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johnxu

(小调查)2014怀柔轮马大赛前有无必要参加专业培训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7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baicheng 发表于 2013-11-7 08:57
何为培训?本人认为,马拉松是培训不出来的,只有靠平时刻苦的训练,随着体能的提高和技术的逐渐完善 ...

培训还是不用培训,这是因人而异的事。
举个例子,考托福用培训吗?有人说不用培训,因为经过努力很容易达到好大学入门标准100分。有人说必须培训,因为经过培训你可以用更少的时间达到100分,或者用不培训的人同样的时间比考更高的分数,让自己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7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制导雷达 发表于 2013-11-7 06:51
ZF前面应该有定冠词,如果德国政府不支持柏林马拉松轮滑组不会举办的如此井井有条,为啥北京马拉松没有轮 ...

一休老师的Northshore帖子里前天我发了一个比赛全程录像的链接,可惜是在youtube上,很多朋友都看不了。如果您有时间,请扒下来放在国内视频网站上,供大家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7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制导雷达 发表于 2013-11-6 18:37
关键是怀柔马拉松硬件、软件:比赛组织、装备现代化(比如电子计时)、政府的支持投入等远比柏林差很远,先 ...

电子计时,解决不了多跑或者少跑的问题。今年苏州WIC比赛中,享受速度就是因为数错圈少跑了一圈,很遗憾的没有完成全程比赛。
多圈的轮滑马拉松比赛数圈的问题,只能靠选手自己。比赛中裁判只会盯住第一集团,wic的比赛都会有摩托车在第一集团前面开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hnxu 于 2013-11-7 10:40 编辑
zhangbaicheng 发表于 2013-11-7 08:57
何为培训?本人认为,马拉松是培训不出来的,只有靠平时刻苦的训练,随着体能的提高和技术的逐渐完善 ...

您说的没错,要想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主要靠平时的刻苦训练。但是,对于从来没有参加过轮滑马拉松比赛的朋友来说,赛前有针对性的训练是不可缺的。国外很多网站都有针对业余爱好者的赛前8周、12周或更长的训练计划。如果有好的教练和好的训练计划,成绩可以提高。另外,训练过程也是一个交流、互助、交友的社交活动。

而且,这个赛前培训也是逐步改变我们中国轮滑爱好者的观念、习惯、行为方式。国外业余选手自费进训练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例如美国一休教授介绍的情况,还有小焦在美国的训练经历,还有这次我们在欧洲参加的几次大的轮滑活动,他们这些中老年业余玩家都参加俱乐部的正规训练。

就是20多年前我在伦敦学习期间,跟英国老房东约了一场乒乓球,他都事先花钱请教练练了好几天才跟我“比赛”的。干什么他们都喜欢使用专业服务,这种观念、做法我们可以汲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hnxu 于 2013-11-7 10:46 编辑
制导雷达 发表于 2013-11-6 18:37
关键是怀柔马拉松硬件、软件:比赛组织、装备现代化(比如电子计时)、政府的支持投入等远比柏林差很远,先 ...
如果把比赛的硬件、软件、组织等因素作为参赛的考虑,那就只好去德国柏林了,即使是有17年历史,我认为组织工作已经尽美尽善的柏林轮滑马拉松,每次赛后他们也都向每个参赛者了解对比赛的改进意见,他们认为,这个活动永远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们北京的绝大多数轮马爱好者可能去不了柏林,那我们就应该努力培育我们自己目前唯一的、全程封路、业余为主、大众参与的怀柔轮马。如果大家都因为比赛组织工作的缺陷而不参加,组织者又如何能从实践经验中不断改进比赛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呢?

我们今天所享受的所有方便、舒适的生活条件,都是前人从失败中、从缺陷中不断总结、改进的结果。作为一个真心热爱轮马、有奉献精神、原意为后人创造更好比赛条件和比赛服务的朋友,绝对不要因为组织者缺乏经验而产生的一些失误而放弃这个活动。

振兴轮马,匹夫有责!{:soso_e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烦 发表于 2013-11-7 09:46
电子计时,解决不了多跑或者少跑的问题。今年苏州WIC比赛中,享受速度就是因为数错圈少跑了一圈,很遗憾的 ...

提出这些问题的朋友可能对轮马比赛的惯例不太了解。 伦敦的轮马是在场地里,好几十圈,也是电子计时,但是,数圈的事都是参赛者自己的事,或亲戚朋友帮着数,不可能有上千个裁判给每个人数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面向业余爱好者的比赛,大部分选手们注重的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名次(没有奖金。。。),而是相对自身成绩的检验和比较。如果以比赛为契机和动力为大家提供一个有组织的训练当然非常好的事情!这枪只要是自己的,临阵磨的也是好枪。

希望大家都能玩儿的开心也玩儿的高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7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很多中老年的轮滑朋友都是希望自己的练习更加科学有效,技术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目前的培训课程都是针对儿童开展的,限制了成年人的参与。如果能以马拉松赛前训练为开始,逐渐发展为有规律有系统的针对成人的轮滑培训,一定非常有市场前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7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烦 发表于 2013-11-7 09:11
加上以后就太敏感了。反正大家都看得懂,就不用加了。

“您也没法加呀,本来汉语就没有定冠词”,汉语没有定冠词,可有定语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天收到不少问卷了。感谢大家支持。这调查结果也可以帮助怀柔轮马(HRIM)的组织者改进组织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版权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轮滑技术论坛 ( 粤ICP备11058637号 )

GMT+8, 2025-5-12 06:20 , Processed in 0.0893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