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14057 于 2015-2-6 18:02 编辑
2月2日 晴 北风3级 什刹海前海冰场
今天来的早了点,感觉肚子不太饱,有点胃亏肉,想起了鼓楼旁的姚记炒肝,嗯,弄两个包子吃。姚的包子只有一种,大肉馅,比庆丰包子大且好吃,那馅真叫肉的,吃着真解馋!这是真正的京城老店,店铺的门脸儿,里边的摆设,开票取货的程序形式都是几十年前的模式,不像现在的许多叫着老北京小吃的店,进去一看都是外地人开的。我每个周六的早晨,都要找一个老店吃吃,记得第一次来这里正看到一位大爷,端着炒肝的碗跟开票的师傅说:“您瞅瞅,我这里的肠太少了。”“别急您呐,来!快给大爷加点!”北京的老人还把这里当做几十年前的老店,说话都跟街坊邻居似的。今天,店里太火爆,我要了两个包子,站在窗前把它消灭了。
冰场人不多,冰上的冰沫挺多白花花的一片,但看上去挺平。徐老师已经在滑了,我们招手致意。我还是去冰球场那里换鞋,放东西。今天的冰球场里有四、五个玩短道的,路人没来。这几个人都是我平时见过的,他们也认识我这个菜鸟,只是没说过话。他们今天跟往日不同的是,都在簇拥着一个人,此人以前没来过,滑行时都跟在这个人的后面。我看了一下,这个人中等身材,不胖但属于壮汉,滑得还真不错,弯道的左脚出刀那弧线画得半圆真漂亮。
我按照我的套路开始热身,跑圈儿。每滑两圈儿休息一次。徐老师一直没停,他的二十公里不滑完,他是不会停的,有时遇到我休息,他滑到我这儿还说上一句半句:“今天怎么滑着这么费劲儿,四十二公里的目标今冬完成了,好像就没动力了。”其实我知道,今天的冰很软,上面还有那么多冰沫,我滑着跟昨天都大不一样。当我滑了几圈儿后,在一次滑过冰球场附近时,突然觉得鞋里进了一个有手指肚那么大的硬物,咯得我脚跟儿生疼,是石子?是冰块儿?不对呀!这是冰鞋,鞋带巴扣系得那么紧不可能会进去东西。我立刻想到这是鞋里面有什么东西掉了,底钉?咱也算是身经百战的人了,轮滑鞋的底钉、穿钉,甚至轮子都滑掉过,咱什么没见过?没错,一定是右脚底钉的固定螺丝帽滑没了,螺丝杆儿被冰刀托顶进鞋里顶着我的脚了,可顺一顺呢,它可能又穿回了冰刀底托的眼儿里,又不硌脚了,我判断着。我这短道定位的冰刀,这会儿变成大道脱位冰刀了。看来今天是不能滑了,谁的冰鞋出现了这种情况还能滑呢?我扶着铁网抬起右脚仔细看了看,果然,后底钉的螺丝帽没了,螺丝杆还在冰刀架的孔里,只要一抬脚它就会从孔里出来,冰刀就只靠着前面的螺丝连着冰鞋了,这要劲大了弄不好还会把另一个固定螺丝别掉。我用手晃了晃冰刀,剩下的螺丝还挺紧,要滑的话,右脚是不能离地了。真不舍得走啊!冰期就剩下一天了,而且,门票二十元呢,对我这通州的菜民可不是小数目。嘿!我现在的拿手技术不就是双支撑双脚不离地的移动重心滑吗?这不正好不用抬脚吗?我试着滑了几下,别说,还真感觉不出有什么异常。好,真是没白练,这个动作今天是派上用场了,继续!由于只能用这一个动作训练,我特别注意了动作的完成质量。姿势要足够低,尽量往胸上贴。今天在做低姿时我还想起了王志刚教练以前说的要领,‘大腿和肚子间要能夹住东西’,我感觉了一下,还真是。我还要求自己,向左移动重心时,必须不是内刃,尽量外刃。右脚不能吃力了,正好多练左脚。可能是姿势的原因,感觉今天左脚的动作很到位,这是几天来没有过的,没想到三个底钉滑也能很有收获,哈哈。我只能滑一圈休息一下了,有时滑半圈儿也要起身休息一下,太累!还有就是我要经常地关照一下鞋的情况。至于衣物啥的就顾不上了,反正今天我也没带那个苹果七。
在一次休息时,我正把着铁网看冰球场内的几个短道玩家,徐老滑了过来,他今天的二十公里已经完成了。他看着冰球场告诉我,今天这里有个京城短道的顶尖人物——老郑。徐老师说,他在学滑冰时就经常看老郑的录像,有了摄像机后还把老郑的滑冰录回家看。他隔着铁网指给我看:“就是那个。”嗯,就是我开始看见的第一次来这里的滑得很好的那个人。现在另外那几个高手(其实,他们是认识我的,从我滑夜场以来,他们每次滑冰也都是能看见我的,我在场地内换鞋,在场外把着铁网看他们,有时他们坐下休息我还进去练几圈儿。当然,技术连二百五都不是的我,就是熟了他们也不会搭理的。)嘴里说着,手脚还比划着,象是在向老郑请教着什么,都是毕恭毕敬的。徐老师说:“我让他滑个双手摸冰给你看。”看来徐老师跟他是老熟人了。老郑应着,瞬间起动、跑圈儿,那速度真叫快,弯道滑的是既惊险又稳定,身体倾斜得太厉害了,自然地双手就接触到了冰面,并用这个姿势滑完一个弯道,真漂亮!我大开眼界。在论坛,在冰场,我接触滑冰以来总是听朋友们说什么‘单手摸冰’,‘双手摸冰’,觉得这是短道高手的一个标准。平时看这几个人练,也是着意地用手去摸冰面。可是我今天看老郑滑,感觉他真的不是要有意地去摸什么冰,而是在身体倾斜到了一定角度时,自然地用双手去扶一下冰面。用‘扶’来形容比‘摸’恰当。
我还发现老郑的摸(随俗,我还是用‘摸’)冰动作不知在哪个地方跟场上的高们不一样。后来老郑跟我一说,恍然大悟。一般的高手,都是在右脚蹬冰时去摸冰,这时左腿屈着,其膝盖还能撑着冰。老郑刚才做的是左脚支撑用外刃滑时双手摸着冰,这个难度就大了,就不是一般高手所能为了。
表演完,徐老师喊老郑过来让我认识,看得出徐老师在这些高手中也很有人缘,也很受尊敬。能让老郑给我展示一下,老郑可能也觉得站在徐老师身边这个人不是等闲之辈,加上徐老师评价式的介绍,这个京城短道的顶尖高手很高兴,忙摘下手套,主动伸过手来,我们正式认识了。再看老郑身后,那几个高手都看傻了,都被镇住了。他们在琢磨,这么多天还真没看出来呀,老郑怎么会这样尊重这个人呢?他滑得也不行呀,国家体委的大官?七哥,黑社会?我的感觉却甚好,还有点儿微服私访后真龙现身的感觉,爽!后来我把这段儿讲给徐老师(当时他只顾说话没看那几个人),他也哈哈大笑,觉得挺有意思。这个事儿也给了我一个思考:经常见朋友们在论坛上用大侠、高手、强人来夸人。这其实不是一个概念,想当高手必须有好身手;想当强人就得在同等条件下胜人一筹,干别人不敢干的事;想当大侠,你就得有思想和眼界,用晕尾大侠的话说‘能看见皇帝的新衣’。今天能结识老郑是我滑冰的一大收获,谢谢徐老师!
老郑邀我们到冰球场里一起玩,我和徐老师婉言谢绝了,我们喜欢长距离,还是愿意在外面滑大圈儿。再说了,我们要是进去跟老郑聊起来,七哥稍一发挥,那老郑就会冷落了那几个高手,咱不忍。(有点吹牛,呵呵。)我继续低姿滑着,徐老师又唰唰地滑着大圈,他一般是滑完二十公里以后才更来劲儿,今天也不例外。
这时,来了一伙拍电视剧的,照明灯把冰场照得如同白昼,让人觉得冰场气氛像年三十似的,心情大好。我跟徐老师开始休闲滑着聊天,我当然还是双脚不离地地滑着。他告诉我,问了冰场的人,四日以后冰场还能继续开几天,得看天气。这真是个好消息。他还鼓励我明年一定要参加延庆的冰马,他说川影那些朋友也没怎么练,就是把轮滑鞋的轮子换成刀,而且是小轮鞋,不也参加比赛滑完三千米了吗?你就这样双脚不离地滑下三千米也是没有问题的。徐老师说的正和我意,我表示只要明年延庆还有这个赛事,我一定参加。徐老师告诉我,经过他对京城几个冰场的比较,滑长距离还是前海冰场最好,紫竹院的不够大,后海的也比前海的小,一圈才二百多米,而且跑道两端的弯有点急,对弯道技术要求较高,否则就滑不出速度。咱们这里一圈近三百米,冰场是方形,直道多,弯道缓,他二十公里的最好成绩就是出在这里,而且是在晚上。以后我们就在这里练了。
我们聊起了姿势的问题。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播过一套速度轮滑的教学视频,共四集。这个教材也可以说是我国最系统的速度轮滑教材了。在我学轮滑之初,一休教授也曾向我推荐过。我很赞赏视频中的观点:姿势的高低,是由运动的项目来决定的,短距离要低,长距离要高一些。我跟徐老师说,如果张虹滑四十二公里,她的姿势一定不会那么低了。他说,那当然。他看国外的视频,那些滑百公里的,基本上都是站着滑。当然,训练还是要从低姿开始。对了,那个CCTV5速度轮滑的主讲吴姓教授,曾是郭郭的老师,那时郭郭还是小女孩儿,不懂事,经常气他。录那个教学视频时,吴让郭郭参加,郭郭耍小性子没去。说实话,我觉得那个视频讲得非常好,对我的速度轮滑技术帮助是相当大的,我还真是挺想见见吴教授的。郭郭说如果我去长春,她就让吴教授出来陪我吃饭,“一个电话的事儿。”
就这样,我跟徐老师滑着,聊着。共同的爱好,相近的观念,相差不多的表达、理解能力(我有点儿过高抬举自己),使我们有较投机的共同语言,应该说每次跟徐老师在一起都让我很舒畅并受益匪浅。
今冬,徐老师填补了民间冰上马拉松(42公里)的空白;今天,我创造了用三个底钉滑冰两个小时的世界纪录!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