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男孩子没有给自己的组合取什么惊天动地的名字。不过当他们满怀着激情在大街上刷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名词,“追风”,呵呵,有点像老式武打片里的那些外号。 18岁的速滑少年尹子祺 关键词:力量体现速度 在三个人的队伍里,尹子祺显得特别小。瘦高个,脸型瘦削,皮肤黝黑,这就是你在北京街头可以看到的沉静内向的18岁少年。 从极具象征意义的漠河出发一路而来的,是延伸的旅途,不同的风景和新的朋友,甚至是沿途媒体的追逐。这样的旅程,已经在尹子祺身上显露出作用来了。当我在奶茶店的角落里逮住他做专访的时候,他仍旧保持着淡定的清高姿态。 身边有稍懂的人在议论说,他们是玩专业的,看鞋就知道了,五个轮的。严格算起来,他们玩的“溜溜”的全称是“滚轴溜冰”,而尹子祺,堪称是国内最早一批玩滑轮的人,因为他在三岁的时候就在一个亲戚那里得到了一双最古老的溜冰鞋,然后就开始自己玩了。 大男孩尹子祺对这项运动的深厚感情是无庸置疑的,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放下课业来完成这个自己期待已久的行程,其目的比我们能够想象的还要单纯,是为了“推广这项运动”。 而他对这项运动的深厚感情也许和他的家庭背景有关,因为父母离婚了,他从小是跟爷爷奶奶过的,更多的时候,他是和他的溜冰鞋一起,在北京的街头,独自上路。 “它让我觉得自己跟常人是不一样的,”他是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的,“在街上,能显出自己的特殊来。这是靠自己的力量来体现速度,来得到追风的感受”。 22岁的自由职业者柳楠 关键词:夸父追日 柳楠是三个队员中最年长的,也是这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和发起人。交谈中,他会用北京人特有的幽默调侃自己:“嘿,馊点子都是我出的。” 同是二十几岁的年纪,他的“传奇”人生却让我们听得一愣一愣:从幼儿园大班开始练体操,最崇拜的人是自由体操冠军李小双;后来因为个高,上体校开始转行练足球和跳高;大学里读的是外事服务,还被推荐到北京海洋馆做驯海豚师;1999年的时候,他又在北京的保龄球馆当起了内部保安……如今真正成了自由人,满中国地跑。 他爱上轮滑还是在1998年,看别人有双溜冰鞋,羡慕得不得了,求了老妈半天弄到双宝贝的轮滑鞋。练着练着,他竟然着了魔:“轮滑带给我最前卫的速度,这种纯自然的方式不仅锻炼自己对运动能力的驾驭,更带来一种真正的自由。尤其是路边的风景就在眼前飞过,感觉真的很棒。” 排在队伍里的柳楠不光年龄最长,连个头也最长。1.90米的高个让他欢喜也让他忧:场地赛他离心力大,转个弯要比别人慢好多;可到了公路赛上,他长腿一伸,整一个新版的“夸父追日”。 “在国外,从事有氧运动的都把30岁当作巅峰年龄,国内要早一些,一般都在二十四五岁左右。照理讲,我现在已经接近黄金年龄了,能不能成功,就看这回。要是再好命点,就去参加世界锦标赛。”说这话时,他一脸神往。 17岁的学生王森 关键词:技术型 王森是高三的学生,跟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参加这次活动。他黑黑壮壮,圆圆的面颊上嵌着一双细眼,憨憨地笑着,我们脑子里不知不觉就闪过了一个最原始最乡土的形容男孩子的词语:虎头虎脑。 印象里,大凡小孩子都喜欢跟风。就像每个女孩子都踢过毽子,跳过皮筋。长大了,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成为一个美好的回忆。他也是这么开始的,12岁那年开始接触轮滑,当时家就住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旁边,比较方便,后来参加了一个滑轮俱乐部,有专门的教练带着,到了一定水平,他就跟队友们去参加比赛。今年2月份北京的一个比赛里,他还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别看他年纪小,技术却很棒,在他们的活动中,至少有95%的时间是他在担当领滑角色。“现在觉得蛮有成就感的,想着将来能干这个。”他喜滋滋地说。 现在他读的是电子信息。不过他不满意,打算再考大学。“我要考体育类的大学。”又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念头。 让兴趣成为自己终身的职业,让爱好变成一种事业,在他们身上有着我们年少时太多的梦想。不管怎样,希望这些年轻人的努力没有遗憾,也祝愿他们一路顺风。 |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轮滑技术论坛
( 粤ICP备11058637号 )
GMT+8, 2025-4-3 14:34 , Processed in 0.07159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