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14057

沈阳八一滑冰馆活动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euwer 发表于 2015-2-20 22:15
刘刚是不是“火车头”啊?  我见到他老是称火车头,都不知人大号叫什么,似乎就是刘刚吧?

是火车头,名字很给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1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带上习大大钦点的包子没

点评

您这是说七哥吧?很多人不知道这典故的由来。  发表于 2015-2-21 15: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johnxu 发表于 2015-2-20 13:10
看来还是长道好玩,经常有个比赛什么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徐老师您说得太对了,现在看只有长(大)道滑冰有比赛。其中延庆那个比赛很棒,我总觉得明年还会有,因为申奥还没完,政府又投入了不少。好玩!

短道技术含量太高,总是一个方向的转小圈儿,我不喜欢。特别是晕尾兄说它还能把一条腿滑短了,不爽,还挺可怕,呵呵。我看短道可以作为一种技术上的辅助练习,但正反时针方向都要会滑,以防止出现两条腿不一边儿长的后果。

点评

别听他瞎说。没见那次运动会开幕式上,短道运动员一瘸一拐上来的。  发表于 2015-2-22 09: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1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般发重了是这样处理:把上一条重新编辑删掉,改成:“楼下说的对”。

点评

受教了,太有才了!  发表于 2015-2-21 22:06
楼下说的对  发表于 2015-2-21 20:54
您聪明!  发表于 2015-2-21 20:48
您就是聪明呀!  发表于 2015-2-21 2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晕尾 发表于 2015-2-21 20:45
我一般发重了是这样处理:把上一条重新编辑删掉,改成:“楼下说的对”。

按常理应该上把下面一条改成,‘楼上说得对。’可是这样呢,过于平淡。而把上面一条改成‘楼下说得对’,立马匪夷所思,立显幽默,效果大大地不一样哦。晕尾兄的才华随处可见,真让人佩服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Samui 发表于 2015-2-21 13:32
又带上习大大钦点的包子没

知七哥者,极品美女也。话仅仅一句,还是调侃,让我感到很亲切。一年整,我那篇日记还有人记得,还是如此美女。。。。。。太那啥了!

过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1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uwer 于 2015-2-23 22:59 编辑
何晕尾 发表于 2015-2-18 13:02
谢谢孙老师的指点。可能我属于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水平一直提不高。我们这好几个水平很高的高手都有膝盖 ...

       何老师客气了,只是聊点个人感受。这段没及时聊,拖了一阵时间是因为得想好了再聊,尽量减少一不留神对他人的误导,再就是码字(王朔语)得简练,现在这快节奏的时代,超过几百字的贴人们难以有耐心看下去,过于简练又说不清。嗯。


       我也有没有质量,水平一直提不高的感觉,估计绝大多数滑友都有,我甚至连数量都很有限。我觉得应该耐得住寂寞,不被轰轰烈烈所诱惑,潜心练基本功,比方说练蹲姿,,,不是有个故事么,达。芬奇也不谁练画画,就练画鸡蛋,老师不许练别的,练了好长时间,这就是练基本功。如果基本功没练扎实,用不正确的动作即使拼命滑也滑不快。当动作合理、准确时,速度将会不知不觉来临。别看我这么说,其实这些我也做不到,到冰上就知道俩腿没完没了没章法地倒腾,来前想好的练习内容一上冰就忘了。没有教练监督就是这样。大部分人都以为教练只是教技术的,其实不然,教练更大的作用是监督者,监督运动员别玩心上来了忘记练习内容。教练再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做旁观者,俗话说旁观者清,滑行时要注意的要领太多了,运动员常常顾此失彼自己还不知道。这就需要有人在旁提醒。常看到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在滑行时,教练在场边大喊大叫: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其实那些注意点运动员都知道,就是因为注意点太多了顾这顾不了那。如不及时纠正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便很难改了。现在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带着无线耳麦,不用滑一圈转过来才喊一嗓子,可以随时传送纠正口令了。


       您的伤还不算严重是个好的基础,别打退堂鼓。只要练的科学,超过高手指日可待。真的,真的。只要科学训练,重视基本功训练,哪天您就会忽然发现出现质变。在这个过程别急于求成,有出现伤的迹象马上减量或停段时间。与叶乔波同时代的布莱尔就是科学训练的典型,所以在几次冬奥会上老是压叶乔波一头。我国运动员的训练指导思想太过于强调“三从一大”了(从难、从严、从实战,大运动量)哪天还想写个布莱尔成长、辉煌过程的帖子,那可长了,下不了决心。码很多字也挺不容易哦。


       关于腰肌拉着,很容易受伤。每个人情况有不同区别,我的感受是,主要原因在技术上:

   一, 用力与放松

       运动不用说必须得用力,但用的力得尽量产生最大效果。这就好比汽车的动力,老212百公里十好几个油,现在同重量、同大小的车才六七个油,这说明老212耗的油没完全使在推动车前进上,技术落后。

       滑冰时也要减少能耗,无关的肌肉要尽量放松,特别是腰部,双肩,即便是发力的腿也要在每个动作周期中不蹬冰的时间里放松休息,这些放松都需要用意念去主动指导,久之习惯了就自如了。

       举个真实的例子:很多年前,中午,单位好几个人去后海滑冰,有一女士从来没滑过冰,穿上冰鞋站起来迈不开步,我想扶她滑几步试试,她坚持要自己滑,略微弓着腰站着,想迈步就是迈不出去,不一会儿热了,脱掉外衣,又过会儿还热,要冒汗了,,,为什么她没动窝却那么热呢?是因为肌肉在做功呢,表面上看是没动,其实全身肌肉都在互相较劲呢。 再一个例子:2011年2月底在长春速滑馆,馆中间的短道场地上有一高中生模样的男生在滑短道,身位到不算太低,一圈接一圈地滑,滑得挺快还特别轻松,两腿没怎么用力蹬啊!连进入弯道时的那么一倒都像是没使劲儿就给速度轻松地助了一把力。就觉得我能看累,他都滑不累似的。 这两个例子说明什么呢? 借用好几十年前一位挪威世界速滑冠军的话:“正确的滑跑姿势不仅能使滑跑十分得力,而且还要像躺着一样的舒服。”实际上会滑冰的也有肌肉间互相较劲的内耗,只不过越是高手越少而已吧。




     二, 关于猫腰以后重量全靠腰肌拉着,很容易受伤的应对:

      1,还是得动作合理,这里得特别应注意蹬冰方向的延长线要准确地通过身体重心,如果蹬冰方向的延长线没有准确地通过身体重心,甚至偏离过多就会导致包括腰肌在内的一些肌肉不由自主地为保持体姿方向不变而进行校正,这些肌肉多做了功必然累,蹬冰还会虚,而且蹬冰越是虚就越累,推进力被分散或抵消,使了劲却滑不快。


蹬冰方向的延长线要准确通过身体重心示意图。以两块方砖为例,
推动左边的方砖,力的方向正好穿过砖的重心,砖往上移动。
推动右边的方砖,力的方向偏离砖的重心,砖无法正常往上移动,还会出现逆时针转动。
li.JPG
   2,猫腰猫到什么程度?

以前我也受此困扰,后来反复琢磨、试探。把不敢弯下腰变成弯到底,咱还没那么好的柔韧性呢不是,就当成面前有张无形的桌子,弯腰把上身放桌子上,,,其实放到水平或接近水平也就放不下去了,特别是现在肚子大了,可以垫着。这样就不用腰肌费劲拉着了。打个比方,就像古代城门楼那吊桥似的:城门前一护城河,一大木板桥,把桥用绳子拉起来就过不了河,见是自己人来了就放下桥。这桥就好比上身,绳就好比腰肌,桥立直了绳并不吃劲,桥完全放下来绳也不吃劲,绳都可以是松的。就是放一半的时候绳吃劲,哪怕只差一厘米没放到底都会吃很大劲,,,,,,
豁出去彻底放下,或接近彻底放下,腰肌就会好多了。


       关于腰如何保护话又很长,等哪次单开贴聊,呵呵,,,见谅!

       先聊这么多吧。可千万别把这些当真,这就是个人瞎琢磨  绝对不一定正确!!




另:

这里的朋友都很不错,气氛很好,再跟可能的过客说几句吧:
因为多嘴而躺枪不止一回了。所以声明我说的都不一定对,别当真。

     有一次zbh跟whb说:老孙说 @?;#%$,,,
             Whb说:哼!没听说过还有@?;#%$的,,,,,,
     这倒不是我偷听,正好他俩坐我前头,跟被动吸烟似的,就被动听见了,,,我这不撑得么,自己琢磨的东西自己闷头用,跟别人嘚嘚什么。

     2007年,就是那位某会长,给他发短信说去北师大做整理活动,问去不去(只给他一人发的短信)。过了几天又是那位zbh看见我了,拉着长声儿阴阳怪气地问:“老孙,什么叫整--理--活--动啊?”我说:“不知道整理活动说明你根本不懂体育!” 我从来不跟人那样说话,但看着他那副《十五贯》里某角色似的面孔没忍住。大约2010年,那帮一行去沈阳滑冰回来,那里的一位,好像还是常委。兴奋地对我说:这次在沈阳见到肖汉章了,就是叶乔波的教练。学了好多东西,教我们怎么做整理活动,,,,,,看着他兴奋的脸我什么都没说,只是:啊、哦、是吗?,,,,,,那位还算厚道人吧,说什么呢!  其实,上面那张2002年在沈阳冰友们欢聚的照片中,坐餐桌最左边的那位就是肖汉章。


这些都是很早以前在那个某会长的俱乐部的事,那是个特殊的地方,都是过去时了。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euwer 发表于 2015-2-21 22:06
何老师客气了,只是聊点个人感受。这段没及时聊,拖了一阵时间是因为得想好了再聊,尽量减少一不 ...

老孙,虽然你这段儿是给尾哥讲的,可让我真的受益匪浅,讲得很形象,太好了!必须赞!

点评

呵呵纯属个人体验,仅供冰友们参考,再多听听高手们的见解。 :) ,,,,,  发表于 2015-2-21 22: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1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euwer 发表于 2015-2-21 22:06
何老师客气了,只是聊点个人感受。这段没及时聊,拖了一阵时间是因为得想好了再聊,尽量减少一不 ...

讲得非常好,我不懂冰,但讲的道理很精彩。
7哥的这个楼地基打得好,盖的歪,看着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1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euwer 发表于 2015-2-21 22:06
何老师客气了,只是聊点个人感受。这段没及时聊,拖了一阵时间是因为得想好了再聊,尽量减少一不 ...

谢谢孙老师,很专业,很耐心细致,回头好好消化一下。我的左膝盖疼确实是过量运动造成的,滑的站不起来蹲不下去了也硬头皮滑。现在注意了一些,一般一小时内问题不大。腰疼是搬重物受伤以后,腰肌强度不行了,这两个冬天都出现了意外摔倒,力量并不大但腰部椎骨挫伤。轻了休息三四天,重则要休10天8天的,我想了一个笨办法,把医院开的治疗用护腰围上可能稍微能增加点保护。滑冰太难学了,每次上冰都觉得和别人差距太大了,现在是滑的马马虎虎的,估计这辈子没戏了。得到孙老师指教非常高兴,再次感谢孙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版权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轮滑技术论坛 ( 粤ICP备11058637号 )

GMT+8, 2024-6-26 13:20 , Processed in 0.16360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