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ohnxu 于 2023-6-13 15:48 编辑
2021年7月淄博孝妇河轮滑马拉松参赛小结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2020年全球的轮滑马拉松赛都按下了暂停键,只有历史悠久的北美最大规模的美国北岸轮滑马拉松赛以虚拟方式进行了比赛。
2021年轮滑马拉松赛开始在欧美复苏,不知道是疫情得到了控制还是大家憋得实在难受,我陆续收到了德国柏林、法国巴黎、瑞士、美国北岸等世界重要轮滑马拉松赛的报名通知,可是,我除了心里痒痒,也只有干着急,看来,几年之内是不可能出国参赛了。
就在这举目无赛,万般无奈之际,天津武清领军轮滑俱乐部的小孟转发了一个比赛通知,让我们大家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起来。2021年7月24日山东淄博孝妇河湿地公园有一场轮滑马拉松赛!一看这个比赛通知,令人兴奋,我记得这是中国第一次在轮马比赛通知中明确提出对参赛选手“三不限”:不限国籍、不限性别、不限年龄!尤其不限年龄!中国以往的轮滑马拉松赛(我说的是真正的42公里的马拉松,而不是5公里、8公里哄孩子,凑热闹的所谓“迷你”马拉松)基本都给中老年爱好者判了死刑,剥夺了参赛权。其实,目前中国全程轮滑马拉松的爱好者们主要还是中老年人群。
“三不限”让我们眼前一亮,精神振奋。还在北京的朋友们酝酿如何组队之时,我迫不急待先以“个人参赛者”报了名。这个比赛的网上报名系统也非常好用,比欧美一些传统、大型轮滑马拉松比赛的报名系统还好用,尤其在组队报名方面,很适合中国的特点-团体参赛。
很快,原北京刷盟骨灰、年青、热心、技术高超的滑友刘明组建了有老、中、青、少(遗憾就是没有女队员)25人组成的“中国老兵队”,参加本届赛事。队员来自散落在北京各个轮滑团队的轮马爱好者,还有来自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朋友。出色的组织工作使得中国老兵队获得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我们都特别佩服山东淄博组织者的勇气、魄力、担当!一个多月前(五月),刚刚发生了甘肃白银越野马拉松跑冻死20多人的事件,此事件后,我们都估计短期内没有人敢组织轮马这种危险赛事了,就是举办的话,也一定把老年朋友拒之门外。但是,我们都没有想到,山东淄博市没有因噎废食,敢于组织一场“三不限”的全国性轮滑马拉松赛事,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山东好汉真不是吹的!
虽然世界范围内轮滑马拉松比赛都按了暂停键,但是,这两年我们的训练没有停,尤其2020年春天风姐发现了北京最好的轮滑马拉松训练路线-延庆3.9赛道后,我们更是乐此不疲,几乎每周二都去延庆滑一个全程马拉松,尤其王导和我的编队配合,堪称炉火纯青、水乳交融、形影不离。还有不少新朋友石来运转、小白、海明等也在北京的各个地方,中了邪一样练习轮滑马拉松。
可是,就在临近比赛的前两周,北京多雨水天气,我们中断了延庆3.9的训练,对于将要参加的比赛,也只好以逸待劳了。
2021年7月22日,中国老兵队的第一批队员何大侠(北京中老年轮滑、滑冰第一高手)、老彭(71岁,我队年龄最长者,可能也是所有参赛者中最长者)、老郝(两次轮滑摔伤骨头打钢钉,现在还有肩部钢钉未拆)、谢苏京(多次在国内轮滑、滑冰比赛夺得好成绩)、樊小尊、海明(北京工作,老家淄博,人生第一次参加轮滑马拉松赛)、刘明(我们2008年就一起参加苏州世界杯轮滑马拉松赛,取得国家三级运动员证书)、王导(经常一起延庆训练,每年一起100公里滑天津,多次一起参加国内轮马比赛)和我兵分三路,从北京出发,在淄博汇合。
下午四点我们迫不及待去试滑赛道。在赛场又遇到了两次一起参加“行云流水环太湖”轮滑活动的朋友来自上海的赵红波,这小伙子技术、体力超群,多次夺得轮滑马拉松全国比赛的冠军。还遇到了参加国内轮滑马拉松赛事最多的来自内蒙的老郝,就在一周前我们还在北京的鸟巢公路上一起训练过。前几年他参加了国内几乎所有轮滑马拉松赛。
这条赛道路面真是太细腻了,路面宽度5-20米,有15个拐弯(正反弯都有),有两座拱形桥和两处上下坡,一共四个坡。赛道沿着淄博的“母亲河”-孝妇河蜿蜒曲折,一路串起几个广场和一个带U 型池的小轮滑场。见到这么好的路面大家非常兴奋,何大侠领滑,大家低头猛追,一圈下来13公里。咦,怎么组委会说是10公里,我们滑了13公里?用我们的轨迹跟组委会发布的赛道图一对照,原来我们滑错了路,都滑出公园,滑到公路上了。第二圈修正路线,如果沿着赛道内侧滑,每圈下来不到10公里,如果沿中线或外侧滑,可能是组委会说的10.5公里。
2021年7月23日,按照明天比赛的时间,我们早八点再次来到赛场,再一次熟悉赛道,熟悉了赛道,比赛中就会觉得路短好滑,个人体会,熟路不远。
训练结束后,大家拍了很多精彩的照片。全国冠军赵红波还给我们这些轮马的“无名之辈”买来西瓜解暑,这小孩儿太好了。去年和今春我们一起环太湖300公里轮滑时,他一路跑前跑后,充当总指挥上海小马哥的“传令兵”,每天比我们多滑十几、几十公里。他还一路背着从老家带来的核桃给大家分享,沿途遇到水果摊还买了很多橘子背着,中间休息时给大家吃。可能是看我年龄大吧,还几次要帮我背包。
下午队长刘明和助理王导去8公里以外的组委会报到。中国的轮马比赛领队真是太辛苦了,报名时需要提交所有队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免责声明、保险单、缴费凭证、健康码复印件等很多文件。而且,报到现场只能领到队员的参赛号码,晚上7点半还要去另一个地方开领队会,领取计时芯片,而固定号码布用的安全别针则要到比赛当天在检录区领取。您看看,领取号码布、计时芯片、别针这三样东西,要分别在三个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领取,是不是很麻烦?而且比赛前夜是最需要好好休息,提前睡觉的时候,可是,还要开领队会,会后领队再向队员传达比赛要求,发号码、发芯片……,一折腾就夜里十一、二点了。
可能是两年没参赛了,夜里还有点小兴奋,一夜就睡了不到4小时,凌晨2点醒了以后就没有再睡着,一直迷迷糊糊的。6点起床,吃了一小桶日本海鲜方便面(昨天跟刘明一起去开领队会,回来超市的牛奶都卖光了),两个小面包,喝了一小瓶水,然后带上一罐红牛、两个士力架、楼下买了两个红豆包,搭刘明的车来到比赛出发点。
在这里遇到了早晨刚刚从北京赶到赛场的退役侦察兵刘刚,他腿上还有大片的伤,这次带伤参赛。还有上海的小马哥,著名的“行云流水300公里环太湖轮滑”活动(每年春秋两次)的创立者兼每次活动的首席志愿者。昨天在领队会上,小马哥向我透露了一个新的活动设想,国庆期间组织从上海一大会址滑到南湖的120公里轮滑活动,纪念建党百年。这次淄博轮滑马拉松赛的口号也是“轮声向党,滑庆百年“,轮滑向党庆百年!有意义!
去年一起滑太湖的朋友,黑龙江轮协主席、年轻时的速度滑冰全国冠军孙老师也来参赛,见到他,我就想起国际轮滑运动协会大师赛(Master)组委会主席,意大利的兰迪先生,国际轮滑马拉松大赛的赛场,常常见到他身穿速滑服上场比赛,下场换上西装给获奖运动员颁奖。由这样的专业人士来办轮滑马拉松赛,赛事才能健康发展。
一起滑太湖的朋友,德州的国强(退役坦克兵)也来参赛,还有树生,专程从德州赶来给我们拍照、录像,还有一位同滑太湖的德州朋友,我忘了他的名字,太感谢这些朋友了。为什么我们如此着迷于这种全国性的轮滑马拉松比赛?就是珍惜这种老友重逢、结识新友的机会和氛围。
在出发点我与将要参加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轮滑赛名单中的一号,也是中国老兵队的年轻成员王兴东合影留念,淄博全程轮滑马拉松赛不分年龄组,能跟年轻人同场比赛也是荣幸之至。
赛前王导、海明、老彭、刘明、老郝等我们商议了全程编队滑的战术,确保时速不低于23公里,在2小时关门时间内完成比赛。在出发线还有一个德州小孩儿因病滑不快,也申请加入了我们编队。天津武清的小孟也愿意牺牲自己的速度、名次,加入我们编队,为我们领滑。感谢小孟!
比赛开始前我到卫生间把上衣用水湿透,比赛时穿在身上很凉爽,我吃了一个士力架,喝了一罐红牛和半瓶水,再带了一瓶水,这样比赛中就不用在补给站要水了。补给站是轮马比赛的危险地段,因为有人会突然横向插过来取水,高速滑行中取水也比较危险,还有人会把水洒在地上,踩上很危险,还有的接不住,水瓶或水杯掉到地上......这些都是危险因素。因此,国外42公里轮滑马拉松赛一般途中不设补给站,顶多设一个紧急补水站。这次淄博比赛10公里一圈的赛道安排了4个补给站,好在参赛人员不算多,赛道不拥挤,如果人多的话,这么多补水站太危险。
可能组委会接受了甘肃白银教训,不能把赛手热死。八点比赛开始,随着裁判的倒计时和鸣笛,出发点还燃放了灿烂的焰火,如果是黄昏比赛,这焰火一定更漂亮,让我想起了2019年4月我跟老王在德国吕波纳尔参加的比赛。
为了安全,让出发时我们躲着那些生猛的小孩儿,让他们先跑,我们最后出发。第一圈基本是王导为主领滑,我们商议的战术以2小时以内完赛为目标,所以第一圈不要太快,保持时速22-23就行,半程以后,如果有体力再提高速度。可是,王导一下就把速度带到29!可能是第一圈不累吧,还能跟着,我在第三的位置,大喊让王导控制速度,因为我怕第一次参赛的海明跟不上。王导说海明在前面呢,于是继续保持时速28-29公里。途中上海小马哥也加入了我们编队。300公里滑太湖时,我都在小马哥的编队里,小马哥总是连续40公里一路领滑,前几天他刚刚和常州女将小鱼、上海赵红波三人用一天时间环太湖滑了一圈,过去我们都是要滑三天的呀!
出发后2.5公里是一个小下坡反弯接着一个铁路涵洞,算是比较危险的路段,涵洞路面上有点水,滑到这里我听见前面有人喊“小心有水!“,在这种危险路段编队滑时,不能跟得太紧,以便处理紧急情况。当我发现路面有水时跟着前面队员向右闪了一步,突然觉得后面的人踢到我一只脚的轮子,身体失去平衡,我下意识地来回晃动身体调整重心,就在即将摔倒的那一刻,终于找回了重心,稳住没有摔倒。但是跟在我后面的老彭摔倒受伤了。老彭最后还是坚持继续比赛,滑完了半程。在以往比赛中,我有两次摔倒的经历。一次是2013年5月在韩国仁川世界杯轮滑马拉松比赛,在20公里的时候,我跟在一个小孩后面,小孩摔倒后把我绊倒。另一次是2017年10月巴黎轮滑马拉松最后几公里过一个隧道时(就是英国王妃戴安娜遇害的隧道),一个从后面超越的人把我踢倒。就在这次比赛前一个多月在延庆编队跟滑训练时,我由于跟得太紧也摔倒受伤,以后我就戴上硬护膝了,这样才敢参加比赛,因为比赛中总比平时训练卖力,滑得越快可能危险也越大,还有就是年纪越来越大,安全还是第一要素。
第一圈10公里滑得稍微有点累,第二圈前几公里降速休息了一下。后来刘明也加入了我们编队,他第一圈跟在年轻高手第一梯队中,终因这几年没有训练掉了队。刘明的加入,使得我们编队的力量更强大,我们有两个年轻高手小孟和刘明,有长刷高手上海小马哥,还有一领就不愿意下去的王导,这几个人基本轮流领滑,也有几个人途中加入了我们的编队。刘明说我们很快就能追上前面那些孤军奋战自己滑的,从第二圈后半程开始,我们不断追上前面年轻的散兵游勇,集体力量就是大呀。我们的编队穿着同样的队服,滑得特别整齐,路边围观的观众不时爆发出掌声、喝彩声。快到主席台前时,我们特意把步伐调整得更整齐,领滑喊着“左、右、左……...“,我们步调一致,通过主席台时,大家向台上嘉宾挥手致意,感谢他们勇敢地举办这个比赛。
第三圈开始出现情况,两个脚跟内侧磨得非常痛,估计肯定是磨破了,尤其上坡时和转弯时,更是痛得难忍。我后悔这次穿的3X125,何大侠、郝师傅还有几个朋友知道赛道弯多,都穿的4X110,(赛后知道他们也磨破了脚,就连以前所有比赛都没磨破脚的小谢,这次也第一次磨破了脚)。我尽量调整姿势,避免磨脚。第三圈是整个比赛最困难的阶段,天气很热,只好用水浇头降温。虽然没觉得太累,但是脚痛还真有点难忍。在一个上坡路段我的轮子也踢到小孟的轮子上,我又差点摔倒,万幸没倒。
第四圈是最后一圈,我们原来的计划是,这圈就不编队滑了,谁能滑多快就滑多快,去争取自己的好名次。可是大家还是愿意编队滑,于是我们商议,还是编队轮流领滑,最后1公里谁也不许超越领滑,大家一起过终点线。于是、小马哥、刘明、小孟、王导、郝师傅、我都轮流领滑。问题是我一领速度就降到了24-25公里,小孟一领就把速度带得太快,所以我俩还是少领。有几个“编外“人员也一直跟在我们的编队中,从不领滑,反正我们都进不了前10名,也没必要计较。离终点还有约4-5公里时,我们追上了我们队的高手小樊(比赛中间踩到广场水磨石地面的沥青缝摔倒受伤,所以落到后面)、内蒙的老郝,于是组成了新的编队。就在最后1公里时,我们编队中的”编外人员“突然发起冲刺,我们也只好冲了。小孟稍一发力就超过了他们,第一个冲过终点,刘明、王导、小樊、我、内蒙郝师傅,队友老郝、小马哥等依次在观众的喝彩声中通过了终点,我没有忘记按照柏林轮滑马拉松《参赛手册》上说的,通过终点时要双手高举,因为有摄影设备为每个运动员拍照(赛后可以花几欧元买这个照片和四段几十秒的比赛途中的录像)。淄博轮马虽然没有这项服务,但是,我们的德州朋友树生一大早专程从德州赶来给我们在终点摄影拍照!
不一会儿,海明也到了终点!1小时40分钟,穿着高帮休闲鞋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轮滑马拉松赛!由于我在终点忘了按手表,手表显示1小时32分完赛,时速25.56公里。没有感觉太累,只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仿佛一身汗水带走了身体里的所有毒素,激情杀死了体内的所有癌细胞,融化了血管里的所有血栓,免疫力也空前增强,足以对付新冠病毒,肩疼背痛等所有身体不适的感觉都已消失……哈哈!
最后拿到组委会的官方正式成绩是1小时31分7秒。这次淄博的比赛打破了我自己12年前(2008年7月)在苏州世界杯轮滑马拉松赛上创造的1小时40分的最好成绩。尽管老了12岁,体能会有所下降,但是技术有了提高,经验有了积累,装备有了更新(100换成了125)。最重要的是这次比赛跟我参加过的国内外二十几场比赛不同,这次我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编队,我始终滑在朋友们组成的编队中,集体的力量终归大于个人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