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轮滑特点及其技术发展趋势 速度轮滑属于周期性耐久力竞速运动项目。超长距离和长距离是速度轮滑运动的基础项目,短距离是核心项目。为此,在实施训练中抓两头(长、短)项目带中间项目的训练指导思想,能更有效地提高培养运动员的成材率和提高团队乃至国家的整体实力。在培养优秀速度轮滑运动选手的训练中,应遵循以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混合功能为主的原则,结合不同项目对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需求比例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身体专项机能训练。国内外经验证明,速度轮滑运动员不宜过早地进行选项为主的训练,应在牢固的长短兼备基础上,向运动员自然显露出的个体特点的倾斜。一个优秀的速度轮滑运动员应是长短兼备型的选手。 速度轮滑的竞赛与场地自行车和短道速滑有很多相似点,短距离和中距离的比赛,需经预赛、半决赛和决赛才能产生优胜者。这就要求运动员具备在短时间内迅速浅恢复的体能和迅速再动员斗志的心理素质,并掌握在不同层次的参赛中合理分配体力的技战术技巧。 在超长距离和长距离项目的淘汰赛中,运动员要具备持续匀速和变速滑的体能,还能够机敏的远离队尾作战,保证在赛程中不被淘汰,才有可能在后程或尾程占优势进一步取得胜利。 积分赛和积分淘汰赛的难度较大,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首先要有平和的参战心态,在紧张激烈的滑跑中要始终清醒地选好战位,并能正处理领滑和尾随滑的关系,还需具备听到铃声突起加速滑的能力和过硬的争先箭步送轮冲刺技术。在全程体力分配上要做到前半程稳健作战,选好战机,在后半程显本领。 速度轮滑接力赛最具观赏性,因优胜者获双倍名次得分,所以,倍受参赛队重视。 个人计时赛是速度轮滑运动员绝对滑跑速度的较量,其关键是要掌握好独特的起跑技术,在全程保持高频率冲滑状态,并正确完成箭步送轮冲刺动作。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准备活动内容和时间,这对取得好成绩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在速度轮滑各种项目的竞赛中,运动员获胜的首要条件是综合素质发挥水平。但是,运动员的团队精神和临场应变能力也是取得优异成绩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速度轮滑技术的层次是,基本技术,实用技术(长、中、短距离)和适合运动员自身特点的独特的滑跑风格。基本技术可以细化为,滑跑基本姿势、直道滑跑基本技术(侧蹬地动作、收摆腿动作、下轮着地动作、惯性滑进动作、摆臂动作和全身协调配合)、弯道滑跑基本技术(侧蹬地动作、收摆腿动作、下轮着地动作、摆臂动作和全身协调配合)、起跑技术和冲刺技术。在长距离、中距离和短距离项目的实用技术上,特别在竞赛进程中还可以成为领滑技术、尾随技术、超越技术、躲闪技术、突起加速滑技术、接力技术和适应客观条件变化的应变技术等。 可见,速度轮滑技术是最具准确性、熟练性、应变性和全面性特点地运动技术。为此,在教学训练中应不断地增加从实战需要出发的技战术相结合的技术训练比重,其核心是提高速度轮滑运动员的变速能力和培养运动员在密集群的高速滑跑中的应变能力。尽管,速度轮滑技术趋向于速滑技术。但是,速度轮滑实用技术,因轮滑比赛项目特点和临场运用战术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其独到之处。如在赛程中对滑跑姿势的要求不古板,有时长、中、短距离的实用技术需要交替灵活运用,在不同的场地和跑道面上进行比赛,除对轮子的硬度和防滑性能有相应的要求外,运动员还需要在技术动作和滑跑技巧方面做必要的适应调整。 当前,国内外举行速度轮滑比赛大都把场地赛和公路赛并在一起搞。比赛负荷量明显增加,参赛准备的难度也自然加大。场地赛中的关键是滑跑弯道的技术,而公路赛中的重点是持续滑跑直线的技术。参加兼项轮滑赛事,必须“练为战”—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的搞好训练工作。除此之外,我深刻体会到,周密的参赛组织工作和参赛团队的作风也是获胜的重要保证。 可以预见,未来在世界速度轮滑运动发展趋势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需要着重指出,在速度轮滑界流行一种称为“二次蹬冰”或“双推”的滑跑技术。我认为,这只是部分运动员的一种滑跑风格。因其滑跑姿势偏高而且略带起伏倾向,减少了单腿支撑滑进静力性作功成分并具有明显地摆动上体,腿部并推省力的特点,比较适合于滑跑超长距离和长距离。这种风格的技术可以划分为休闲滑法和交通工具滑法的范畴。如果把它当作速度轮滑的先进技术来模仿,而且在比赛中使用这种风格的技术是值得研究的。 分析世界优秀速度轮滑选手比赛照片表明,当代速度轮滑技术与速度滑冰技术互相渗透交融,已明显地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我想,假如速度轮滑界根据训练对象的实际需求做出明智的选择,以创新精神进行技术教学和训练。那么,将会走出一条我国自己的速度轮滑技术发展道路。 |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轮滑技术论坛
( 粤ICP备11058637号 )
GMT+8, 2025-4-4 08:57 , Processed in 0.07622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