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世界最高水平选手现场较量是提升竞技水平的重要手段。(于红立摄)
华奥星空海宁10月5日电(记者 于红立)中国轮滑协会消息,WIC2011世界杯轮滑公路马拉松赛10月5日在浙江海宁结束,在所有参赛的中国选手中,成绩最好的是郭丹,她获得国际女子组第三名。认识到和国外选手之间的差距,国际男子组中国没有人报名,在今天的比赛中,最好成绩是贺鑫,成绩是1:04:59.089,这一成绩位列包括国外选手在内全部选手的第12位。事实证明,中国选手、尤其是男选手和世界最优秀选手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
近几年,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轮滑协会为推动速度轮滑运动在国内的开展和普及,不断推陈出新,除了举办各个项目的锦标赛等传统常规赛事外,还在2011年推出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新型赛事--“中国速度轮滑公开系列赛”、举办规模空前的“全国轮滑工作会议”、首次构建“中国轮滑城市联盟”、第一次在中小学校推广“轮滑神州校园行”,时隔几年后,再次引进世界杯马拉松赛等等,这些举措,无疑对中国速度轮滑运动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通过本届海宁世界杯马拉松赛来看,中国选手和世界最高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国际级轮滑裁判员刘雄弼通过对比近几年中国运动员短距离成绩,认为选好材将事半功倍。他说,我国速度轮滑要缩小或者赶上世界水平,在运动员选材上需加大力度。运动员选材是运动训练的前提或初始阶段,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速度轮滑的苗子,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培养,以便成为优秀人才。
刘雄弼认为,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出现,足以证明先天成才的必然条件,他举例说,臧应璐、郭丹十三、四岁就凸显天赋;贺鑫17岁才开始学轮滑,四年后在国内300米成绩就遥遥领先;两名中学生更说明了先天的重要,袁健进18岁、李杏子14岁300米成绩几乎分别接近我国成年男女300米最好成绩。“我们一些优秀运动员淘汰率高,其原因除训练问题外,主要问题就是盲目选材。”刘雄弼说。
刘雄弼提倡科学选材的说法也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副主任邹积军的认可,科学选材是提升速度轮滑竞技水平的捷径,必须重视选材。“但目前,国内速度轮滑发展的一个现状更加让人忧虑,我们的轮滑选手面临断档。”邹积军说,“我们速度轮滑的基础人群是青少年,是中小学生,其中很多人升学到高中、大学后,就很少坚持从事这项运动了,这样的现状使得我们在轮滑推广和普及、尤其是提升轮滑竞技水平的过程中将面临困难。”
虽然速度轮滑的竞技水平提升面临很大压力,一个可喜的现象是,虽然近几年,我们在和国际高水平选手较量中,处于劣势,但选手水平稳步提高是不争的事实,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轮滑人群不是缩小,而是扩大,在今年“轮滑神州校园行”活动中,数十余所获得表彰的学校,百分之七十是中小学校。轮滑运动在学校中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无疑将增加轮滑基础的厚度,更加有利于选拔出优秀人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