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办单位 中国田径协会、厦门市人民政府 二、承办单位 厦门市体育局、厦门广电集团,CCTV-5 三、竞赛日期和地点 2013年1月5日(星期六)在中国厦门举行。发令时间:上午8:00。 四、竞赛项目 男、女: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10公里、5公里。同时举办海峡两岸城市马拉松邀请赛、轮椅半程马拉松和轮滑10公里比赛项目、2013年全国马拉松积分系列赛厦门站比赛。相关比赛办法请参阅各项目竞赛规程和参赛须知。 五、比赛路线 (一)马拉松:从国际会展中心起跑→环岛路→民族路→鹭江道→湖滨南路→湖滨中路→湖滨北路→东渡路→湖滨西路→鹭江道→演武大桥→环岛路→国际会展中心(终点) (二)半程马拉松:从国际会展中心起跑→环岛路→民族路→鹭江道→湖滨南路→湖滨中路→湖滨北路东段(七星路口)(终点) (三)轮椅半程马拉松:国际会展中心(起点)→环岛路→演武大桥→鹭江道→湖滨南路→湖滨中路→湖滨北路东段(七星路口)(终点) (四)轮滑10公里比赛:国际会展中心((起点)→环岛路→曾厝垵路口书法广场(终点) (五)10公里:从国际会展中心起跑→环岛路→曾厝垵西路(思明软件园路口)(终点) (六)5公里:从国际会展中心起跑→环岛路→云顶南路(环岛路口)(终点) 六、报名办法 (一)年龄要求 1、马拉松项目年龄限20岁以上(1993年1月5日以前出生) 2、半程马拉松项目年龄限18岁以上(1995年1月5日以前出生) 3、10公里项目年龄限15岁以上(1998年1月5日以前出生) 4、5公里项目年龄限13岁以上(2000年1月5日以前出生) (二)健康要求参赛者应身体健康,经常性参加跑步锻炼或训练。参赛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能力,选择参赛项目。以下疾病患者不宜参加比赛: 1. 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2. 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患者; 3. 心肌炎和其它心脏病患者; 4. 冠状动脉病患者和严重心律不齐者; 5. 血糖过高或过少的糖尿病患者; 1、参赛者可以个人或集体报名,每人必须填写个人报名资料(见附件一)。团体报名须填写团体报名资料(见附件二),加盖单位的公章,并附上个人报名资料。 2、赛事规模设计8万人,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各限2万人,10公里项目限1.5万人、5公里项目限2.5万人,轮椅半程马拉松30-50人,轮滑10公里比赛限300人,海峡两岸城市马拉松邀请赛限100队即400人,报名人数报满为止。 (四)报名时间1.网站报名:2012年10月15日至2012年12月15日。各项目报满为止。 2.现场报名:2012年11月15日至2012年12月15日。个人报名时间:周一至周日下午2:30—5:30,周六、周日上午9:00—11:30。 1.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参赛者:每人50元人民币。在中国田协注册的参赛者免收报名费。 2.国外参赛者:每人20美元。 3.在校学生以学校集体报名:每人20元人民币(仅限在校学生集体报名,其他报名费不变)。单位集体报名须一次性报名(一个公章限一次),人数须达到30人以上。 4.超时报名:2012年12月16日至2012年12月24日,按以上相应收费标准加倍收费。 5.申报等级运动员选手报名:申报等级项目仅限全程马拉松,且只进行二级及以上等级达标测试。报名参加运动员等级达标的选手报名费为100元人民币,超时报名加倍收费。报名时必须在报名表中选择参加等级达标测试,并提交本人1寸免冠近期彩照3张和第二代身份证的电子扫描图片及单位推荐函。 6.累计满十届在关门时间内跑完厦门马拉松全程(以成绩册为准)的运动员,再次报名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时,可享受特定的号码布。(详情见《参赛须知》) 7.一经报名成功,不可更改参赛项目。 (六)参赛个人和参赛队交通、食宿、保险等费用自理。(七)报名方式
(一)采用国际田联最新竞赛规则。 (二)比赛采用分时间段检录,同时发令。参加等级达标的运动员必须于赛前40分钟在全程检录区前单独检录,如已报名参加达标活动的选手,没有参加单独检录的,其成绩将不能作为官方比赛成绩申请运动员等级达标。组委会赛后将对达标运动员的成绩在官方网站上公示15天。 (三)相关距离的关门时间:
(发生特殊情况时,组委会可决定提前关门,运动员需服从指挥) (四)全程马拉松比赛采用传感器计时,各参赛者必须佩带计时传感器,在起终点、折返点及关键路点设有计时传感器感应带,参赛者行进中必须逐一通过地面的计时传感器感应带,如选手缺少任何一个计时点的成绩,将取消该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除起点外,两个传感器在其它计时点的误差少于1秒,也将取消相关者的成绩。组委会提供回收性计时传感器,回收性计时传感器收取押金每人50元人民币,赛后请到传感器回收处交还计时传感器,退回押金。(详情请参阅《运动员参赛须知》) (五)在关门时间内跑完全程马拉松的运动员,完成比赛一小时后凭两块齐全的号码布到组委会成绩证书领取处领取成绩证书。全程衣物寄存点和计时传感器回收处及成绩证书领取处现场均工作到当日17:30整,其余未领取的改为第二天到市体育中心原现场报名处办理。(详情请参阅《运动员参赛须知》) (六)半程马拉松、10公里跑、5公里跑不录取名次,只发给参赛证明。半程马拉松终点衣物寄存点当日15:00时后改到市体育中心原现场报名处,17:30时后改在第二天办理。(详情请参阅《运动员参赛须知》) (七)有关竞赛的具体要求和安排,请详细阅读各项目《参赛须知》。 (八)组委会将对参赛者进行兴奋剂抽查。 (九)组委会将对起点、终点及关键路段进行录像监控,出现以下违反比赛规定的参赛者将被取消参赛成绩,个人资料录入报名识别系统,两年内不准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并报请中国田径协会追加处罚。情节严重的,终身禁赛。 2.运动员携带他人芯片或一名运动员同时携带两枚或两枚以上传感器参加比赛; 3.不按规定的起跑顺序在非本人报名项目区起跑的; 4.起跑活动中不按规定时间出发抢跑; 5.关门时间到后不停止比赛或退出比赛后又插入赛道的; 6.没有沿规定线路跑完所报项目的全程,抄近道或乘交通工具途中插入的; 7.在终点不按规定要求,重复通过终点领取物品的; 8.全程项目运动员没有按规定携带自己的两块号码布通过终点的; 9.全程项目运动员未跑完全程,违规通过终点领取纪念品和用非本人本次比赛传感器退取押金的; (一)马拉松
(三)凡参加比赛者均发号码布并赠送纪念衫和盛衣包(赛前在报名处领取)。 九、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地址:中国福建省厦门市体育路2号 邮政编码:361012 办公室电话(请在法定上班时间内拨打):0592-5121241 / 5114853 / 5121235 传真:0592-5121241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官方网址:http://www.xmim.org官方邮箱:xmmarathon@126.com 十、未尽事项,另行通知。本规程以此次发布为准,解释权属于2013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 |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创办于2003年,由中国田径协会和厦门市政府联合主办,由中央电视台和厦门电视台联合直播,国内外40余家电视台转播。经过几年的发展,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以其较高的竞赛水平、广泛的群众参与和丰富的配套活动,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马拉松赛事之一,2007年12月被国际田联评为“国际田联路跑金牌赛事”,并连续五年获此殊荣。
项目 | 姓名 | 国家和地区 | 成绩 | 年份 |
男子 | Kamais Peter | 肯尼亚 | 2:07:37 | 2012 |
女子 | 张莹莹 | 中国 | 2:22:38 | 2008 |
强势的媒体宣传
每年中央电视台四套《海峡两岸》和《中国新闻》栏目播出宣传广告片,厦门电视台、厦门卫视每天滚动播出宣传广告,每年有百家境内外媒体500多名记者参与赛事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与厦门电视台进行了全程航拍的现场直播,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和全国省级电视台协作网、城市电视台协作网的40个省市电视台以及中国台湾 网、马来西亚家娱频道都通过信号传输进行同步直播。
配套活动丰富多彩
赛事安排大量的配套活动,让马拉松贯穿全年。举办体育用品博览会、摄影大赛、马拉松拉拉队大赛,形象大使选拔赛、马拉松市长论坛,马拉松圣火点燃仪式,国际路跑大会年会、厦门马拉松五周年回顾展和国际马拉松会员城市摄影展、化妆马拉松,花车巡游、特技风筝表演、汽车越野赛等配套活动,形成了比赛与配套活动相呼应,市民广泛参与喜庆、热烈气氛,成为广大市民盛大的节日。
增添城市景观
赛道本身串起了城市的旅游名胜,比赛路线也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马拉松赛道。每年比赛盛况特别是美丽的赛道、优美的城市环境经中央电视台直播后,很多爱好者慕名而来,亲身体验这条绝佳路线。象征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名为“永不止步”的99尊人物纪念群雕座落于环岛路上,其中两尊被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为群雕题字“永不止步”,并向厦门市回赠了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铜像,对赛事和厦门给予了高度认可;纪念国际路跑大会在厦举行的协会名称缩写“AIMS”的大型铜雕,并将所有会员镌刻其上,以及正在策划的马拉松圣火台雕塑和历届冠军的雕塑公园,以永恒的方式纪念马松松运动在厦门的开展,并已成为厦门新的旅游景点。
拉动城市经济
每届赛事都云集了众多的参赛者、旅游者,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每年给厦门市相关企业带来的各项经营收入超过了1亿元;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品牌度的不断提高,吸引了众多的企业参与,赞助商借助马拉松充分展示了企业形象。
促进两岸体育交流
台湾、金门、澎湖等地积极组团,通过“小三通”途径参赛,开创两岸体育交流的先河。每年有来自台湾地区的大学生踊跃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的行列,参与赛事的服务保障。台湾东森电视台、中国台湾网通过信号传输对比赛进行了全程同步直播,台湾TVBS、中天、三立、民视、中视也通过信号传输进行了全程报道。赛事形成了两岸交融互动和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和特色。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轮滑技术论坛
( 粤ICP备11058637号 )
GMT+8, 2025-4-2 12:42 , Processed in 0.14419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