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nlineroll一休 于 2017-6-18 01:25 编辑
回家后,找出未名最早发给我的那个文件,重新做,几小时后,再试生成比赛成绩单,果然与视频对上了!历经20小时的努力,总算是有了初步的结果,这时已是北京时间6月5号上午。从恢复出的数据看到,半马74个上场的人中,有51人的数据是正确的,捕捉率达到了约70%,远远高于我们事先想想的50%。
这里需要声明一下,在接下来的描述中,提到了具体的运动员号码,绝对不是指名批评。运动员来参加这个比赛,都是善意的,无论如何,都要受到尊重的,我们相信当一个人受到尊重的时候,会发挥其最大潜力。下面的这些失误,都是经验不足,不小心引的错误,今后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是可以避免的。
正确情况的只有一种,错误情况千奇百怪,没法枚举。计时这项工作,如果100%的捕捉,是非常简单的一项工作。但是,只要有一个出错,就要去查其真相,可能性会有很多,例如142号,有一圈数据,但我们用这个数据到视频上找的时候,就是看不到这个人,人没经过检测器,为什么会有一圈的数据呢?后来我们将142号的时间,锁定到29号,25号两个人第一圈的时间之间,这两个人在视频上是能找到的。通过仔细听这段视频中的对话,才搞明白,142号第一圈没完成,将芯片送回终点时,被检测器意外测到,也就是说,142号的那一圈数据是无效数据…,类似情况不止一个。象142号的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是应该送给专门收集芯片的人,这个人应该在终点冲刺之后,约100米处,而不是送回到终点的检测器下面。
视频是计时的最后的一道防线,很关键,号码需要贴在正确的位置。计时这项工作,要想准确无误,需要做到每个数据,对应于视频上一个人,做到这一点,就要从视频上,读取运动员身上的号码。通常号码是用四个别针,别到右侧腰或大腿处,以便终点右前方的摄相机可以看到。这次烟马不知道为什么号都贴到了头盔上,很多人没法辨认,给视频读取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视频这道最后防线,差一点儿被突破。
有些特别情况,让我们苦笑不得,一个例子是89号,我们从视频上发现68 号有5 圈的成绩,烟马全程是4圈,为什么68 号在视频中出现5 次?仔细研究发现有两个68号,一男一女,女的是4 圈,男的是一圈。比赛号中只安排了一个68 号,是女子号码。那么,哪里来的男子68 号?进一步分析电子计时数据,发现男子68 号的成绩应该是89 号的成绩,我想你已知道发生了什么,对了,号码贴倒了。还有很多,例如,没贴号,头盔掉了,很多人的号贴到头盔顶上,看不清…,如果不是电子计时数据与视频交叉识别,视频这道防线肯定会被突破。这次虽然没有突破视频的这道防线,但后期处理时间明显偏长,大大延迟了成绩公布时间,只要遇到一个看不清的号,就要停下来,象侦探一样,从多方面找证据,有时要等几个小时或一两天,才能最后确认是谁。因此,你的号是否贴对了,直接影响着所有人的成绩公布时间,每个人如果仔细一点点,就会好很多。
拿错号是电子计时最忌讳的,这次也发生了。比赛后,数据恢复花了大量的时间,审核校对又花了很长的时间,但运动员不知道我们正在做这么多工作啊,他们急切地想看到自己的比赛成绩。为了不让大家等待太久,在我们内部审核的过程中,请兵哥小范围内发布了一些最初的结果,很快H先生(我们是故意隐掉运动员的名字,用一字母代替)反馈说,他是半马第4名,我们给他排成了30名,是我们将号读错了。从注册表中我们查到H先生的号是112号,无论视频还是计时数据,都显示112号的完成时间就是53分,第30名,确定无疑;而第四名是113号,M先生,完成时间是44分,也是确定无疑。兵哥进一步沟通,对方H先生说的非常肯定,就是第4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出示第四名113号M先生过终点时的视频截图。H先生看过截图后说,图中我们认为的M先生113号,就是他本人H先生。H先生在我们的注册表中明明是112号,他的头盔上怎么就贴上了113号呢?H先生原来的112号贴到谁的头上了?
以往的经历告诉我们,这是典型地拿错号的现象,只要有一个人错号,会牵出一串人拿错号。未名发现112号与113号是一个队的,兵哥询问了他们整个队的实际号码与名字对应表,并发给我们,比较注册表中的信息,我们发现了下面对应的关系:
也就是说他们队内的比赛号码拿串了,上面的所有人的成绩都会与本人名字对不上的。将这种错号放进比赛成绩单之后,其混乱程度会让你的脑袋爆炸。
赛前一天,曾强调过,人,身份证,比赛号码,一定要对上,否则不要发任何东西。不带头盔来的,不要给电子号码,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拿错号。一般运动会,通常有一个检录过程,即保证名字与号码对上,但这种大众比赛,人数太多,如果是成千上万人参加比赛,检录时间太长,根本不可行,只能严格控制发号,以防出现这类错误(这也是这类比赛的弱点,国内跑步马拉松出现替跑,就是钻了这个空子)。你想想,一个不认识的人,拿了个错号,当你根据他的正确号码,从正确的注册表来认定此人时,肯定是不正确的(是不是很乱?)
美国时间6月8号晚上,北京时间6月9号上午,经过几天的努力,在达到我的疲劳极限之前,按照“无论完成,没完成,或没上场,都要经过严格地视频审核,没有确凿视频证据,决不放进成绩单”的原则,公示版的成绩终于最后敲定,公布给大家,并给出一周的公示期,公示期间,任何运动员的异议,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从视频上追查出真相,如果确实存在错误,会在正式发布的成绩表上做出相应的纠正及说明。
2017烟马全程因为警察在1小时28分的介入,使得比赛提前结束,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相当于给烟马强加了一个1小时28分的关门时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想在这个时间内完成一个全马,不是很容易。在我拿到那个现场视频之前,我对警察的做法是有看法的,这么多人,这么老远来参加一个比赛,中途被叫停,是不近人情的,有损烟台的形象。然而,当我看了现场的视频之后,看到视频中,交通在那个时间段突然忙了起来,还真有点理解警察的做法。尊重生命,安全第一,不出现事故比什么都强。明年如果能提前一小时开始,应该会好些。比赛之前的所有仪式,如果有的话,可以考虑全部移到头一天的下午进行,比赛当天早上,尽早出发,争取7点前后结束比赛。更稳妥的办法是提前一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做一个严格的比赛过程仿真,找几个速度不同的人,在赛道上滑一个马拉松,看交通情况。
为什么这次比赛,没收电子计时芯片押金?答案很简单。来参加比赛的,基本上都是各地大侠级的人物,在轮滑圈里的信誉,名气及人品都是值得敬重的。还是那句话,“当一个人受到尊重的时候,会发挥其最大潜力”。美国的所有比赛都是这样做的(最多在免责书上加一条,如果确认是自己弄丢芯片,用自己的信用卡赔偿),我在美国给别人计时也是这样做的,从来没有人不还芯片,有些人不小心带走了芯片,总是会主动联系比赛主办者,将芯片通过邮局寄给我,别的国家轮滑爱好者能做到的,国内轮滑爱好者难道做不到吗?
曾经有人问我:“如果你真的遇到不要脸的人,就是不还你的芯片,你怎么办?”,我相信我遇不到这样人,因为我是真心实意为他们服务,至少目前我没遇到。万一遇到,我会尽量了解是什么情况,避免不愉快,如果最后一定要走到对抗这一步,办法有很多,举个下下策例子吧,我可以与比赛主办方明确地签一个协议,1) 我有权不发给某人芯片;2)我有权在成绩单上为运动员的成绩做出注释(实际上所有的比赛我都有这两权力)。在有了这两个权力之后,比赛前,我会看一下我手中的黑名单,如果遇到此人,肯定不发芯片,只给视频成绩;公布成绩时,在成绩单上,我会给此人加上一个合法的注释,“此人在XX比赛中,曾故意带走计时芯片不还,本次比赛没有资格使用电子计时系统,只能给出视频成绩”…,这只是一个下下策的例子,能发挥的空间应该更多。在主流媒体及非主流媒体都过于发达的今天,如果有人想出卖自己的人格,换取一个价值几块钱或几十钱的芯片,操作起来还是不会很费事的。好事儿不出门,坏事儿传千里,想不要脸,想在轮滑圈里搞臭自己的名声,是不是很容易?从另一方面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我们尊重每一个人,真诚地对待每个一人,公平地对待每个一人,上天是会被感动的,但愿我不会遇上这种人。
感谢未名对本次比赛电子计时系统架设,运行及事后数据处理的贡献;感谢兵哥及总裁判长王志洪老师,在数据恢复及整理过程中的大力协助,相信明年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