这样做,为什么只有我做成了,因为你们不敢去做。大家的IQ、EQ其实都差不多,为什么我能走出这一步,是因为我比大家多了一份自信。”徐正法强调,创业成功还需要一份坚持,其实重庆创业一开始就困难重重,有好几次都想放弃。但贵在坚持,咬咬牙,挺过来,也许你就成功了。 徐正法耽误了一年的学业,他现在想来还是有些遗憾。“在创业的摸爬滚打中,徐正法深深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重返校园后,他除了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外,更是恶补管理学知识。当初,他因为决策和人员管理的失误给创业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因此他对“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有了最切肤的体会。
|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轮滑技术论坛
( 粤ICP备11058637号 )
GMT+8, 2025-4-21 01:46 , Processed in 0.08421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