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鹰的鞋壳是仿旋二的,开模具时把脚掌部位搞得太肥了,穿上以后无一例外偏外刃。
说实话,旋二的鞋壳我一直不满意,因为鞋壳的外侧开的太大,鞋身太肥,如果内套做的不好,或者不够厚,脚就在鞋子里面晃动,不好发力, 就是有人会感觉不包脚。 但是仿造旋二鞋壳的人也是没有脑子,现在世面上出现至少5款仿旋二的鞋壳,“各有各精彩”,但通病是把鞋壳仿的比旋二还肥,做工比旋二还差,把旋二的缺点发扬光大,而优点却丢失了..... 前几天和一个从事开发轮滑鞋10多年,在台资工厂做了好多年设计主任的朋友谈起轮滑鞋开发的一些事情,他说了一段话真让人深思:“国内做鞋子是从外表仿制开始,国外设计鞋子是做内部脚模做起。” 这说明什么呢?一双合适的轮滑鞋,最关注的应该是什么?你能告诉大家吗? 旋二的鞋款,外型确实是以04款RB为原型的开发,但除了外型有点像,也做了多项改进,比如: - 鞋壳加肥是因为有人反映RB的鞋子比较窄,东方人会感觉夹脚;
- 鞋底上加上铁片,以增加鞋底的坚固性,是因为原型鞋底强度不够,容易变形,有些人会做一些垫片来加强鞋底的强度;
- 旋二的开发是以FSK和平花通同性,考虑到玩家以后更换不同架子做不同尝试的通用性,所以设计成一道滑槽,只要你高兴,把4×100的195架子装上去,他就是一双刷街鞋子、速滑练习鞋;换上坚硬的刀架,你可以去玩FSK;换上原配的香蕉轮刀架,他就是一双平花鞋了;
- 刀架改短是考虑到平花的特点,短刀架好做动作,这架子可是当时世界上最短的一副架子(239mm和227,上80/76,76/72);
- 香蕉轮结构,算是首创了,因为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一双鞋子是采用香蕉轮作为成品鞋生产的,记得这个设计意念是还是04年上海体育展时,XFOX和妖月等人提出的.
- .......
还有其他改进限于主题就不一一细说了,如果有机会把旋二的发展过程写下来,还是蛮有意思,也许对于今后轮滑鞋的开发会有点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