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少年张博斐 讲述他和滑板的一场不散的恋爱
2011-11-02 10:57:01 来源:搜狐体育 作者:陈国镔
张博斐
张博斐与自己的滑板朋友
张博斐,这位来自嵩明的大四学生所学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需要万分冷静与缜密的专业。但他偏偏恋上了滑板——一项充满激情的运动。处于冷与 热的两极,张博斐乐在其中。14年,一段从孩童成长为青年的时间,滑板就这样陪伴着张博斐走过。一件肥大的黑色套头卫衣、一条黑色宽松牛仔裤、一块破旧的 滑板、一副堵住耳朵的蓝色耳机。第一眼看到把头压得很低的张博斐,“酷”是记者能想起的唯一形容词。这恐怕也是大多数人对滑板青年的单一认识。
张博斐转过身来,以一张带着酒窝的灿烂笑脸回应了记者的问候。他是如此健谈,以至于记者还没有把问题说完,他就讲起了他和滑板的故事。
Q:如何快速入门?
多到网上搜集资料,观察高手是如何做动作的,在练习中自己试着模仿。还要跟滑手们多交流,借鉴他们的练习经验。此外还得多思考、多总结。
Q:滑板给你带来什么改变?
滑板给了我一切,除了父母,它带给我的东西最多。如果没有滑板,我跟那些整天混在网吧、酒吧里的人没有什么两样。
Q:对滑板的评价。
滑板有自己的思想,“全世界滑手是朋友”,其魅力是自己跟自己比赛,不会跟别人较劲。坚持练滑板的人更开朗、更阳光,内心也更强大,不会轻易被困难击倒。
滑得太慢让他沮丧
1997年,10岁的张博斐看到别人滑旱冰觉得好玩,于是当他考了全班第一名后,就向爸爸提出想要旱冰鞋作为奖励。结果在商场里他却看见了一块滑板,因为当时很少见其他孩子玩这个,于是好奇之下,张博斐就把买旱冰鞋的念头抛到一旁,抱回了这块滑板。
捣鼓了一阵后,终于能把双脚踏在滑板上滑行的张博斐抱着硕大的滑板来到街头,跟穿着旱冰鞋的孩子们一起冲大街。可是,在滑板上不知道怎么转弯的他很快被其他孩子甩开距离,这让他沮丧不已。回到家后就把滑板扔到床下,从此很少顾及。
就在张博斐与滑板的关系日渐疏离的日子里,昆明滑板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4年,滑板开始进入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地。2000年,昆明滑板才起步,接触滑板的人只有7、8个,因为没有人教,大家只能互相学习,一到周五他们就聚集在拓东体育场交流。后来终于有其他滑板爱好者陆续加入,练习的地点改换到翠湖。
2002年,昆明滑板进入“第一次革命”时期,滑手急剧增加,一位叫郑伟的滑手成立了“极板”俱乐部,但不久就解散。“第二次革命”的标志是北京滑手高 洋的到来。此前,昆明滑手用的滑板99%都是国产,随着高洋滑板店在昆明的开业,滑手们也换上了450元一块的板面,有的甚至用上了全套在1400元左右 的进口板。
2003年末,邓志坚经营了一家叫做“NONE workshop”的滑板店。并举办了昆明第一届滑板比赛,滑板又一次被昆明年轻人所接受。
他总想踩着滑板飞起来
张博斐初中毕业时去广西旅行,在南宁街头,他看到有人玩滑板时将滑板紧贴着双脚随身体跳起时,他非常惊讶:滑板怎么能跳起来?
回到家,张博斐一直琢磨这个问题:是板上有吸铁吸住鞋底吗?是板上有胶吗?还是用螺丝把鞋钉在滑板上?他的答案全是错的。从此,这个问题成了他的一个心 结。后来他找出床下积满灰尘的滑板,开始模仿自己看到的动作练习,尽管一次次失败,尽管也曾受伤,但他没有放弃,直至终于能够带板跳起。
后来的整个暑假,张博斐都跟滑板一起度过。虽然能踏着滑板跳了起来,但跳得还不够高,“当时我有一个目标,想要跳得更高,享受飞起来的感觉。”但张博斐的目标并没有实现,他开始觉得,是滑板不够好而影响到自己的进步。
有一天,张博斐的爸爸给了他100块钱,并且说:“我不知道滑板这东西有什么魔法让你着迷,但难得看见你会这么努力地去做一件事,你去买块新的滑板 吧。”怀揣着100块钱,张博斐买了一块两头翘起、外形跟街头滑手玩的一模一样的滑板,他以为,这就是专业滑板了。后来,在一个网站里,他发现了一个叫 “滑板地带”的版块,他觉得在里面会有一些教他如何把滑板学得更好、跳得更高的技巧,可里面大多是各种品牌滑板的资讯,张博斐大失所望。在网站上留下一些 基本资料后就下线了。
“那个时候,我不喜欢滑板,我只想学会飞。”张博斐说。
惊喜与荣誉让他无法自拔
一个星期后,张博斐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滑板地带”的版主,想邀请张博斐参加昆明的滑板聚会。抱着学习请教的目的,他答应了。
张博斐把这事告诉了爸爸,本以为爸爸会反对他去网友聚会,哪知道他竟然问:“你知不知道最好的滑板要多少钱?”张博斐记得他在一家卖滑板和轮滑鞋的店里 看到过最贵的滑板,定价是200元。于是爸爸给了他200元。张博斐激动地跑到店里买了一块印有蜘蛛侠图案的祖帝斯滑板,还给它取名为“蜘蛛侠”。
张博斐带着“蜘蛛侠”去参加了聚会,并且认识了自己的滑板启蒙老师赵羽,从赵羽那里,张博斐终于开始慢慢了解滑板。
当时的昆明,进口滑板已很常见。沸点、AT这样的滑板公司也已经成立。滑板专卖店一般不会卖成套的滑板,而是将滑板的各个部件分开销售,滑手买回自己喜 欢的零部件后,再将它们组装成一块完整的滑板。这样的一块滑板,得花去上千块钱。赵羽用的滑板就花了1000多块。但是,赵羽的滑板看起来如此破旧,布满 划痕的板面、磨损的轮子、刮伤的桥,一点也不起眼。后来张博斐才知道,对于一名高手来说,只要两个星期,一块进口的滑板就会被滑到如此破旧的程度。
跟着赵羽等人练了半年后,张博斐参加了滑板比赛。比赛中,他竟然被安排在实力最强的A组,而且还拿了第三名。带着惊喜和荣誉,张博斐越来越喜欢滑板。他 形容自己与滑板的关系就像是谈了一场恋爱,“起初是热血沸腾,恨不得天天见面,后来结了婚,没有了开始时的激情,生活也归于平淡,但已经离不开它,否则我活不下去。”
今天要比昨天更加出色
现在的张博斐已经是昆明滑板界的高手,并且成为云南唯一一家滑板公司的代言人之一,他使用的滑板全都由这家公司赞助,但张博斐每月在玩滑板上的支出还是将近1000元。通常花费在衣服、鞋子等方面。
“相比于我开始练滑板的时候,现在的孩子条件好多了。”张博斐说,那时他想买一块滑板都难,现在的孩子不仅能轻易买到很好的进口滑板,还能通过网络、各种大小赛事、交流会学习技术、互通有无。
“很多人,包括练滑板的新人,都觉得玩滑板很酷,很容易引来路人的关注,但这不是真正的滑板,”张博斐说,“真正的滑板不仅是项运动,还是一种文化。它崇尚自由、追求自我,不会跟别人较劲,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滑得更出色,就是一种成功。”
据了解,如今在昆明,玩滑板的大约有1000多人。比大多数的省外城市都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环境和起伏的地形特点。在北方,一到下雪 的秋冬季节就无法踩着滑板滑行。而在南方,很多城市在夏季里特别炎热,在户外滑行就是一种煎熬。“未来几年,昆明会成为全国滑板重点城市。”张博斐如此相信。
滑板入门经验分享
滑板运动如今在昆明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大批青少年对滑板跃跃欲试。尽管有很多学习资源可以参考借鉴,但张博斐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做好吃苦的准备
滑板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好玩,因为它总是和辛苦、伤病联系起来。跳板这个在滑板里最基本的动作,张博斐就练了3个月。因为练滑板而留下的伤疤,布满了张博斐的四肢。左手手肘关节囊变形,他提不起重物;左脚脚踝骨裂,至今未痊愈。
“如果只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来练滑板,大多是学不会滑板的,练滑板太累太枯燥,如果意志不够坚定的话,很容易就会放弃,”张博斐说“坚持下来的人,跟初学时相比,他的思想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这是一项超越自我的运动。”
受伤后要会自救
由于没有及时把脚伤处理好而留下后遗症,至今仍让张博斐耿耿于怀。如果当时学会保护自己,他的技术可以练得更好,进步可以更快。所以他建议新人一定要在练习时把头盔、护膝、护肘全戴上。滑手们之所以不佩戴并不是他们不怕受伤,而是担心护具制约关节的活动空间,做不出动作,反而会伤得更多。
新手要学会各式各样保护自己的动作,比如腾空跃起落地时,双手要张开保持身体平衡,万一失去平衡摔倒,则要在身体着地时往前翻滚,以减轻地面对身体的撞击。新手还要懂得一些及时处理伤口的知识,平时多积累,总会有用得着的那天。
选择适合的装备
如今的滑板品牌五花八门,低至百来块钱的便宜货,高至接近两千块的高档品。选择怎样的滑板会成为令新手们头疼的问题。在张博斐看来,滑板没有好坏之分,并不 是价格越高越好用,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新手可依据自身习惯选择重量不同、板面厚度不一的滑板。等水平上升到另一个档次了,再用组装的滑板。除了滑板, 新手在玩滑板的消费主要集中在衣服鞋子上。对于勤练习的新手来说,一双一两百块的鞋子穿两三个星期就报废了。”我在家里放着十几双裂开的鞋,都还能用,舍 不得丢掉。“服装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裤子很容易被磨破,最好穿着宽松的服装,练起来动作更舒展。”
本文来自[中国急速轮滑网]www.66club.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