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初八,一年一度的秧歌表演如期展开,伴随着喧天的锣鼓声,15 支秧歌队分别带来了传统腰鼓、陕北大秧歌、划旱船等精彩表演,市民们早早守候在表演路段,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中,欣赏着这道经典的文化大餐。在这15 支秧歌表演队中,有一支平均年龄只有10 岁的轮滑舞龙表演队,他们将传统的舞龙表演与现代的轮滑运动相结合,新颖的表演形式让人眼前一亮,市民纷纷拿出手机和相机拍照记录。
队员们穿着轮滑鞋舞动手中的巨龙,黄、红两条巨龙时而在高空翻腾,时而在低处盘旋,动作流畅自然,引得不少市民拍手叫好。“今年的表演与去年有所不同。节目花样少了,但参加表演的人数多了。秉着节俭的宗旨,参加表演的队员们没有重新购置统一的表演服,而是各自穿了训练服,也没有继续邀请‘外援’进行花样轮滑表演。”负责儿童滑轮舞龙队的教练王少武告诉记者,“今年的舞龙表演虽然节目内容少了,但是精彩程度并没有打折。”
“孩子们滑行舞动的速度都很快,我手心都出汗了,生怕他们摔倒。”市民张建华带着6 岁的儿子挤在人群中,从头到尾观看了孩子们的表演,他告诉记者,去年儿子第一次看到轮滑舞龙表演后十分兴奋,得知今年还有这个表演队,大年初八一早就央求带他来看。“轮滑表演很精彩,看完他们的表演,我也想去学轮滑了,感受一下速度与激情。”6 岁的小张小朋友瞪着圆圆的大眼睛,认真地说,眼神里充满憧憬与羡慕。
轮滑舞龙让传统的舞龙节目更有姿态,也让市民在舞龙表演中感受到轮滑的魅力,是轮滑队员最大的心愿。2013 年5 月,神木轮滑队一行10 人到秦皇岛参加全国少年儿童速度轮滑公开赛。在现场,他们观看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队员带来的形式多样的表演节目,其中一个轮滑舞龙的节目给当时带队的少儿体校校长张德华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想,舞龙是每年春节家乡秧歌表演的必演节目,而轮滑又是近年来神木青少年青睐的一项体育运动,要是把这个节目带回家乡,能在正月出秧歌的时候表演,也算对传统秧歌形式的一次创新吧。
张德华随即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轮滑教练王少武,俩人一拍即合,打算将轮滑舞龙的节目呈现在2014 年的春节秧歌表演中,比赛结束俩人便着手前期的准备工作,买服装、订道具、选歌曲、确定表演动作,“轮滑舞龙表演一方面是对传统舞龙表演的一种创新传承,另一方面也能展示轮滑的魅力,普及这项运动。”但对于第一次接手轮滑舞龙的王少武来说,要做好这项工作具有极大挑战,“轮滑是我的专业,舞龙却很外行。”为了做好轮滑舞龙的首秀,王少武在网上找舞龙视频,学习舞龙表演的动作要领。然而,视频中的舞龙动作对穿轮滑鞋的孩子们来说,很多高难度动作都无法展示,只能根据孩子们的能力做相应调整。“轮滑基础好、年龄相对大、个头高的孩子舞龙头,个子小的舞龙尾,这样才能配合起来做翻腾动作。”
15 岁的王一博是轮滑队的老队员,当接到舞龙的通知时,王一博还是倒吸了一口气,“穿着轮滑鞋舞龙,觉得好难啊。”王一博告诉记者,训练了一天,觉得并没有想象中难,而且很有意思,大家的积极性一下提高了很多。“舞龙是一项集体活动,龙头、龙身、龙尾要相互配合,多沟通才能表现得更加生动灵活。”今年是王一博第二次参加表演,负责舞龙头的他已经有了自己的舞龙心得,不时地指导其他小队员。
家长的支持,队员的配合让教练信心满满,而最令教练头疼的是没有合适的场地,不管是平时的训练还是秧歌表演训练,场地问题让王少武压力很大。“轮滑训练的场地一是要宽敞,二是地面要光滑,利用广场的场地,冬天人少还行,夏天训练就特别难展开。”王少武说,第一年参加秧歌表演,争取到第一小学的操场进行训练,但今年没有争取到合适的场地,队员们的组合训练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神木的轮滑氛围很好,百分之六十的孩子都有轮滑鞋,现在轮滑运动发展很快,如果有合适的场地,可以让更多的青少年在轮滑运动中有所发展,让他们得到专业的指导和训练。”
神木报记者 王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