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轮滑这么火?“老少咸宜”是重要原因。速度轮滑、自由式轮滑、单排轮滑球,你总能找到自己上瘾的那个“点”;“时尚酷炫”或是另一原因,很多轮滑爱好者都说,每当踏上直排轮,听着风从耳边掠过的声音,不知不觉就想蹬地起速,酝酿新一轮的冲刺…… 作为杭州亚运会轮滑项目的竞赛场馆,位于钱塘区东部湾新城的钱塘轮滑中心,也成为诸多轮滑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最近,我们就在这里,领略了轮滑运动蕴藏的速度与激情。 冲刺之轮滑世家 滑向冠军之梦 57岁的娄建民,和轮滑结缘已有三十多年:与妻子相识在轮滑赛场,培养儿子成为专业轮滑运动员,二十年如一日钻研青少年轮滑教学——“我这一辈子,真是都献给轮滑了。” 到儿子娄乾锟出生后,老娄的精力就都用在培养儿子上了。“我带他的时候,一只手拿一瓶水,另一只手拿一根竹竿子。渴了给口水喝,动作做得不对竹竿子就打上去了。”老娄笑着说。 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儿子从家门口的公园和广场,一路滑到了全运会赛场,并在北京冬奥会备战期间入选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集训。如今,28岁的娄乾锟已是杭州市滑冰轮滑速度运动协会副会长,延续了父亲培养轮滑“下一代”的梦想。 每当有机会,老娄就会带着孩子们来钱塘轮滑中心体验。“我们那个时候一个夏天练下来就成‘包公’了,现在的孩子一上来就能在世界级的双曲面赛道上进行训练,不用怕风吹日晒雨淋,水平提高也更快。” 比如11岁的胡樊珏,她练习轮滑三年多,去年在浙江省青少年轮滑锦标赛中获得1000米亚军和500米第四名——越来越多这样的明日之星,也让老娄有了新目标:培养一个从钱塘走出去的世界冠军。 每一次摆臂蹬地,都是为冲刺蓄力;每一个弯角,都蕴含着超越的机会——借着杭州亚运会举办的东风,又一“轮”的激情在这个轮滑世家滋长。 冲刺之高校学子 滑向青春梦想 每年的6月6日,陈相宏都会和好友相约穿上轮滑鞋,用“刷街”庆祝一年一度的“溜溜节”。 作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酷溜轮滑社的现任社长,陈相宏说社团成员都喜欢叫自己“溜溜族”。“社团成立至今已是第19个年头,已经培养了约2000位轮滑爱好者;我是第19任社长,这和学校搬到下沙的年份是一样的。”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老天忘了给我们插上翅膀,我们用轮滑飞翔”——这是“溜溜族”们很喜欢的一句口号。全省最大的高教园区就位于钱塘区,14所大学成了轮滑的青春摇篮,“溜溜族”在这里随处可见。 据了解,早在十几年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便开设了省内首堂高校轮滑课,中国计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高校也早已经成立了轮滑社团——轮滑,就是大学生们装点青春的最佳伙伴。 一起“练过桩”“刷过街”“熬过夜”“摔过跤”,这样的友谊不可替代。每当大四毕业,他们还会举办“封鞋仪式”,以这样的仪式感记录这个特殊时刻。 来自酷溜轮滑社的大四学生姜中正,最近正忙于求职。 “我是学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杭州的数字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第一梯队,之前看报道了解到钱塘区就有100多家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很希望能留在钱塘区工作,这样就有更多机会和社团的小伙伴们玩轮滑。” 冲刺之新钱塘人 滑向国际新城 作为区内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的行政负责人,忙碌的工作、频繁的出差是董一丹的生活常态。但只要有机会,她的行李箱里就会放上一双轮滑鞋。每到周末,董一丹还会和丈夫带上儿子“阿童木”走出家门一起滑,享受温馨悠闲的亲子时光。 2011年,大学毕业的她来到钱塘,从孤身一人到结婚生子,钱塘见证了她成长的全过程。像董一丹这样的“新杭州人”,在钱塘有很多。从茫茫滩涂到现代新城,他们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对现代新城拔节冲刺的发展速度感受最强的一批人。 “生物医药产业是钱塘的主导产业之一,创新是这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公司成立于2022年,虽然年纪很轻,但公司非常重视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在钱塘区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有很多,大家都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冲刺。”董一丹说。 32.5岁,这样一个青春洋溢的年纪,就是钱塘区人口的平均年龄。这座“青春活力之区”,也像踩上了直排轮一样,正向着现代化国际化一流新区全速冲刺。 亚运·轮滑项目 轮滑原称为“溜旱冰”或“滑旱冰”,指使用各种滚轴类鞋等类似器材在各种场地进行的速度轮滑、自由式轮滑、花样轮滑等项目的竞赛。在广州2010年第16届亚运会上轮滑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杭州亚运会轮滑项目预计共产生12枚金牌。来源:杭州日报 |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轮滑技术论坛 ( 粤ICP备11058637号 )
GMT+8, 2025-1-15 16:54 , Processed in 0.0937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