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thbiotech
发表于 2012-5-22 11:02
看圖學雙推,越看越糊塗!
lanhan
发表于 2012-5-22 11:46
本帖最后由 lanhan 于 2012-5-22 12:14 编辑
smithbiotech 发表于 2012-5-22 11:02 http://bbs.rollerfun.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圖學雙推,越看越糊塗!
双推(蹬)技术这个事还真有必要配合力学分析图才能说明白。如果有能力的人用三维分析图或者视频配合文字说明那是最好了。我认为就我的简单的水平面、额状面分析图就已经说明白了,我的结论就是259楼的分析:
1.双蹬技术外刃蹬地时因为没有交换支撑脚,身体重心在支撑反作用力水平分力的方向上相对支撑脚位移为零,在支撑反作用力水平分力的方向上的做功也就为零。
2.双蹬技术外刃蹬地动作因为没有交换支撑脚,支撑反作用力水平分力完全符合向心力的特征,加速度的方向不停地改变,在支撑反作用力水平分力作用的方向上身体重心的速度为零,动能没有增加。
3.双蹬技术外刃蹬地动作只是改变了速度的方向,改变了外刃支撑时速度方向与总运动方向Y轴的夹角。
Winway
发表于 2012-6-12 04:59
曾经是菜鸟的我也有类似疑问,
现在是菜鸟的我偶尔好像会了一点“类双蹬”
速度明显比自己纯侧蹬快很多。。。
科学。。。
雪山飞狼
发表于 2012-6-12 07:20
{:soso_e179:}加油:victory:
lanhan
发表于 2012-10-21 14:04
本帖最后由 lanhan 于 2012-10-21 14:06 编辑
今天上午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召开学术论文报告大会,我在会上宣读了我的文章,现在论文的题目改为《轮滑双蹬技术外刃蹬地动作的力学分析》,内容包括以支撑脚为参考系,在外刃蹬地动作的支撑反作用力的方向上身体重心的受力情况、加速度、速度、位移、做功和动能。
pipi282005
发表于 2012-10-21 16:37
看的都累,不论什么力不力的,只要能在长距离滑行中让人节省体力缓解疲劳的就是好技术。要是我滑长距离我也会双推,不会一推。因为我觉的一推时间长了累。
lanhan
发表于 2012-11-30 17:06
本帖最后由 lanhan 于 2012-12-5 17:13 编辑
外刃蹬地时身体重心和支撑脚不可能在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如果有人以支撑脚某一瞬间接触的地面上的那一点做参考系、以支撑脚脚尖指向做y轴,说明右脚外刃支撑向侧蹬地时的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使身体重心在力作用的方向上有位移、速度增大,就等于变相地说右脚外刃支撑向侧蹬地时的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推动身体重心在力作用的方向上运动的速度增大,身体重心向侧运动的速度又反过来拖着(拖拽、拉拽、拉动、带动)支撑脚向着身体重心运动的方向运动,等于说支撑脚蹬地时使支撑脚相对支撑点在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方向上速度增大。而运动力学知识告诉我们,轮滑运动支撑脚的轮子与地面接触在法线方向上是依靠静摩擦力使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支撑脚相对于接触的地面在蹬地力的方向上有运动趋势,与身体重心运动的趋势正相反。
“拖拽”一说是不成立的。
lanhan
发表于 2012-12-1 16:27
本帖最后由 lanhan 于 2012-12-1 22:36 编辑
Winway 发表于 2012-6-12 04:59 http://bbs.rollerfun.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曾经是菜鸟的我也有类似疑问,
现在是菜鸟的我偶尔好像会了一点“类双蹬”
速度明显比自己纯侧蹬快很多。 ...
大家共同来探讨
运动解剖学—耳—内耳—膜迷路—膜性半规管:在身体作直线或旋转运动时,管内的淋巴液即发生流动,于是就带动了上皮细胞的纤毛,这样身体位置改变的感觉就通过前庭神经传入大脑。
运动生理学—位觉—位觉感受器--位觉感受器的生理机制:当人的头部处于直立位置时,耳石就均匀地压在毛细胞的表面,这种均匀的压力已成为习惯,神经末梢对此已经适应,不引起兴奋。当身体旋转或回旋式,半规管内的淋巴液由于惯性向身体活动的相反方向流动,冲击壶腹嵴的毛细胞,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兴奋,兴奋冲动传进大脑皮质,即产生旋转的感觉。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样的线速度(速度),感觉弯道(曲线)的滑行速度比直道快,弯道(曲线)半径越小越是感觉速度快的原因。因为直线运动比较快的速度人们经常体验,神经末梢对此已经适应,感觉迟钝,不引起兴奋。而角速度很快的运动状态人们很少体验,新异的刺激容易引起新异的感觉,兴奋冲动传进大脑皮质,人们就感觉同样的线速度(速度)外刃蹬地时滑得更快。
有一个简单的实验不妨试一下。直道滑行竭尽全力加速到极限,然后进入惯性滑行。惯性滑行时有两种路线,一种是直道惯性滑行,体验这时的感觉;一种是弯道惯性滑行,并且是在能力极限内尽可能地缩小转弯的半径,体验这时的感觉。也许会感觉弯道的速度比直道的速度快。
但实际上弯道的速度是比直道的速度慢的,惯性滑行转弯半径越小减速越明显。
tiankongdibo
发表于 2013-1-25 11:06
很久没来这里了,今日一览,恍若隔世,二十年来被国内外专、业余轮滑者推崇为速度轮滑最高境界的“双推”,已然被楼主从理论上推翻,而掌握此项技术的众滑友在理论上也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窃以为造成此种局面的最大诱因实乃国家培养人才不力——精实践的不精理论、精理论的不精实践。
从某种角度上说,楼主的坚持也有他的道理(他的这种 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积极探索、勇于钻研、永不气馁的可贵精神不也就是众多滑友的精神吗),因为至今没有一个反对他的观点的人能够从理论上说服他。
而众滑友的反驳也是可以理解的——自己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才掌握了的心目中的最高“境界”,并且在实际的长距离滑行中能够致胜的实战宝典,怎么能够被“他人”轻易地“否定”掉呢?
现实的情况是,楼主这篇否定速度轮滑“双推”技术的大作,不管众滑友愿不愿意看到,已经发表在了他们学校的内部刊物上,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波及面。作为一名同样热爱速度轮滑的人,我想忠告楼主的是:
1、如果最后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你的“理论结论”是正确的,那么你作为此项技术的“否定人”、将与此项技术的“发明人”齐名,享誉全球。
2、如果你的“理论结论”经不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那么你的学术名声也就败坏在了你的这篇大作上。
结局会怎样?让我们拭目以待。不过并无太大悬念,这点我想大家都明白······
到这里,我再说几句题外话。直至目前,许多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存在的现象科学界都还无法解释,那么通过科学理论解释不通的现象是否就不存在或者应该被否定呢?如果我们是一名唯物主义者,如果我们学会了辨证的看问题,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应该是否定的!
楼主的精神可嘉、勇气可佩,但本人认为还是有些脱离实际、有些本本主义。
中国共产党从创党到革命到建立起了新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一路都坚持了著名的“三大优良作风”:1、理论联系实际;2、密切联系群众;3、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践证明这三大优良作风是科学的“真理”,用它来指导和解决我们在行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就会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反之,不管我们自己认为多么正确的东西,实际上都可能是错误的。
在这里的跟帖里,可以看到大家对楼主的科学文化功底还是挺钦佩的,唯一质疑的只是楼主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这儿我给楼主提一个建议,请参考:你为什么不把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拿出来用在练习“双推”上!?等你自己从实践上掌握了“双推”这门技术以后,你就可以以自己的“理论”去否定自己的“实践”,或者以自己的“实践”去否定自己的“理论”;随心所欲,进退自如,岂不快哉;抑或,到那时你可能已经改变了主意也未可知,你可能会去修正自己的理论、用千锤百炼的精神来从理论上证明“双推”的实际滑行科学性!
果真如此,其利有三:1、天下太平;2、皆大欢喜;3、楼主受益。
lanhan
发表于 2013-1-26 08:55
本帖最后由 lanhan 于 2013-1-26 13:24 编辑
tiankongdibo 发表于 2013-1-25 11:06 http://bbs.rollerfun.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久没来这里了,今日一览,恍若隔世,二十年来被国内外专、业余轮滑者推崇为速度轮滑最高境界的“双推 ...
谢谢您对这个帖子感兴趣,写了这么多字的回帖。
我也多写几个字。
1.有些人出于某种原因强调轮滑与滑冰的技术不同,我是不赞同的,我认为轮滑与滑冰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技术也是相同的。我是打冰球的出身。什么叫打冰球的出身?就是我是凭打冰球上体育学院、凭打冰球到大学里当体育老师。相对于我的年龄,我打冰球的水平是高手,我承认黑龙江人的打冰球水平比吉林省的水平高一块,但是我敢与40岁以上所有专业队出身的人对抗。我教轮滑课也有10年了,2003年以前上滑冰课不许老师穿球刀,我穿上个世纪70年代的速滑刀也教了十几年的滑冰课,要是滑速度轮滑的人非得说打冰球出身的人不会滑轮滑,滑速度轮滑的人比打冰球的人技术还全面、水平还高,我希望他穿上冰球刀与我打冰球玩,看看谁的技术全面、水平高。要说滑速滑的人直道滑行技术比打冰球的人动作更精细我承认,要说向左压步比我滑得好我都不服。
2.请大家仔细看看我的全部对轮滑双蹬技术的力学分析回帖,再仔细看看支持双蹬技术的帖子,大家会看出支持双蹬技术、滑得又好、又懂力学的高手的帖子里都已经自己感到过去国际、国内的支持轮滑双蹬技术的力学理论有漏洞,在努力地弥补、遮盖,文字中已经不得不承认在假设一切阻力为零、支撑点足够牢固的条件下,以地面上的某一点为参考系、以总运动方向为y轴的水平面双蹬技术力学分析图中,外刃蹬地时运动员的身体重心的合速度没有增大,转而强调向着y轴方向分速度有增大、增加了y轴方向的动能,回避了这是由于速度的方向改变造成的。回避了外刃蹬地动作的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是运动员外刃支撑时身体重心受到的向心力,转而强调外刃蹬地时滑行轨迹的曲率半径不宜太小。
3.《吉林体育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体育学术期刊,代码是ISSN1672-1365 、CN22-1286/G8。我的下一篇反对轮滑双蹬技术的力学分析文章《以支撑脚为参考系对轮滑双蹬技术外刃蹬地动作进行力学分析的理由》已经写好,估计在2013年内可以公开发表,我要向全世界宣扬我的观点,也欢迎外国的滑友到这里来进行关于轮滑双蹬技术的辩论。我们认识事物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当我们发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矛盾时必然有一方是错误的,就一个轮滑双蹬技术以当今的科技水平在理论层次上都解释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