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91|回复: 9

BBC揭锻炼的真相:结果颠覆我们的"常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8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inlineroll一休 于 2016-10-18 23:35 编辑

转自:http://www.backchina.com/news/2016/10/18/454020.html
(只能转文字,图及视频转不了)


BBC揭锻炼的真相:结果颠覆我们的"常识"!(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BBC虽然一直秉承着黑中国的传统,但他们的纪录片拍的确实很牛掰,而其中的一部纪录片在推出之后就在健身圈引起不小轰动——锻炼的真相!

  这部纪录片颠覆了人们对运动的很多“常识”,主持人Mike通过亲身参与运动实验的方式,揭示了健身中的几个最常遇到的问题:

  1、慢跑、快走等低强度运动,虽然对我们的健康有益,但是其能量消耗却很低,低的令人发指。
  2、看上去瘦的人,不一定“瘦”,他们的内脏脂肪可能更多,身体的健康问题也许比胖子更为严重。
  3、短时间高强度锻炼,效果堪比长时间的温和锻炼。

  下面我们就来图解这部洗脑式的纪录片,看看你到底锻炼对了没!

  带着疑虑,Mike开始了他的第一个实验:长时间低强度运动到底能消耗人体多少热量。

  带着阻氧面罩,主持人进行了一个小时的慢跑,时速在10公里左右,虽然不快,但是还是让他比较疲惫。

  
  旁边的体育科学家分析了他的能量消耗后发现,Mike在这一个小时中的热量消耗为16大卡/分钟,也就是说这一个小时慢跑下来,他只消耗了960大卡热量,结果不尽人意!

  跑完后,Mike随手拿起了一杯咖啡、一块松饼和一根香蕉这三款零食来犒劳自己,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三种食物的总热量高达880大卡,要消耗掉这些热量起码要跑55分钟。更重要的是,研究证明,运动后大多数人会倾向于吃更多食物,等于白跑了!

  看来,慢跑、快步走等低强度有氧运动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强力”!

  既然对减肥的效果并不大,那我们是不是就不要跑步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低强度运动对健康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就有了第二个实验。

  Mike被邀请去吃英式传统早餐,大概就是这样的:

  分量虽小,但热量却不低,这份早餐的脂肪含量相当于普通人一天的脂肪摄入量。

  吃完这顿早餐4个小时之后,Mike来到格拉斯哥大学运动医学实验室进行了抽血化验

  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这顿早饭让他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增加了一倍。

  跟吃早餐前的血液样本一做对比,就能很明显看出右边试管里的脂肪层更厚。

  而更危险的是,这种脂肪很容易形成血管脂肪壁,进而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同时,这种脂肪也是内脏脂肪的主要来源,内脏脂肪是指隐藏在我们肝脏、肾脏、脾脏等内脏周围的脂肪。

  Mike随后来到医院进行了磁共振扫描,然后被吓到了,白色的部分都是体内的脂肪。

  也就是说他的体型虽然不胖,但内脏脂肪却很多,是那种外瘦内肥类型的。

  为了探究低强度运动与血液中脂肪的关系,Mike又做了另外一个尝试,就是进行90分钟的“散步”。

  然后再来一顿同样的油腻腻的早餐

  同样进行血液化验,可结果却让他吃惊。

  前一晚90分钟的散步,让他第二天饱食一顿早餐后的血液脂肪含量相比上次餐后减少了三分之一。

  这是因为,运动能在人体内激发一种酶,在消耗脂肪的同时,也在阻止摄入的脂肪进入血液,从而降低血脂。

  然而不是每个人每天都能进行90分钟的散步,那么有没有什么方式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这种效果呢?

  Mike接着又进行了第三场实验: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

  Mike以自己的极限速度骑单车20秒,短暂休息后继续,每次三组,每周做三次训练。实验证明,这种锻炼方式所能带来的健康益处,等同于在每周在健身房中锻炼两到三个小时。

  这种锻炼方法的原理在于,高强度运动能分解肌肉的糖原储备,而这正是血糖的储存方式。这会让肌肉向血液发出信号,“我需要更多的糖”,并从血液中取走糖分。更重要的是,散步或慢跑只能调动20%-30%的肌肉组织,而这种方式则能调动70%-80%,启动了大量的协调机制。

  然而,以上所说的训练方法却有一个前提,即不能久坐,这就是Mike参加的第四个实验:平时静坐工作,晚上集中时间锻炼的他,将和一位每天需要不停走动6个小时的餐厅服务员进行对比。
  在我们的印象中,走路算不上健身运动,而平时工作,晚上按时去健身房锻炼会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减脂效果,但是结果却令人惊讶!

  下图上部分是那位没有固定健身习惯,但是平时较为活跃的女餐厅服务员,下部分则是平时静坐工作,每周按时健身的主持人。仅活动量这块,女服务员就比男主持人多消耗了500大卡。

  运动医学家最后表示,平时久坐少动,即使定期健身也于事无补。久坐是最常见的健康杀手。

  这几项实验告诉我们几个健身原理:

  低强度有氧运动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想象中的减脂效果。健康减脂需要我们结合无氧运动提高我们集体的代谢能力和有氧运动提高我们的整体消耗。

  很多不运动的人看起来不胖,但是内脏脂肪含量很高。这些内脏脂肪对我们身体有更大的危害。为了赶走这些多余的内脏脂肪,尽管不胖,也需要运动起来。

  减肥首先需要一个积极活动的生活态度,其次才是健身房里健身。当你提高平时日常生活中的活动量,比如多走路、多站着,而不是静坐少动,你的能量消耗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下面再给大家推荐一套

  高强度减脂Tabata练习

  每个动作20秒

  动作间休息10秒

  8个动作为一组

  每次做四组

  让你大汗淋漓全身酸爽

  波比跳
  跳起箭步蹲
  登山者
  俯卧撑
  卷腹
  开合跳
  高抬腿
  俄罗斯转体
  
  其实减肥不是我们健身的最终目标,拥有一份积极的锻炼热忱,回归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身的本质。
发表于 2016-10-19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休教授,轮滑是不是应该用最大力气猛滑30秒停10秒再猛滑30秒,这样锻炼效果要好些。是不是比匀速轮滑效果要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9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可以看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9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我们过去好多的“常识”是错误的,有许多习惯性的方式得认真改变一下!感谢一休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9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会罗马尼亚蹲起,一休教授提到的‘波比跳’和‘俄罗斯转身’哪位朋友会做?在训练中,咱们能不能也发明一些动作呢?也起个有代表性的名字,比如:北京蹲起,通州屈伸,七哥跑,徐老师跳,红枫冲刺,等等,呵呵。

点评

七哥,一休老师说的这些个名词,我们在健身房里常见到有人在做,下次活动做给您看啊~~  发表于 2016-10-19 1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9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nlineroll一休 于 2016-10-19 21:31 编辑
学礼 发表于 2016-10-19 09:24
一休教授,轮滑是不是应该用最大力气猛滑30秒停10秒再猛滑30秒,这样锻炼效果要好些。是不是比匀速轮滑效果 ...

学礼,运动员训练中,这叫间隙训练(Interval),是很有效的。慢滑也需要,用于训练中的休息,间隙训练可以同时提高耐力及速度。

点评

明白了,今后多进行一些间隙性训练提高耐力和速度。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0 10:35
间隙训练我在滑B2T之前尝试过几次,感觉很有效!  发表于 2016-10-19 2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9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口外人 于 2016-10-19 22:47 编辑

从文章中第一次了解了肥胖的两种类型,内脏肥胖,体型肥胖。好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内脏肥胖。体检时经常能听到脂肪肝,但没听到内脏肥胖的说法。更没有检查内脏肥胖的项目。内脏肥胖更隐密,危害更大。高强度的运动优于有氧运动的锻炼效果,大部分中老年群体不适应了。有人为减肥坚持每天长跑,三个月后体重一斤也没减少,得出运动减不了肥的结论。用文章中讲的理论解释是运动的强度不够。看来想达到健身、减肥理想的效果,必须讲科学。我周围许多中老年人喜欢练太极,太极的特点是动作缓、慢,运动强度明显的不大,看来太极的运动效果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的体检中有检查内脏肥胖的项目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0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inlineroll一休 发表于 2016-10-19 21:29
学礼,运动员训练中,这叫间隙训练(Interval),是很有效的。慢滑也需要,用于训练中的休息,间隙训练可以 ...

明白了,今后多进行一些间隙性训练提高耐力和速度。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版权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轮滑技术论坛 ( 粤ICP备11058637号 )

GMT+8, 2024-4-19 14:41 , Processed in 0.1216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