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受到的是西方教育,从小被要求脚踏实地,严谨地对待工作;而她身上的东方血统,使她拥有坚毅的个性与泰然自若的处世哲学,也使得她下决心通过自己的成功故事,激励全世界的人们。 26岁时,她决定暂时搁置一下她的花样滑冰事业———至少目前搁置下来———去迎接崭新的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是她在美国丹佛大学未完成的学业;其二,则是参与国际外交工作。 前者是她自己挑选的道路,后者是别人放在她面前的选择,而她欣然接受了。 她一直想要上大学,可是作为一个花样滑冰运动员,她的比赛竞争压力非常大,这使得当大多数年轻人在18岁左右上大学时,她不得不推迟入学。直到1999年,19岁的她才入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当时,她仍然在花滑世界的巅峰。想要学业事业两不误,这当然非常困难,但她仍然得到了足够的学分,在2006年秋天转学到丹佛大学,她可以从大二开始读起。 她也一直想要为她的国家尽绵薄之力,在2006年参加美国国务卿赖斯(前花滑运动员)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宴会时,她曾经表达过这个意思。几周后,赖斯给她打来了电话:“你愿意成为美国的第一个公共外交大使,将你的成功故事与全世界分享吗?”她回答说:“我愿意。” 你也许会把这说成是关颖珊的“后滑冰”生活,但她个人并不喜欢这种说法。事实上,她还没有退出奥运级别的花滑赛事。 她的成功信条 “她好nice,好有自信!我好欣赏她的坚持。”有幸被选中与自己的偶像关颖珊一起分享交流的香港学生梁嘉敏难以掩饰自己的兴奋。24日,关颖珊第一次以美国公共外交大使的身份访问香港。身着黑色套装、长发披肩的她与冰场上的美皇后相比,明显增添了几分职业女性的专业与妩媚。不过,她灿烂的笑容始终没变。 她的父母是香港移民,她可以说流利的广东话;在家里,父母叫她珊;翻开她的药柜,甚至可以发现满满一柜的中药,那是加州一位医生为她配的。这位在美国土生土长的美国女性,她不仅要出访中国———在今后,只要学业允许,她还将作为公共外交大使走遍全球———但可以想见,在踏上她父母的故土时,她是最激动的。“自打1996年以后,我就再没去过北京。所有人都对我说,在这十年里,那里的变化非常大。”关颖珊在临行前说。 香港是关颖珊此行的第三站。此前,1月18日,她参观了北京农民工子弟学校,与300多名师生交谈时,她以自己的经历来勉励同学们:“当我还是一名运动员的时候,每天早上都要早早起床训练,即使身上有伤也要坚持。现在我在丹佛大学读书,有很多功课,要写很多论文,有时候真想多睡一会儿,可是一想到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只有不停努力。”22日,她来到父亲的出生地广州,在天河区昌乐小学参观时,她兴致勃勃地给孩子们讲起了《农夫和他的孩子们》的寓言故事,“不可能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大家一定要记住,只有勤奋才能有所收获”。在香港,关颖珊与300多名香港青少年分享她的经历时说:“认真努力工作,表现真实自我,享受精彩人生。” 这是关颖珊的座右铭,也是她成功的信条。
关颖珊的后滑冰生活
认真努力工作 她热爱比赛,当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赛结果和奖牌颜色上时,她关注的却是过程。
对于一些仅仅知道关颖珊的成绩纪录的人来说,他们也许了解她曾九次获得美国花样滑冰冠军、五次获得世界冠军,夺得两面奥运会奖牌,也因此,他们可能会把她当做美国梦的代表。她的父母移民到美国后,工作不辞辛劳。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在加州出生,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学习滑冰,而且迅速展现出了她在这方面的天赋。在12岁那年,她就参加了成人级别的比赛———那是一项奥运会资格赛。 之后,她的生活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滑冰场上上演的童话。作为替补队员,关颖珊入选1994年的美国花滑队,而且差一点就有机会踏足赛场。1995年,她在伯明翰世锦赛中一举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 接下来的一年就完全不同了。1996年,她参加了在加拿大埃德蒙顿举行的世锦赛,对手包括中国的奥运会铜牌得主(也是1995年世界冠军)陈露。陈露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中,做出了一段美妙的表演,跳出了六个三连跳。比陈露小4岁的关颖珊随后出场,在堪称完美的演出中,她竟然跳了七个三连跳。就这样,关颖珊戴上了世界冠军的后冠。在其后的职业生涯里,她又取得了四次世界冠军,成为美国历史上战绩最辉煌的花滑选手。 但在总结关颖珊的传奇时,人们总会想到这两点:在奥运会上不得志,而在寻找她生活的道路时,她却有着超乎常人的达观与淡定。 所有人都知道她在奥运会上遭受挫败的经历。1998年赛季,她达到了事业的最高峰,她编排了一组令人过目不忘的新节目,并在那年的美国锦标赛上,战胜了刚刚蹿红的年轻选手塔拉·利平斯基。 长野冬奥会开始前,媒体几乎已经把这块奥运金牌挂在了她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