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上午,海宁市区受交通管制的海州路等几条路段上,出现了117名脚踩“风火轮”的“疾行高手”,他们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以风驰电掣的速度,拉开了中国海宁国际轮滑节的帷幕。 海宁国际轮滑节,是亚洲首个国际性的轮滑节,相对于此前在海宁举办的亚洲轮滑锦标赛和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它不仅有扣人心弦的竞技性,更有艺术性、观赏性和参与性。 据悉,今年的海宁国际轮滑节主要是搭框架,今后海宁每年都将举办国际性的轮滑节,并将通过长期规划,将海宁打造成“轮滑星城”。
中国高手 称雄轮滑马拉松 前天上午8点20分,随着一声枪响,长达42.195公里的轮滑马拉松公开赛开始了,来自美国、韩国、新西兰、瑞士、德国等国的117名运动员参加了本次大赛。 参加马拉松赛的都是专业选手,一枪发令,成年男女和青年男女共四个组别的马拉松公开赛同时起跑。经过1个多小时的比赛,新西兰选手彼得·麦克尔获得成年男子组冠军,中国选手李雯雯获得了成年女子组马拉松赛冠军,青年男女组的前三名则全部被中国选手包揽,苏州市风火轮轮滑俱乐部选手毕剑华、广东红刚轮滑队选手李丽莎分获青年男、女子组冠军。 李雯雯是前年轮滑亚锦赛上该项目的冠军,李丽莎是去年世锦赛该项目的银牌得主。彼得·麦克尔这位帅气的小伙子告诉记者,“我是第二次来海宁了,去年就来参加了世锦赛,不过这次取得了个人最好成绩。”
800人“刷街”晒快乐 如果说轮滑马拉松赛的是技能,那么有“迷你马拉松”之称的“刷街”晒的就是快乐。前天上午,在轮滑马拉松赛结束之后,800多名轮滑爱好者组成一支“轮滑大军”,举行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刷街”大赛。 纵观“刷街”的队伍,可以说是“小鬼当家”。4岁的杭州小男孩钱喆一身专业装备,憨憨的样子引来无数镜头,妈妈廖女士说儿子3岁就开始学轮滑,现在挺有模有样了。钱喆并不孤单,像他这个年纪的小孩子当天在“刷街”时一抓一大把。 在现场,老爷爷老奶奶们因为轮滑,仿佛又找回了青春,71的杭州老奶奶知道比赛前还在一边反复练习。83岁的嵇巩可以说是这次轮滑节里最名副其实的“老大”。“我们都是西湖中老年轮滑俱乐部的,滑完4公里没问题,我们每天都要绕西湖练习的。” 父母领着孩子滑、教练带着学生滑、朋友手拉手滑,“刷街”因为没有“比赛”二字显得尤为轻松,轮滑的快乐在此肆意蔓延着。
绿色T恤 成为动人的风景 “May I help you?”紧张的赛场上,当一位老外为找不到检录处而发愁时,一个身穿绿色T恤的小伙子出现在他的面前,将这位老外带往检录处;炎炎的烈日下,当几名“全副武装”的运动员显得体力不支时,又是几个身穿绿色T恤的青年人送来了冰水…… 前天骄阳似火,但在热火朝天的轮滑节上,却处处都有绿色T恤带来的清凉,他们是海宁国际轮滑节的志愿者,一批在外求学的海宁籍大学生。 据了解,此届轮滑节上的志愿者共有60名,通过网络报名和面试筛选,他们被分派到礼宾接待、语言翻译、医疗卫生、沟通联络、竞赛组织、场馆运行等岗位上,为轮滑节提供优质服务,一件件的绿色T恤,也成了一道风景线。 “我们作为志愿者,不但要去机场接老外,还要负责他们的日常住宿及赛程通知,一切环节都要通过外语交流,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虽然有不少挑战,但更有动力,我们一定会把所有工作做得最好,为家乡添自己的一分精彩!”德国队随队志愿者徐洁说。
轮滑运动 将被列入长期规划 “海宁拥有亚洲首座具有国际标准的室内轮滑馆,也有丰富的办会经验,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轮滑城市,我们还要通过努力,将海宁打造成‘轮滑星城’,使其成为海宁的又一张金名片!”前晚的海宁国际轮滑节开幕式上,海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林毅表示,海宁市还要将轮滑运动打造成推动城市发展的载体,列入政府长期规划,在道路建设、公园休息场所建设、学校人文教育发展方面重点体现,“海宁市已有皮博会、家纺博览会和观潮节这‘一节两会’,今后还将多一个轮滑节,我们要把轮滑运动作为海宁的一张新的金名片来打造,通过组织轮滑活动来推进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养提升。” 据悉,今年的海宁国际轮滑节将于29日结束,内容还包括速度轮滑公开赛、极限轮滑和FSK表演、第三届海宁国际轮滑用品博览会等丰富的活动。前晚的开幕式上,海宁市分别与河北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和意大利阿奎拉市结为轮滑友好城市。 |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轮滑技术论坛
( 粤ICP备11058637号 )
GMT+8, 2025-7-7 10:00 , Processed in 0.07515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