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5|回复: 4

偶然中的必然—中国速度轮滑世锦赛实现零的突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6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雄弼
    2009年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于9月17—27日在我国浙江海宁市举行。比赛分男女青年、成年两个组别,来自40个国家、地区的384名运动员,要进行场地、公路、马拉松角逐,竞争十分残酷、激烈。经过六天的苦战,比赛已近尾声,但东道主中国队还没获一枚奖牌,人们的热情在不断降温,剩下的两天是更为艰难的项目—马拉松,中国运动员在42公里的拼搏中,能否坚持下来,都令有些人怀疑。然而,就在9月25日“奇迹”出现了!在青年女子组马拉松比赛中,中国队的范楚倩、李丽莎分别以1小时17分00823秒和1小时17分00834秒的成绩,夺得世锦赛速度轮滑马拉松青年女子组冠、亚军,实现了我国速度轮滑史上零的突破。中国拿了金牌,人们相互拥抱,欢呼雀跃,包括国际轮滑联合会速度轮滑委员会主席罗伯特,也在第一时间向在场的中国官员表示祝贺。但这突然而至的喜讯,让一些人感到意外,甚至觉得会不会是一种偶然!本人愿通过这枚金牌,追溯渊源引出思路,供教练员、轮滑爱好者及关心轮滑运动的人们思考。
    一金牌“货真价实”
    此次有24个国家179名运动员,参加青年女子组马拉松比赛,我们以李丽莎为例,将公路10000米积分赛前8名运动员和他们马拉松名次作比较,
姓名

姓名
10000米积分赛
范楚倩(CHN)
刘嘉览(KOR)
1(马拉松26名)
李丽莎(CHN)
李萌珠(TPE)
2(马拉松3名)
李萌珠(TPI)
赵昭银(KOR)
3(马拉松4名)
赵昭银(KOR)
李丽莎(CHN)
4(马拉松2名)
DE BLASIO
KAMMINGA
5(马拉松38名)
GIROLDI
范智丽(TPE)
6(马拉松23名)
ELIZABETH
DANIELA
7(马拉松40名)
HARRIS
NEREA
8(马拉松21名)








    从上表可以反映两个问题:1、公路10000米积分赛,前8名运动员都参加了马拉松比赛。2、中国队运动员李丽莎在10000米积分赛中夺得10分排名第四,已进入6强行列。
    速度轮滑公路10000米积分赛,是一项对运动员要求机能水平极高的运动,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有氧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无氧供能水平。参加此项比赛的运动员,都是综合能力很强的运动员,可想而知,在这样高水平的竞技比赛中,不要说争得积分,就是能“生存”到最后,都是极不容易的事。我们通过以上两项比赛成绩对照,足以说明中国青年女子速度轮滑运动员,获得的世锦赛马拉松金牌名副其实。
二奖牌势在必得
    据范楚倩、李丽莎的教练徐三兆透露,他们制定今年的训练计划目标,就是接近世界速度轮滑高端水平,主攻长距离和提高团体作战精神。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每个运动员都明确自己各阶段,要完成的运动总量和比赛的目标。今年4月初,本人曾观看了他们一堂耐力课,其中有项训练内容:一快一慢100圈,快圈要求在17-18秒之间(200米场地)。我们知道对于一个系统训练的职业队而言,4月是冬训结束,夏训刚刚开始,这时,他们就达到这样的强度和量,天道酬勤,时隔4个多月挑战世锦赛,他们应该胸有成竹。除此之外,我们再盘点一下世锦赛前六天战况,9月19日场地青年女子1000米计时赛,中国运动员姜嵘嵘经过三轮角逐,获的我国轮滑运动有史以来,在中短距离世锦赛上第四名的好成绩;随后崔学苗在场地青年女子10000积分淘汰赛中,积5分名列第五,淘汰赛第六;范楚倩获公路200米预赛第六,决赛第九;李丽莎在公路10000米积分赛和20000米淘汰赛中夺得两项第四名;接力赛是每个国家非常重视的一项集体项目,它是一个国家在该项运动中,整体实力水平的体现。我国青年女子组,在公路接力赛中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四项第四的成绩足以证明,中国青年女子速度轮滑队已是梅开二度,摘取金牌只是时机问题!
    三天时地利人和
    2009年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9月在中国浙江海宁举行,对中国运动员来说,可谓天时地利人和,9月的江浙正逢“秋老虎”季节,经过两天的阵雨,25日马拉松的第一天,气候突然闷热潮湿,当天,气象台播报的最高气温摄氏29度,这对十几天前还在欧美训练的运动员来说,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7—8度的温差,加之长途跋涉,不难想象,42公里的滑跑,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能量消耗,而恰恰与他们形成极大反差的是中国运动员,范楚倩、李丽莎二十几天前还在气温三十多度湿热的深圳强化训练,29度的天气对她们来说却是心旷神怡。除了“天助”,要数地利人和了,中国运动员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与外国强手抗衡,在成千上万沿途热情观众的助威声中,油然而生的民族感、责任心都会给她们带来巨大的动力。过去,中国运动员出国比赛,最难克服的是饮食和时差,而这次在国内比赛,丝毫没有打乱往日的生活习惯,领队薛蓉亲自负责运动员营养、能量补给,确保了运动员的体能恢复。
     四成功战术运用
    马拉松比赛,是运动员在一个长时间内,体能、智能较量的过程,也是各自运动队的队员相互协作、团体作战的过程。范楚倩、李丽莎在马拉松比赛中实现了两个突破,一个是合理的战术,另一个是协作精神。海宁马拉松比赛,是在一个5.6公里的环形路段进行,运动员要围绕着这个环形路段滑跑7圈半(42.195公里)。25日9时,随着发令枪声鸣响,179名运动员们一起向前冲出起跑线,不到几百米,世界速度轮滑强国意大利、韩国、美国、哥伦比亚等运动员,就组成了各自的方队,不容许任何外队队员插入,并开始了拉锯式领滑,试图在前半程将弱队拉跨,中国队四名运动员早有心理准备,不论前面如何“混战”,我自不乱分寸,紧紧凝聚在强队后面,然而,就在第三圈中国队有三名运动员同时摔倒,其中两名队员伤势较重不得不退出比赛,只有选手李丽莎迅速起来,继续追赶,这时,她距前头队伍已近200多米,经过约一公里的拼搏,她终于追上了前面团队,紧跟在范楚倩之后,调整滑跑频率,尽快恢复体能。她们俩有近三年的同队训练历史,所以彼此十分熟悉,合作默契,今天,她们是带着两次接力错失奖牌的“积怨”决一死战。比赛进行到最后一圈,各强队之间争斗十分激烈,相互间体能急剧消耗,比赛距终点还有2000米时,韩国、意大利、哥伦比亚就急不可耐提前发起了“冲刺”,此时范楚倩、李丽莎不但没有被甩掉,反而不断把自己的位置向前挺进,还有200米了,她们早已储备好的体力,瞬时破茧而出,似乎滑过的42公里离只是训练,而最后200米才是他们进行的决赛,这时所有的强手都已精疲力竭,当她们从一个个对手身边“闪”过时,那些不可一世的世界明星们,只能望尘莫及!眼巴巴的看着中国运动员双双冲向终点。比赛结束后有人们问他俩:“累吗”?他俩淡淡的一笑:“没训练累”,这就是她们的实力,中国轮滑队两个十五、六岁的新秀!
五科研工作护航

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改变我国轮滑运动落后的唯一途径。作为学院派教练的徐三兆,非常重视科学训练,他不仅在每个训练阶段,都要给运动员进行机能检测,同时,他还会根据机能检测指标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防运动员训练量、强度不足或过度疲劳。我们回顾一下范楚倩、李丽莎参加世锦赛前一个月的生化指标,就能窥测到当时她们两人的训练负荷及机能状况。
8月23日负荷后生化指标测试结果
姓名
性别
项目
白细胞
红细胞
血红蛋白
血小板
血尿素
肌酸激酶
李丽莎

轮滑
5.7
4.78
135
298
8.1
526
范楚倩

轮滑
4.8
5.36
138
310
7.8
501

24小时后他俩的血尿素、肌酸激酶测试指标就恢复到原有基础水平,可见她们是带着一个良好的机能状态,参加世锦赛。
     六通向复兴之路
    我国轮滑运动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早在84年我国就派队参加了世界锦标赛,并取得过单项第四、第七的好成绩。1989年国家体委群体司、中国轮滑协会在杭州成功的承办了第三届亚洲轮滑锦标赛,并获得团体总分第一的佳绩。以后的二十年来,中国轮滑运动员的成绩也经历了起起伏伏。
    近几年来,中国轮滑协会走市场化、专业化的道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通过竞赛手段促进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今年五月以来,中国轮滑协会组织了一系列的高水平的比赛:第三届全国少年速度轮滑锦标赛;海宁国家集训队测试赛;银川全国公路锦标赛;2009年全国速度轮滑锦标赛,平均一个月就一次大赛,这不仅提高了运动员大赛的实践经验,同时,也促进了运动员机能水平的提高。
    为了选拔参加世锦赛的运动员,中国轮滑协会第一次出资组织了优秀运动员参加的测试赛,通过选拔组建中国国家集训队,这个队伍凝聚了多少领导人的期望、关心和支持。而中国轮滑队在原有各队训练的基础上,也不负众望,通过不懈努力,团结协作、不畏强手,终于取得了历史的突破,这是水到渠成,必然的结果。
    世锦赛已成为“过去式”,世锦赛的“收官”意味着下一个高峰攀登的开始,让我们整装待发,迎接新的挑战。
发表于 2009-10-16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时候总会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6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那句话,小将们值得表扬,这也是一个突破,但远远没有成年组的金牌分量足,我们期待大陆的成年组金牌。毕竟去年成年组的银牌我们都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6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闪亮的金牌也照亮不了有些阴暗的角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0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循序浙进:欲速则不达,一开始就去学一些看上去很酷的动作是得不偿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版权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轮滑技术论坛 ( 粤ICP备11058637号 )

GMT+8, 2025-1-27 06:06 , Processed in 0.10056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