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时我确实对这些人觉得非常的无奈,作为一个教练的目的应该是本着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可现在完全成为了一个用来赚钱的工具了.还有的人就像刘(LS)师兄说的那样,师父苦心把队员带出来,到最后有些人却像白眼狼一样到最后看都不看你一眼,这样确实让人感到心灰意冷.我想说的是教练这个称呼不是每个人都配的,如果换做是我,我宁可让队员叫我"指导"也不愿意跟一些不配叫做"教练"的人有着同样的称呼,如果你的教练真的是个合格的好教练,有责任心,不计较的付出,那么最起码作为一个人来讲是不是应该讲点感情呢?因为毕竟没有他就不会有你今天的成就.我从来不轻易拜师的,而我开始说要拜LS为师父是因为我佩服他,佩服他的为人.过去滑冰的时候我只有一个师傅,我也只认那一个师父,尽管他是个老古董,并且从我滑冰开始他从来都没穿过鞋,我就只看过他滑过一次.(因为岁数太大了)我跟他是同一年离开的俱乐部,后来看到队里一些人居然看到他连招呼都不打一声,我觉得实在是太没人情味了.过去的时候自己很想当教练,但是现在发现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教练是很难的,但是本着一个人的良心必须有责任心.并且对我以前的一些看法有了本质的改变,我不在乎别的,只在乎我教过的队员怎么样,队员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拿了成绩,都是对教练的一种回报.哪怕队员没拿成绩,就是对轮滑运动的这种热爱,这种付出也是值得的,至少我对我付出的不抱怨,不后悔.</P>
< >现在要的必须是效率最高的训练方法.为什么中国的运动员练10年还不如国外的运动员在赛前1年的训练?第一是中国人的身体条件可能确实不如国外,但是我想科学的训练方法还是最主要的.新世纪的运动员应该有文化,所以说提出高效率训练方法就是为了在别的方面争取时间,毕竟人的运动生涯是有限度,不可能一辈子都滑,就算下来以后当个教练,也并不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不能让外国人笑话我们中国人除了专业之外的东西什么都不懂.我不知道这点大家是否认同.现在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当专业运动员就是因为专业运动员的出路比较少,有时候我看到一些情况,就是说可能会有发展的苗子运动员不走这条路很可惜,但是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能像国外一样训练是训练,职业是职业,那样是最好不过的了,不过我们国家的体制现状就是这样,期待有一天中国轮滑也能那样发展吧,目前为止除了研究和期待体制的变化,我们别无他法.</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