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4号一定是一个好日子,美国的Northshore及中国的B2T都选了这一天,B2T在地球的另一侧,只能遥想,看不到激动人心的现场,只能事后读一读网上精彩贴子,当然,最期待的是7哥B2T文章;而Northshore轮滑马拉松则是触手可及,本周六上午就是Northshore比赛了,今年将是怎样的场面呢?”比赛前的那个周四下午,躺在开往Northshore比赛的车里,看着窗外不断向后移动的路灯,不停地回想往年比赛,心中充满着激动,不停地猜想着今年Nortthshore比赛情景。第一次参加这个北美最大的轮滑马拉松比赛是2006年,细算已有八年,中间曾有两年因为公司项目急没有参加,今年是我第六次参加这个比赛。 经过11个小时车程,周五下午1点终于到达比赛地点,明尼苏达州的Duluth市,再次看到了那熟悉的终点城市Duluth。看到了那段通往终点的5th AVE天桥,每年在这个天桥上都上演一场激烈的最后角逐 ….,周五下午忙着领比赛号,看轮滑器材展,看比赛场地,住进旅馆,准备第二天的比赛。 今年比赛的分组与往年不同,以往分A,B,1,2…组,今年将A,B组分成A1,A2, B1,B2另外增加了C组。我被分在A1组,即业余组最快的一组,是按去年完成时间分的,去年的总排名进到了前38名,而这个组大约有50人,分到A1组是理所当然。为什么今年要将A组分成两个组呢?估计是A组的人太多,起点与终点太危险。去年A组至少有120人,比赛开始后,出现过四到五个队并行前进,人们在队伍之间交错换队,最后,导致有人摔倒。出现那个场面的原因是人太多,队伍太长,后面试图追上前面,而前面的人加速不让超,僵持时间一长,就成了那种天下大乱的局面。分组后,只有50人上下,会好很多,如果真要排成5队并行前进,每队平均不过10个人,队短总是会好很些,想乱都乱不起来。A1组是早上9点55出发,前面有好几个专业组,组与组之间大约隔5分到10分钟。 周五晚上睡得早,一觉到天亮,早上5点45分准时起床,吃饭退房。7点与队友Brian一起开车到终点附近,与另外三名队友Bob, Tom S及Tom G集合,准备乘比赛专用班车去起点。Northshore轮滑马拉松赛道是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单程42公里全封闭公路,这是到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最长的封闭公路赛道,从起点开始,不用担心是否会与机动车冲突,可以放心大胆地敞开滑,天高任鸟飞,你有多大的能耐,尽管发挥。比赛前一天,大家都住在终点所在的城市Duluth,比赛当天的早上,会按比赛开始的顺序乘班车到起点。 我们的班车大约用了50分钟到达起点,离A1组的出发时间9点55分还远着呢,先放松一下。太阳刚刚升起不久,秋高气爽,温度大约是10度,是理想的比赛气温,比赛所在的地方偏北方,9月初有时会很冷,据说2007年(那年我正好没来)比赛时是0零度,很多地方都结冰了。今年的天气按天气预报,应该有大约每小时21公里的西南风,即比赛时要顶风滑行,但从当时情况看,树梢纹丝不动,别说是每小时21公里,简直就是每小时0公里。遇上这种好天气,情绪格外好,在起点遇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经常比赛,时间长了大家都认识了。起点公路两侧摆满了椅子,找到一个有太阳的地方坐下,上完侧所,已是8点半,开始原地热身,一会儿发现起风了,果真是西南风,大约是20到30公里风速,看来今天顶风滑是不可避免的。刚过9点,按原计划去赛道上滑三到四英里(大约相当于5到6公里),回到起点时,大约是9点20,正是关闭赛道时间,在此之后是国歌,接下来就是专业第一组出发时间9点半。 将行李放到卡车上,正准备快速滑到起点排队,听到广播:“为一位今年因意外去世的轮滑选手Andy默哀…”,放慢速度准备停下默哀,刚停下,默哀结束了,加速滑到起点,A1组的牌子还放在地上,也就是说时间还早。在那里找到了从印第安纳来的另外四个队友,即前面提到的Brian, Bob, Tom S 及Tom G。去年曾在这个比赛中看过触 惊心的一幕,一位专业组的女选手,重伤失去知觉,满脸是血躺在赛道上,后来脸上缝了60针…,去年比赛之后,我们几个曾谈论过是否应该晚点出发,自己编队,这样会更安全。比赛前的训练看,很不现实,Bob今年68岁,五年前曾是我们当中最快的,但最近的几次比赛表明,全程跟上队伍的可能性不大,两个Tom也曾是快手,但今年他们的或者因为工作或家庭,出勤率不是很高,跟上全程的可能性只有80%,我和Brian基本上全年都在一起训练,水平相当,今年的好几次比赛证明,我们两个在Northshore中会在大约相同的时间内完成,而且应该能跟上第一队。自己人编队没有可能,但晚几秒出发还是可取的。比赛按计时芯片给出的起始、结束时间来算,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发时间和结束时间。如果晚点出发,与别人同时到达终点,相当于你在别人前面,这点在去年的比赛中已验证过,今年是同一个计时公司,一定是相同的原则。 终于到A1组出发的时间了,当出发的喇叭吹响的瞬间,我站在队伍的最后一排,按下了我的GPS,前面的人冲了出去,我慢慢起跑,滑过起点时, 我的GPS显示4秒,这就是说,最后冲刺时,只要我与前面的人相距不超过40米,我就有可能在他们前面,40米的距离可以大胆加速,不用担心被绊倒。 与往年不一样,过了起点后,大家都不着急加速,而是忙着排队,大顶风,相对风速至少40公里每小时,跟队省力。考虑到起点晚起4秒,我还是从路的最左边加速赶到了队伍的前半部,插队跟滑,主要是担心前面有人突然发起攻击,离得太远没有时间反应。从去年比赛的结果及全年训练的情况看,我和Brian应该有能力防御今年的任何攻击,特别是这么大的顶风,想甩开我们,基本上没有可能。果然,大家都老老实实地滑,速度也不象往年那么快,往年在起点的速度接近50公里每小时,今年我估计肯定没有超过30公里每小时。 前5英里赛道去年重铺,路面一级,闭上眼滑都没事儿,躲在别人后面大胆跟滑就行了,什么也不用想。早些年,前5英里是恶梦,路上的裂缝中填了软沥青,轮子压进去后,几乎百分之百摔,2008年第一次进A组,就因为在4英时处在很高的速度上压进裂缝摔了出去右肘受伤,在随后的几年中,几乎每年都见到有人在这段路上出问题。从2008年摔了之后,我对这个赛道特别小心,已有4年没摔了。 今年的情况特别,很大的顶风,队伍比往年紧凑,跟滑时离前面的人越近就越省力,不利的方面是太近了不容易看清路面情况,出问题的可能性还是有的。队伍排好一段时间后,后面的队伍开始发起小规模地攻击,一小股人快速冲到队伍前部,然后很快合并成一队,由于只有50多个人,尽管时有这种小规模的攻击出现,但看出去比去年安全很多。看到自己的位置不断后移,也会偶尔冲到前面插队,从而保证自己在前20名上下滑行。 (下接第2部分) |
A1组正在上最后的坡
摔倒的那个人就是我,前数7位
爬起来之后,变成后数第5位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轮滑技术论坛
( 粤ICP备11058637号 )
GMT+8, 2025-5-20 06:10 , Processed in 0.11071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