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顶山晚报
均为轮滑爱好者在市区和平路步行街表演轮滑过障碍。禹舸摄
说起轮滑,可能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传统概念的溜旱冰,当然那也叫轮滑,术语叫双排轮滑。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双排轮滑运动风靡我市。但近些年来,这种传统的轮滑运动似乎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直到2006年直排轮滑进入我市后,轮滑热潮又一次掀起。
一群年轻人身着新潮服装,脚蹬轮滑鞋排成一队穿梭在马路上,满身洋溢着青春和活力。你也许在大街上见过这一幕,他们便是我市的溜溜族,用他们的行内话说这叫“刷街”。
花式轮滑闹市扎堆玩
1月8日下午,在市区和平路步行街,一群时尚的年轻人在喧闹的大街上玩起了轮滑。
地上数十个轮滑桩一字排开。时尚青年脚蹬轮滑鞋,带着耳麦,听着音乐,急速绕桩滑过,中间穿插着各种轮滑动作,他们潇洒、刺激的表演吸引了不少路人。“这运动挺刺激,要是再年轻10岁我也上去秀一把。”在此逛街的魏先生说。
这些玩轮滑的年轻人彼此以溜友相称。其中一位女溜友告诉记者,她叫惠梦平,是一名高中生,玩轮滑半年了。“一次偶尔看到别人玩,感觉很帅,很刺激,自己就喜欢上了。”惠梦平说,受她的影响,已经有三四个同学开始跟她一起玩轮滑。惠梦平认为玩轮滑对现在的青少年很有好处,首先可以健身,缓解学习压力,另外现在好多青少年迷恋网络,轮滑运动可以帮助其摆脱网瘾,她自己就是一个例子。
今年18岁的陈鹏飞是个帅气的小伙子,轮滑技术相当娴熟。他告诉记者,经常在一起玩的有20多人,大部分溜友都是同龄人,好多都在上学,平时没时间玩,只有周末大家可以聚聚,在一起练习动作,交流技术。之所以选择在闹市,是想通过他们的表演吸引更多人参与这项运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得到观众欣赏练起来会更有激情。“你们在闹市玩,安全吗?会不会撞到人?”记者问。“能来这玩的都是老手,技术过硬,收放自如,穿着轮滑鞋和平时走路一个样。”陈鹏飞说。
“你们这是俱乐部吗?能加入吗?”他们正玩得起劲,一位女孩儿走过来问道。记者了解到,这个女孩儿叫周航,在南阳上大学,在大学学会了轮滑,还加入了学校的轮滑社团。“还不知道咱平顶山也有玩轮滑的。”周航说,“我刚放寒假回来,来这儿逛街才发现他们,这个寒假可有人玩了。”
轮滑圈里的“小胖”
“小胖”名叫张翼飞,在轮滑圈里,他的绰号远比名字响亮。“他的技术可不一般。”惠梦平告诉记者,别看他才16岁,可拿过全省冠军。说话间,“小胖”准备做速度过桩了。快速启动后,单脚在一排桩之间呈“S”形闪过,“嗖”,“小胖”已经从桩的一端瞬间转移到另一端。
“这身材不错呀,为啥都叫你小胖?”记者有些迷惑。“这个还得感谢轮滑,练轮滑让我的体重减了下来。”张翼飞说,虽然现在不胖,但他已经习惯别人那么叫了。
张翼飞是12岁的时候开始接触轮滑的。2006年的一天,张翼飞第一次在开源路湛河桥附近看见有人玩轮滑,便被深深吸引了,回家就闹着跟家人要轮滑鞋。他一开始只是瞎滑,自己摸索着玩,15岁时进入我市一家轮滑培训班接受专业培训。张翼飞对轮滑很痴迷,他除了平时上培训课外,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轮滑比赛的视频就照着学。“他很爱钻研,有时候一个动作要反复琢磨,多次练习,学不会决不罢休。”张翼飞的父亲说,“什么时候灵感只要一来,哪怕是在吃饭或睡觉都要立即穿上轮滑鞋倒腾一番。”
经过教练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张翼飞的轮滑技术飞速提高。2009年,他参加了河南省轮滑锦标赛,并夺得男子青年组速度过桩和花式绕桩两个项目的金牌。之后,他又参加了全国自由式轮滑邀请赛,并取得了速度过桩第七名的好成绩。
张翼飞的父亲张天高告诉记者,原先认为小孩子只是一时高兴,就给他买了轮滑鞋,没想到他还真下工夫,一练就是几年。“我也担心会影响他学习,常常拿轮滑引导他学习: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就像轮滑,只要你下工夫,一定能学会。”张天高说,玩轮滑非但没有影响学习,相反还激发了孩子的学习斗志,练轮滑这些年,他的学习状态比之前好得多。
今年,张翼飞读高一,学习压力增大了许多,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玩轮滑了。“学习还是最主要的,但轮滑我也不会丢下,只要有机会还是会出去参加比赛。”张翼飞说,现在他只能趁周末出来玩玩。
陪孩子玩却成了“孩子王”
38岁的刘春丽是一个9岁孩子的妈妈,只因陪孩子玩轮滑,阴差阳错成了“fly轮滑培训机构”的老板。
“我家孩子从小身体就不好,还很胆怯。”刘春丽告诉记者,2009年,她偶然发现市工人文化宫东门广场有一帮大孩子玩轮滑,也有不少小孩子跟着玩,她就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学轮滑。一开始孩子胆怯,说啥也不肯学,刘春丽就亲自上阵学起了轮滑,想引导孩子学。“这东西很上瘾,学会就丢不掉了。”刘春丽说,在很多人眼里轮滑属于年轻人的运动,但她已经38岁,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轮滑迷。因为经常带孩子去玩,刘春丽和那帮玩轮滑的大孩子打得火热。后来好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这儿让跟着学,但那帮大孩子有时教教,有时只顾玩自己的。刘春丽看到这个问题后想:“既然孩子们需要,为啥不办个学习班呢?”有了这个想法,她便和几个大孩子商量,“你们当教练,我负责投资和管理。”这么一说,大家一拍即合。2010年,“fly轮滑培训机构”就这样成立了。
“这个运动对小孩锻炼确实很不错。”刘春丽说,她女儿原来体弱多病,家里的药不断,自从练了轮滑从没生过病,而且胆怯的缺点也改了,原来捡到五角钱都不敢交给老师,现在敢在课堂上向老师主动提出表演轮滑节目了。
刘春丽说,虽然开办这样一个培训班很辛苦也不怎么赚钱,但她感觉和孩子们、溜友们玩得很开心。我很得意孩子们送我的绰号,因为我戴着眼镜,他们就叫我“熊猫教练”。“参加轮滑运动仿佛让我年轻了10岁。”刘春丽说。
轮滑走热全是焦霏惹的“祸”
“即使没有我的出现,轮滑还是会火,这是趋势。”焦霏今年25岁,是个爽快、直言直语的“大女孩儿”。说我市的直排轮滑是她发展起来的有点夸张,但这的确跟她有密切关系。
2006年,焦霏大学毕业后在郑州做户外运动,工作中遇到了一位轮滑高手,焦霏第一次接触轮滑就迷上了。之后便放弃了户外运动的工作,专门学习轮滑。当年,焦霏回到平顶山,由于自己对轮滑太狂热,常常因找不到溜友而感到苦恼。“这么好的一项运动为啥没人玩?这项运动在咱市还是个空白,为何不开发一下这个市场呢?”焦霏敢想敢干,她到外地学习考察,收集了大量信息和资料,很快便成立了我市首家轮滑培训机构。
一开始,虽然有不少咨询者,但参加培训的人很少。焦霏就开始在闹市、大街上展示自己的轮滑技术,并免费教人学轮滑。这样一来,她带出了一群年轻的轮滑爱好者。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参加轮滑培训的小孩子让轮滑火了。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学过轮滑后不但体质增强了,而且变得大胆了,还锻炼了意志。这些年,在鹰城广场、平顶山火车站广场等我市休闲场所,到处都能看到孩子们玩轮滑的身影。“几年下来,我带过的学员有万余人。”焦霏说,冬季学轮滑的人少,但她带出了一支长年训练队,大概有20个孩子,他们对轮滑运动很执著。
焦霏这些年在代课的同时还外出学习培训,现在已经拿到了国家高级教练员资格证。她带训的队员中3个小孩已经加入河南省体校轮滑队。“今后我想走竞技轮滑的路,带出一支平顶山的轮滑专业队。”焦霏告诉记者,这是她的目标和愿望。(本报记者丁进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