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14057 于 2015-12-7 12:20 编辑
真快,不到一个月C教练就告诉我鞋做好了。
没过几天,当家人告诉我,你有一个快递,好像是一双鞋时,我真是欣喜若狂啊!
我看到快递纸箱的第一感觉是,这个箱子有点儿小。我所有装鞋的盒子都比它长,我都有点怀疑是不是发错了鞋。急忙打开这个很结实的,印有顺风速递标识的箱子,去掉左三层右三层的气泡塑料纸,哇!这鞋真是漂亮!这第一眼的印象比我的期望值要高。鞋帮外侧绣着的‘七哥’两个字十分醒目,没错,是我的宝贝!鞋很轻,较薄,混身上下都很硬,连穿鞋带的扣眼的部分也挺硬。拿在手里,舒服在心里,似乎还有点收藏学的‘包浆’感,没想到它还是个把玩的好东西呢。深蓝的颜色显得它是那么的稳重、深沉、雄性。鞋的外表,包括上下左右,在恰到好处的光亮平整中还隐约能看到整齐的纤维纹理,没有人造革式的轻浮,秀外慧中质感十足,静态中也给人一种蓄势待发的感觉,穿上它我一定能滑进两小时(全程轮滑马拉松的时间)。脚跟儿和脚踝部分的凹凸起伏很明显,甚至有些夸张。我所有的鞋都没有这个奇怪形状的。但我知道,这就是我的脚的形状,看上去穿上能非常合脚。底钉、鞋带包装的也很精致。与朋友们分享一下我的宝贝:
拿在手里我怎么看都觉得这鞋有点儿小,伸出脚比量,基本上是一样的长短。拿旧的速滑鞋比一下,竟然短了近两厘米。如果是别的事儿,拿出这样尺码的鞋,我看一眼就能下结论:小,穿不了!可是今天,我一点儿也不怀疑我能穿上它,因为这是真真的用我自己的实际的脚形做的鞋呀,尺寸应该是相当精准,不可能穿不进去。看来是不能穿袜子了后来我发现有脚形鞋的朋友,大都是不穿袜子的。我坐在床上开始试穿,试了几次,还真没穿上。全炭钎的鞋口很硬而且很小,脚没法从鞋口穿进去。我琢磨了一会,先把脚掌从鞋舌的位置弄到鞋里,再用力把脚后跟儿踩进鞋口。后来脱的时候也很不易,正常的脱鞋方法根本脱不下来,得完全放松鞋带,用双手掰鞋帮的两侧,顺势把脚跟儿提出来。去年(2014)参加BIC门头沟轮马时,我曾经听郝师傅讲了一个热塑轮滑鞋的标准:塑好的鞋,穿也费劲儿脱也费劲儿。我这个可不是一般的费劲呢,我穿上她的时候曾冒出了这样的想法:还能脱下去吗?
穿上后的感觉是很“紧”,但绝不是“挤”,严丝合缝,脚的各部位,包括细小的角落,都没有一点多余的地方。鞋带只需稍稍一勒就觉得很紧,不像以前的鞋子怎么用力也系不紧,还把两个脚踝骨勒得生疼。我试着走了两步,脚弓挤压气体在鞋里的窜动都感觉得很清楚,整体感极佳。请朋友们看看我的处女穿,呵呵。
带着实现了梦想的兴奋心情,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我新鞋的初驶里程。那时架子和轮子还没有想好选购什么牌子的,暂时用原来RB10竞速机器的这套,这样正好可以很好地比较一下两双上鞋的区别。还是在晚上,还是我那18公里的熟得不能再熟的刷街路线。可能是脚形鞋有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也可能是我心理的良好作用和兴奋之下的身体,滑起来觉得耳边呼呼生风,明显比以往快。试了试单脚的滑行,鞋脚腿一体的操控感很强,滑行的距离也好像长了不少。变刃的感觉也比从前明显了许多。C教练说得真对,脚形鞋真是个好东西。专业的感觉呀!
我是从2013年开始接触速度轮滑,自学成才,‘吃百家饭’混到今天。目前的技术也只能是入门级,轮马的成绩还在两小时以外。这样的水平,指望一双专业的鞋就成为高手是不现实的。但是,这个脚形鞋对你的一些滑行中的毛病那也真是不容忍,不客气。第一天,我滑到后半程,就觉得两个脚踝的外侧跟鞋口接触的地方磨得有些疼。还有右脚的后跟和鞋口的接触部分磨得很疼,以至后来收右腿的时候,我都是有意勾起脚背不让脚跟那个地方接触鞋口。右脚中指上面跟鞋面也磨得有点疼。回来脱下鞋看,哎呀,两个脚踝外侧都有半圈水泡,有的地方泡已经磨破了。右脚后跟儿磨得更厉害,鞋口处已能看见暗红色的血迹。
我从2008年玩轮滑以来,刷街,滑天津,包括参加几次轮滑马拉松比赛,还从未有过把脚磨成这样的情况。可能新鞋还是需要磨合适应的吧。我休息了三天,再滑,又把刚愈合的伤口磨开了。再休息,再滑,再次地磨破。。。。。。我开始认真地找原因了。我发现脚外侧的伤,主要是自己滑行时向内倒踝造成的,内侧一点也不磨。也有蹬地时的用力方向问题,有的时候我注意了,蹬地时就不疼了。在接下来的N次轮滑中,我用心地注意了这几个技术环节,努力把每一个动作尽量做得正确。我玩轮滑还真是头一回如此认真地对待技术。现在不注意不行啊,磨脚那是真疼啊!
经过一个多月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潜心练习,磨脚的问题逐渐地解决了。向内倒踝,应该说是个低级毛病,我的倒踝更多的是不够注意,现在不注意就会有血的代价了。磨脚后跟的原因是,我在收腿的时候有一个绷脚背的习惯,这个毛病的根源是收腿不够放松,不是完全的大腿带小腿,甚至还有以脚带腿的倾向。现在这个毛病居然因脚形鞋而显现,因脚形鞋而基本克服了。磨脚中指的原因是,这个位置是鞋舌和鞋面连接的地方,鞋舌的固定扎线使这个地方有些凸起,可能在成鞋后的某个环节,这个部位受到了挤压使鞋面降低,就磨脚中指的关节了。我是用了一个硬物塞进鞋里,把这个位置局部地撑起来,几天后就OK了。人要是聪明,自己都佩服自己。
如今,我再滑那十八公里的刷街路,脚不磨了,速度也明显提高了。以前的平均时速在13到14公里,现在都在15公里以上,这条路上往返还有十八个红绿灯呢。有时滑顺劲儿了还能来两下双推,感觉还真像那么回事。至今,我穿着我的脚形鞋虽然最远只滑过三十公里的距离,可能还有些问题没有显现出来,尽管如此,我对这双脚形鞋已经很满意了,并对她充满了信心。
可能上帝也有意让我试试鞋,在我刚适应了这双鞋后,一个月内就赶上了三次我特别喜欢的活动。我今年到十月份也只参加了烟台轮马这一次活动呀。头一个就是‘首届天安门轮滑马拉松’,徐老师看着我的滑行竟脱口而出:“七哥,行啊!”这个表扬我听得出,没有忽悠的成份。当时我也差点没脱口而出:“徐老师,今天的七哥已经鸟枪换炮了!”另外两个活动是一休教授回国期间的,这里一休教授有一句很精典的话,那是我们在通州活动完换鞋的时候,一休教授跟我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脚形鞋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下子说到了我的心坎,太有体会,太有哲理了!这不正是对我前一段练习的最精辟的总结吗!其实我适应鞋的那些磨难一休教授根本不知道呀,神了!这次一休教授回国看到了我的表现,在他回美国后,在论坛上也曾表扬我:“七哥滑得相当不错。”这三次活动证明,我的脚形鞋已经能跟着我驰骋疆场了,也让朋友们看到了,七哥正在逐渐地强大起来,呵呵。
我是一个爱得瑟的人,这是一种自大、轻浮,眼光短浅的表现,这个词的本身就是贬意。前些年我刚买了RB2010款竞速机器鞋时,就得瑟得挺厉害,在通州的运河文化广场,我看到王教练那双黑色的没了光泽的明显很旧的速滑鞋,还劝人家赶紧换鞋。王很平静地说:“这鞋穿了多年,已经习惯了。”其实人家那是脚形鞋呀。我也曾在沈阳北陵公园门前的广场显摆,觉得自己这双三千大洋的鞋在这儿就是顶极的了。现在想起来真挺可笑,不说我当时的技术怎样,沈阳是啥地方,在速滑项目上那也是藏龙卧虎啊之地呀!真不知当时有多少双脚形鞋在那滑呢。说来也怪,在我有了脚形鞋之后,好像有了定海神针,这种轻浮的心理基本上消失了。以前参加活动,总是有意无意地看别人都穿什么牌子的鞋。现在,我似乎真正有了‘不攀不比,做好自己’的心态。而且我发现,许多穿脚形鞋的朋友也都很低调,一休教授,滑者老鹰,王教练。。。。。。真没想到,这鞋还有改善、修正我的品行的作用。
内行看门道,在我穿这双鞋滑时,还真有识货的。我第二次刷街,在通过通州万达广场时,遇到很久没见的朋友宗磊领着一群朋友在练过桩,这个当年米高明星队的一线队员(出场费2500元)大声喊:“七哥!”我应声滑到他跟前时,他第一句话就很惊讶地说:“哎呀,七哥,订制鞋呀!”在参加欢迎一休教授留乐园活动时,一休也一眼就看出了我的脚形鞋,拍了照片,在他那个活动总结帖子的众多照片中还占了头条。这次在通州的活动中,滑者老鹰也看出了我的脚形鞋,巧的是,我跟他的还是一个牌子,只是产地不同。跟我鞋的牌子、产地相同的我也发现了一双,那就是速滑名将藏应璐的战靴,她是红色的。没想到,我这菜鸟在装备上还如此超前,竟加入到了大侠的行列。
我拥有了脚形鞋,我拥有了我迄今为止最贵的一双鞋,近一万大洋,值吗?我觉得把玩轮滑作为第一运动的朋友,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应认识并遵循一条确定无疑的原则:‘轮滑的意义,抵得上你的金钱所能购买的一切物品’。为了更好地锻炼,就应该拥有与社会、与科技发展同步的装备和用具。这只要在彩电、冰箱、洗衣机、汽车这些垃圾东西上稍省一点儿就是了。‘好马配好鞍’,为了锻炼,你需要好一点儿的装备。实际上它是维护、挽救你生命的工具,它使你拥有更大的激情,更多的动力去锻炼,它使你充满活力,保持乐观,延缓衰老,远离绝望。
人类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可以断定,在不远的将来,在热爱速度轮滑的爱好者中,将有更多更好的脚形鞋驰骋在比赛场,驰骋在炫丽的街道,驰骋在他们想去的任何地方。
我的脚形鞋的故事讲完了,请朋友们别受我的影响,记住: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