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26|回复: 12

[技术专题] 新技术是影响速度轮滑成绩的重要的因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5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在前面:
    在《读者》上看了一篇文章,从而了联想到现在的速度轮滑比赛成绩也在不断提高,这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的不断完善,滑行技术的不断改良分不开的。追求设备的精良只要经济能力许可,很容易达到,而滑行技术动作(姿势)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善的。速度轮滑从双排轮的设备逐渐过渡到单排轮,轮子的直径也不断增大,随着设备形态和性能的变迁,技术动作也日臻完美、实用,类似速度滑冰的传统滑法逐步演变到现在的双推技术,类似二推的一推技术,也经历了有漫长的岁月。
    在这里再次提请大家注意,速度轮滑的姿势、技术动作也会最终决定你的成绩。
现将《读者》的文章《运动姿势改写世界纪录》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都能关注速度轮滑技术,多花一点时间研究、实践速度轮滑的姿势(技术动作),创造更好的成绩。


运动姿势改写世界纪录



    在以往的传统体育训练当中,经验主义大行其道,而当先进的仪器和观念进入体育领域之后,整个局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除了刻苦的训练之外,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成为提高运动员成绩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运动姿势的改进与世界纪录的微妙关系。  
    每一项运动都有具有自身显著特点的运动姿势,这里面包含着人体动力学、生物力学、运动仿生学等多种学科的深奥理论。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常常会认为某项运动的成绩已经达到极限,不可能再被超越了。这种观点显然有悖于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和精神。其实,有时候所谓极限的突破,可能仅仅是因为改变了一下运动姿势,所以您可千万别小看了运动姿势这个细节。
  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上,大部分参赛选手当时都是采用传统的站立姿势起跑,而美国选手伯克却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起跑姿势,那就是在脚前挖两个小坑,双手手心向下按在地上,然后两腿前后分开,臀部高高抬起。当时,伯克的这个姿势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大笑。不过笑到最后的却是伯克,而不是那些无知的嘲笑者。正是凭借这种当时被看成是怪异的起跑姿势,伯克成为起跑线上反应最快的一个,最终以12秒的成绩夺得了冠军。其实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种姿势就是具有充分科学依据的蹲踞式起跑的雏形,也是国际田联现在统一采用的起跑姿势。
  为什么蹲踞式起跑和站立式起跑,仅仅因为姿势的不同,就在成绩上有那么大的差别呢?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解析一下。通过对两种起跑姿势进行生物力学对比发现,这两种姿势的肌肉用力顺序是不一样的:蹲踞式起跑的水平支撑反作用力比较大,而站立式起跑的水平支撑反作用力比较小;另外,蹲踞式起跑时获得的水平后蹬力要明显大于站立式起跑的水平后蹬力。正因为这些差别,蹲踞式起跑可以使加速过程加快,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让运动员达到最高的速度。这就是说,只有找到最符合力学原理的姿势,才能最大限度地突破运动极限。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跳高比赛中,背越式是大多数运动员采用的姿势,这种姿势的优点是,只要人的头部能够越过的地方,全身也一定能够飞越过去。但是您知道吗?跳高项目是通过改进动作姿势得以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的最经典赛事。
  早在1876年,英国运动员布鲁克斯采用跨越式的跳高姿势最先突破了183的大关;随后在1887年,美国选手佩基用改良过的剪式跳高姿势成功越过了193的高度,这才只是跳高纪录刷新的开始;1968年的墨西哥城奥运会,跳高运动当时还被俯卧式姿势统治着,美国运动员理查德·福斯伯凭借自己创造的背越式姿势一举突破了224的高度。背越式跳高姿势自然地利用了人体高度与弹跳的关系,只要脚有足够的力量和借助跑步的飞跃,头能先越过,身体就一定可以越过,这是完全符合人体工程学和人体力学原理的创新。也正是这个创新使人类跳高的极限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上升了20厘米,达到了245。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跳高运动的历史完全是一部跳高姿势的演变史,跳高成绩的每一次飞跃都跟运动员寻求更加科学的跳高姿势密不可分。
  最后跟您说说与姿势交叉最紧密的运动,那就是游泳。早期的奥运会游泳比赛是不以泳姿来分项目的,而是以比赛的规定距离来分类,因为当时的运动员主要以侧泳姿式为主。后来,随着各种更加科学的泳姿不断出现,才变成了按照不同的泳姿分项进行比赛。
  在1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美国选手杜克·卡哈纳莫库第一次采用了自由泳泳姿,结果他把100游泳的世界纪录整整提高了5秒之多。比赛结束之后,裁判们将信将疑,反复测算了4次他的游泳距离,才承认成绩有效,从此自由泳泳姿在全世界普及开来,而根据动力学和人体工程学原理不断改变的游泳姿势,也使游泳比赛的纪录不断被刷新!
打破陈规,接受新事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时期当中。但是往往是那些最先勇于接受改变的人才能最终改写历史,创造属于他们的历史。

编后:
       速度轮滑同样也存在先进的技术动作。
     技术动作(姿势)科学与否直接决定了滑者的速度,从早期的双排轮到现在的110大轮单排速滑鞋,速度轮滑的技术动作也是不断改良和创新,使用先进的轮滑技术动作,要面对不同情况,在滑行当中不但要利用好你的重心,同时要调整你的姿势、动作力量和频率才有可能达到最佳功率输出状态,即效率最高,速度更快,明显省力。
对于新的技术,除了学习、模仿、掌握、熟练灵活应用以外,修正创新更为重要。
速度轮滑的每一个技术动作,是要有区分并且适时应用的,不过当你掌握了某些技术以后,在滑行中你会不知不觉地使用它,或者先进的技术动作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整个滑行过程。

STUDENT123  推荐200812  北京


[ 本帖最后由 student123 于 2008-12-9 10:22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5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运动姿态以及运动器材的改进,确实能使运动成绩有重大的突破。这篇文章非常不错。

[ 本帖最后由 B仔 于 2008-12-5 19:0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仔 于 2008-12-5 18:58 发表
运动姿态以及运动器材的改进,确实能使运动成绩有重大的突破。这篇文章非常不错。


是这样的。推荐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旨在说明,技术的创新才能提高速度轮滑的水平,如果自己不能创新也要认真研究别人(国内外)的新技术,学习、模仿、掌握、应用才有可能滑得更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6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创新,器材创新,才能是一个项目得到实质上的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6 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赞同。从里也可以看出,滑冰与轮滑只是类似,但不能混在一起。

[ 本帖最后由 inlineroll 于 2008-12-6 04: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出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对速度轮滑新技术动作引起重视,不断修正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纯的靠看录像,对速度轮滑的技术动作的变化创新以及细微的地方也许看不到,或者不能理解,不要紧,按照指导去学习、训练,才能体会新技术动作的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tudent123 于 2008-12-8 10:03 发表
单纯的靠看录像,对速度轮滑的技术动作的变化创新以及细微的地方也许看不到,或者不能理解,不要紧,按照指导去学习、训练,才能体会新技术动作的魅力


很多时候动作可以做到很像,看是效果差很远,就是没有注意到细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绩提高的重要条件那可就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玩玩而已 于 2008-12-8 11:20 发表
成绩提高的重要条件那可就多了


我们知道,韩国的速度轮滑、短道速滑在国际上都是占有一席地位,正如你所讲,提高成绩的重要条件不是唯一的,他们训练方法、运动的普及率等等都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
我此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强调技术动作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对成绩重大作用。
没有接触或使用过推陈出新的技术动作,是没有发言权的。
讲个故事:
一个初中生,在今年的赛事中拿到健将称号,8、9月份找过我,在我的指导下,加强了一推的训练,掌握了对他们来讲是新的技术动作,他在北京一个比较有名俱乐部训练,回来后对我讲,在他采用了新的技术动作以后,在长距离跟滑时感觉滑得非常轻松,动作频率降低,效率增高,并可以随时在高速下加速。这只是他练习了很短时间后的体会,当然我认为这只是初步的成果,因为对于此一推技术的高速时展踝还没有系统的训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版权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轮滑技术论坛 ( 粤ICP备11058637号 )

GMT+8, 2024-5-7 07:11 , Processed in 0.1222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