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4|回复: 1

[广东] 鹏城舞动冰的翅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2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0多个冰上精灵,在悦耳的旋律中度过了难忘的一天。在此之前,深圳还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滑冰赛事,但19日在海岸城滑冰场举行的首届深圳花样滑冰锦标赛,改变了这一切。它意味着,在这个没有冰雪的城市,在人造的冰上世界,体育进入了另一个天地。

  缘起:市场带动赛事

  每当美妙的音乐响起,冰上就会出现一个舞动的精灵,那一刻,你会忘记这座城市的炎热。

  前天在海岸城滑冰场举行的首届深圳花样滑冰锦标赛,8个组别一共吸引了60余位选手趋之若鹜。而在此前一天,这里还举行了国家花样滑冰运动员等级测试,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考试,人数近百。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体育总局提出的“北冰南移”口号,已在深圳初见成效,尽管这里只有人造冰场,但足够吸引那些从未见过冰雪的孩子。

  冰上运动之所以能在这座没有冰雪的城市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到今天,深圳已经有五个大规模冰场以及蓬勃兴旺的滑冰俱乐部。而据了解,仅海岸城下属的一家俱乐部,就有1000多个学员,以少儿为主。

  “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届锦标赛应运而生。”赛事主办单位、深圳冰上运动轮滑协会秘书长刘雄弼告诉记者,他是“北冰南移”提出后第一批响应口号来南方发展的“元老”,从1988年来深圳至今,一直在极力促进深圳冰上运动的发展。“和很多赛事不同,这次比赛,政府没有投一分钱,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应运而生的,先有市场需要,协会再来牵头。”

  幕后:家长热情高涨

  刚满5岁的陈彦潼并不明白比赛的真正意义,拿到奖杯的她,很开心地跳着笑着,妈妈用一句话形象地提醒她:“你要继续努力,不然的话,明年就没有奖杯了。”  

 “提升艺术感、气质,能锻炼音乐、舞蹈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是所有送孩子学花滑的父母的共同初衷。

  陈彦潼的妈妈告诉记者,送孩子学花滑费用不少,一堂训练课时长半个小时,平均费用是100多元,平时一个星期练一次,为了比赛,最近一个星期训练2至3次。而最难的还不是费用,“从幼儿园放学就要赶着接她来这里学,学滑冰还需要乐感和舞蹈功底,因此还要送去学舞蹈和钢琴,我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搭在了这上面,她一放学,我就要疲于奔命。”妈妈说这些话时,脸上依然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因为不管多苦多累,孩子喜欢这项运动,平时来训练,都是主动嚷嚷着要来,从来没哭过鼻子。

  最重要的是,孩子学会了公平和竞争,“体育比赛是公平的,平时用了多少功,一上场全都真金白银检验出来,付出多少就有多少回报,这些道理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妈妈说这话的时候,旁边的家长直点头。


  前景:冰上项目全面进入

  首届锦标赛,本来设置了专业组别,但没有一个人报名,60多名选手全部报的是业余组,其中,少儿多、女孩多的特点显而易见。据了解,只有通过国家等级测试的4级,才能报名专业组,因此比赛水平并不高。“毕竟深圳刚起步,给孩子们一个展示的舞台就可以了。”刘雄弼说。但对于未来前景,他很看好。

  有了好教练,才有好学员。由于深圳经济发达,很多优秀的冰上运动员退役之后都选择来这边发展,目前在深圳从事教练的约有30人左右,其中著名运动员有陈露、申雪、赵宏博、马晓东、王瑞,项目从单人滑、双人滑、短道速滑到冰上舞蹈,无一不有。

  而除了花样滑冰,冰球也将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今年5月,深港澳三地的冰球邀请赛,也将在深圳燃起战火。冰上运动,正在全面渗入这座年轻的城市。

  晶报记者 钱擎/文 高雷/图
1240269946_dmXvcn.jpg
1240269946_AkJtaC.jpg
发表于 2009-4-22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能有更多的ISU赛事进入南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版权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轮滑技术论坛 ( 粤ICP备11058637号 )

GMT+8, 2025-4-20 15:22 , Processed in 0.14541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